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11条
-
话题:养生/药物养生 标题:锁阳,男人的“不老药”_药物养生_中医中药网
锁阳可以滋阴壮阳,对于中老年尿频和阳痿早泄、便秘、腰膝酸软、失眠、脱发有着非常神奇的功效,故为历代名医所珍视。
锁阳是一种神奇的天然野生植物,有“金锁阳、银人参”的美誉。它生于沙漠戈壁地带,自身无根系,寄生于蒺藜科植物白刺的根上,至今难以人工栽培,有沙漠“不老药”之称。锁阳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和对人体有益的17种氨基酸、糖、有机酸类、黄酮类、柑橘类、甾体类、三花类、聚酯类、矿物质元素等,油性足,味道鲜美。
锁阳可以滋阴壮阳,对于中老年尿频和阳痿早泄、便秘、腰膝酸软、失眠、脱发有着非常神奇的功效,故为历代名医所珍视。《本草纲目》记载“锁阳性温、补肾、润肠通便,用于骨蒸潮热、腰膝痿弱、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现代研究发现,锁阳中的油酸有抗肿... -
话题:养生/药物养生 标题:薰衣草安神促睡眠_药物养生_中医中药网
薰衣草具有杀菌消炎,改善粉刺、脓肿、湿疹等作用,除此之外,还能缓解压力、怡情养性,具有安神、促睡眠的神奇功效。
薰衣草具有杀菌消炎,改善粉刺、脓肿、湿疹等作用,除此之外,还能缓解压力、怡情养性,具有安神、促睡眠的神奇功效。 薰衣草枕头安神舒眠 如果你被失眠所困扰,不妨试试制作简单的薰衣草枕头。制作的方法是:购买新鲜、不添加保鲜剂的薰衣草,放置在阳光下晒干;将适量决明子洗净,晒干;将晒干的薰衣草和决明子以1:3的比例装入枕头套里。这样,具有治疗失眠功效的薰衣草枕头就完成了。 薰衣草茶防便秘 用薰衣草泡茶具有防便秘的功效,薰衣草排毒茶的制作方法是:以干燥的花蕾冲泡,用温开水冲泡一勺薰衣草干花蕾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薰衣草具有降低血压和调节血脂的功效。所以,血压偏低、血糖偏低、经常感觉到眩晕的女性不宜饮用薰衣草茶水。另外,薰衣草是一种通经的药,长期经期错后或者轻微闭经的女性可以通过饮用薰衣草茶来得到缓解。但怀孕的女性不要饮用薰衣草茶,否则会有引... -
话题:养生/药物养生 标题:氨糖胶囊并非补软骨的“灵丹妙药”_药物养生_中医中药网
因为关节不好,到药店买药,营业员总推荐说:吃氨糖,护软骨,强关节。但吃完才发现原来吃的是保健品,感觉被人忽悠了。
“我已吃了几瓶这种氨糖,怎么感觉还痛,还能继续吃吗?”骨科门诊60岁的常大妈从包里拿出1瓶氨糖胶囊,询问道。据老人讲她患双膝骨关节炎5年,吃了好几瓶此药,花了上千元,但效果并不明显。类似刘大妈的情况很多,因为关节不好,到药店买药,营业员总推荐说:吃氨糖,护软骨,强关节。但吃完才发现原来吃的是保健品,感觉被人忽悠了。 人体关节软骨中,有两种成分对承受负荷起重要作用,即蛋白多糖和胶原,理论上讲,天然的氨基单糖,是人体关节软骨基质中合成蛋白聚糖所必需的重要成分。补充氨糖成分,可能有助于软骨修复,但由于关节软骨本身无血管供应,其营养靠关节滑液的渗透来完成,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代谢过程,并非吃啥补啥那么简单。 神秘的氨糖 氨基葡萄糖又名葡萄糖胺,简称氨糖,是葡萄糖的一个羟基被一个氨基取代的化合物,它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存在于微生物、动物来源的多糖和结合多糖中。比如它可从蟹虾壳中萃取,是亲水性极强的蛋白多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也是软骨基质和关节液的基本成分。网上有关氨糖的商品词条琳琅满目,其食品级的粉末论公斤售卖,工业提取的氨糖分为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种类繁多,无论药品氨基葡萄糖胶囊,还是保健品氨糖软骨素加钙片、氨基糖软骨素钙片等,均有健骨方面作用,属于骨营养药物。 骨关节炎是缺氨糖吗 不要认为骨关节炎是缺钙、缺氨糖成分等所致,医学研究发现该病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以关节疾病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疾病。病因较复杂且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65岁以上的人群50%以上为骨关节炎患者,累及部位包括膝、髋、踝、手和脊柱(颈椎、腰椎)等关节,以膝关节为多见。女性高于男性,主要表现为:关节疼... -
话题:养生/药物养生 标题:黄芪:药食皆宜、补气强身_药物养生_中医中药网
黄芪是药食皆宜、补气强身佳品,但服用黄芪也有禁忌。国医大师邓铁涛说过,黄芪是药不是粮,用之对证则效,用之不当则害人。
在众多中药材中,许多人都认得黄芪,那椭圆形的切面上,黄白相间,外圈黄白色,中心淡黄色的放射状纹理和裂隙好似盛开的菊花,闻一闻有淡淡的药香,再咬一下感觉质地细密,有一种淡淡的蜂蜜香气,细嚼后口中泛出甘甜。 黄芪不仅是一味常用的有名中药,还被广泛用于食疗,是著名的保健滋补佳品。从古至今,黄芪都扮演补正气、强体魄的重要角色,是人们离不了的药食两用材料。 自古黄芪传说多 关于黄芪,有许多民间传说。古时有一位叫戴糁的老人,善良厚道,乐于助人,善用针灸治病,老人形瘦而面黄,人们尊称“黄耆”(耆指六十岁以上的人),但后来不幸因救助坠崖儿童而身亡。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长的一种草药称为“黄耆”,即黄芪。人们用它治疗许多病痛,在民间广为流传。史料上,也有隋唐间医家许胤宗妙用黄芪救太后的记载。 著名诗人苏东坡写过很多中药诗,其中有首与黄芪有关的诗:“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可见宋代就有人常食黄芪粥,自然也受注重养生的大文学家苏轼青睐了。 相传,有朋友向其请教养生秘诀时,苏轼说:“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提出了淡泊名利、调节情志,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安步当车、适当运动,控制饮食、合理膳食的养生要诀。除此以外,苏东坡对吃粥很有兴趣也很讲究,他有书帖描写食粥:“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他被贬失意,大病初愈时,常用黄芪粥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 黄芪应用广泛,受到许多名人喜好。白居易也有一首《斋居》诗提到黄芪粥:“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诗中有黄芪、赤箭(天麻)两味中药。可见,唐宋时期文人墨客用黄芪作为药食两用之材调养,已是一种时尚和习惯。 医家妙用黄芪起重疴 黄芪的药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在中医处方中常有黄芪的身影,且多是担当主药。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健脾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作用,是中医补中益气的要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刘汶说,黄芪可用于多种疾病中中医辨证为气虚的病人,如少气懒言、声音低弱、咳嗽气短、久咳久喘的肺气虚者,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的脾气虚者。黄芪对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术后及放化疗之后,以及消化性溃疡、消化系统肿瘤放化疗之后的气虚病人,疗效尤其显著。 黄芪与其他药物配伍而成的名方补中益气汤,可升阳举陷,对于久泻久痢导致的脱肛、直肠黏膜内脱垂或肠易激综合征,形瘦体弱的内脏下垂等都有较好疗效。中医经典名方玉屏风散就是用黄芪为主药,配伍白术、防风,内补脾肺之气,外以固表止汗。黄芪还能治疗因为气虚导致的自汗、水肿,对糖尿病足、慢性丹毒导致的下肢溃烂等,黄芪可起到敛疮生肌的功效。另如经典名方归... -
话题:养生/药物养生 标题:都说枸杞养生好 健康食用知多少_药物养生_中医中药网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二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一般来说,每天推荐枸杞食用量为10克左右,尽量不超过20克,这个数大概拿手抓差不多就是一小把。
每次说起枸杞,不少朋友都有话要说:便宜又养生,每天泡点水喝挺好的,养眼睛又补身体。但大家可能对于每天吃多少有疑问,这个还真得注意。都说枸杞好,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吧? 吃枸杞养生多少量合适?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二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肾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遗精等症。如果平时有这些症状,容易口干、失眠的人,可以试试。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枸杞子主要含有枸杞多糖、甜菜碱、胡萝卜素等,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机能、保护肝脏、抗癌、抗衰老等作用。免疫力较差、肝不好的人适合吃枸杞。 所以,无论作为药用,还是平日养生保健食品,它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卫生部公布的63种药食两用的名单中,枸杞就名列榜首。每天适量吃一点,对我们好处多多。 但是,医生提醒,枸杞毕竟为滋补品,如果吃进量过大,可能容易上火,出现流鼻血、眼睛不舒服的症状。 一般来说,每天推荐枸杞食用量为10克左右,尽量不超过20克,这个数大概拿手抓差不多就是一小把。 什么人群不宜吃枸杞? 枸杞除了不能多吃以外,还挑人吃,并不是人人都适合。 1、发烧感冒的人群 枸杞性质温热热,发烧感冒时不要吃,会让你发热变得更厉害。 2、有炎症、腹泻的人群 这类人往往有上火的症状,而且腹泻状态下的人消化能力弱,也不适合大量吃枸杞。 3、营养过剩的人 经常吃肉、吃辣椒的人,也不适合,过量吃枸杞反而容易上火。 4、患糖尿病的人 医生提醒,枸杞含糖分较高,糖尿病人不适宜食用,容易致血糖升高。 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面泛红光、性情急躁的人也不要吃,以免更加燥热。 枸杞食疗方 除了枸杞泡水喝,下面再给大家推荐3个枸杞食疗方: 1、枸杞菊花茶 枸杞和菊花是很好的搭档,枸杞子可以提高皮肤吸收氧分的能力。... -
话题:养生/药物养生 标题:家有三年艾 郎中不用来_药物养生_中医中药网
《本草纲目》载,艾草味苦,性微温,无毒,主治灸百病。可作煎,治吐血下痢、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艾草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艾草首见于古代本草学专著《名医别录》,书中曰:“艾叶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曝干”,该书把艾草这种植物列为重要的草药之一,认为其随处可见,不过好于农历“三月三日”采摘,入药为佳。从现在的本草学调查可知,艾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等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又因为它的茎长得像蒿,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把它俗称为“艾蒿”。 《本草纲目》载,艾草味苦,性微温,无毒,主治灸百病。可作煎,治吐血下痢、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同时李时珍又引《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悬于户上,可禳毒气。”。由此可知,艾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用于艾灸,古人认为可以“灸治百病”;二是老百姓在端午节时通过悬挂新鲜的艾草,或燃烧干燥的艾蒿,达到祛邪避晦的目的;三是用艾叶熬水口服,治疗各种内妇科疾病,如吐血、痢疾、月经不调、不孕不育、阴痒湿疮等证。 灸治百病 有文献记载,艾草用于外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艾草早的用途就是灸。中医经典著作《内经》、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都有关于用艾条熏灸身体特定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用艾灸治疗颈椎病在临床上疗效就非常肯定,常用的穴位就是大椎穴。该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也就是我们... -
话题:养生/药物养生 标题:药食参类品种繁 辩证选用才安全_药物养生_中医中药网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参药,大体是人参、红参、参须、高丽参、西洋参、五加参(刺五加)等,它们都是五加科植物,药用其根和根茎。
在我国古代的启蒙读物——《急就篇》中就有五参之说,人参居其首。两千多年前的中药经典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将人参列为上品,所以,人参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人人称颂的好药。由于它能补虚益损,益寿延年,因此,不论古今,王公贵胄、寒士布衣、男女老幼,都争相服食,以求长命百岁,长生不老。现在我国政府已明确认定,人参不仅是药品,也可充作食品、食物使用。那么应如何选购这一药食两用之品呢?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参药,大体是人参、红参、参须、高丽参、西洋参、五加参(刺五加)等,它们都是五加科植物,药用其根和根茎。由于品种、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的不同区分成了上述那些种类。 人参 人参,一般是笼统地把上述几种都包括了。人参多为栽培的“园参”和极少量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林下山参”。园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修整后晒干或烘干,即生晒参,就是通常说的人参了。其药性平和,嚼着微苦,有特殊的香味,多用于一般的虚弱症。就其药性来说不太热,通常医生开药方时写人参,就是指的这一品种。有的地方把它叫做白参,这是与后面介绍的红参的颜色相对来说的,实际上它的颜色是黄白色,质地比较硬。过去真有一种“白糖参”,那才是真正白色的,是用生长的体形较差、品相不好的“水参”(刚收获而未加工的参),用针刺些小孔,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的称为“糖参”(也叫白糖参),外皮松泡,质地松脆,甜味十足,力量弱。此规格早已停止加工,现在已见不到了。 红参 红参是在收获人参后,经水洗,修整掉小的支根和须根,蒸制后,干燥而成。其色呈美丽的红棕色,所以叫红参,质硬而脆,断面有角质样碴。药性较前者温、热、燥,补虚力较大。适用于身体虚弱而有寒,或重症、急症的虚脱、休克等。一般中年、青年人不宜用,因为性热,用了容易“上火”,甚至鼻出血。这种药引起的鼻出血常常是轻轻地一揉鼻部,甚至自动地流出鼻... -
话题:养生/药物养生 标题:“宝中之宝”鹿茸血_药物养生_中医中药网
鹿茸血非常珍贵。《神农本草经》记载“鹿茸血补元阳药,大补虚损、益精养血、生精补髓、养血益阳,乃治元阳不足、精血亏虚、眩晕、妇人崩中漏下、赤白不止之要药,极罕有”,谓之“宝中之宝”。
鹿在古代被视为神物,认为鹿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传说中的长寿神就是骑着梅花鹿。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鹿自古以就被赋予了健康的象征意义。 名贵药材鹿茸,含有磷脂、糖脂、胶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质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总成分的一半以上。 鹿茸性温而不燥,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称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 1952年,考古专家在清东陵慈禧的陵墓陪葬品中发现有一个漆制的小盒子,专家对盒内黑色块状物品进行检测,惊奇地发现,这些物品中含有大量的鹿茸成分,鹿茸中的活性成分竟然能够保留几十年的时间。 鹿茸血非常珍贵。《神农本草经》记载“鹿茸血补元阳药,大补虚... -
话题:养生/药物养生 标题:六味地黄丸不是男科病的药_药物养生_中医中药网
包括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等千古名方,的确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前提是:一定要辨证准确,否则可能会南辕北辙,甚至后患无穷。
随着中医养生热的兴起,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不知不觉中,六味地黄丸这一古老的中成药成了新晋“网红”,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诸如“六味地黄丸能治两百多种疾病”之类的文章。临床上,也经常遇到很多男科病患者在就诊之前都有自服六味地黄丸的经历,但很多人服用后疗效并不佳,甚至导致病情加重。在此,郑重提醒各位患友:得了男科病,不能乱服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著名儿科医生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到现在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这个方子初是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的。后来,它多用来治疗肾阴虚证,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但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阴虚证都能用六味地黄丸,使用时一定要分清主因、主脏和主证,然后酌情使用。 那为什么男科病不能都用六味地黄丸呢?这是因为,中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讲究辨证论治。两个人患了同一种男科病,如果看中医的话,中医医生会根据两个人不同的情况用不同药物。这也是中西医之间的不同点之一。 现代社会背... -
话题:养生/药物养生 标题:鹿茸补阳益肾精 正确服用看人群_药物养生_中医中药网
鹿茸性温补而不燥,能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虚寒体质、体质偏弱的人有较好的强身作用,所以鹿茸被视作保健佳品,已广泛进入大众的生活。
在古代,鹿又称“斑龙”,出自元代释继洪的《澹寮集验方》一书。据记载,古时有一道人在西蜀药市卖一种成药,名叫“斑龙丸”,又叫“茸珠丸”。道人经常大醉,但他还不忘说:“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漫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意思大概是说,当人体的肾精亏虚衰竭时,什么“九转灵丹”都是骗人的,只有他的药物能补精益髓,大补元精,他的药方主要成分就是鹿茸、鹿角胶、鹿角霜。诗中所谓“斑龙顶上珠”指的就是鹿茸。 鹿茸作为药用,从先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不断认识、实践,鹿茸的功效得到了全面的补充。 鹿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角,主恶创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说明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对鹿茸的功效已有了深刻认识。 魏晋南北朝《名医别录》记载:“ 味酸,微温,无毒。主治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养骨,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不可近阴令痿。久服耐老。” 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鹿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健筋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古代医家将鹿茸这样的动物性药物称为血肉有情之品,认为血肉有情,非金石草木例也,能栽培身肉之精血,其功专力宏,自古以来,鹿茸就被视为抗老延年的药物。 鹿茸,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功效为补肾阳、益肾精、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等,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虚导致的头晕、耳聋、目暗、神疲乏力、畏寒、虚劳羸瘦等症状,同时男子可伴有阳痿、滑精、早泄等症状,女子可伴有宫冷不孕、崩漏带下等症状。根据现代科学分析,鹿茸含有 25 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临床实验证明,它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心血管系统、增强体力、增强生殖能力,这与中医将它作为强身、补血、养颜防老的补药,不谋而合。 简便的食用方法 1、鹿茸磨粉 在晚上睡觉之前,用酒或者盐开水送服鹿茸粉,这是简单、有效的... -
话题:养生/药物养生 标题:服用六味地黄丸人群 四适宜三慎用_药物养生_中医中药网
六味地黄丸的特点是“三补三泻”,并非纯补药,是补泻兼施的处方,更适合肾阴虚的人。诸药合用,才能滋阴降火。
俗话说“冬季进补,来年打虎”。漫漫冬季,很多人喜欢服用家喻户晓的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六味地黄丸其方剂原型为《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崔氏八味丸,后世称之金匮肾气丸,又叫桂附地黄丸;经儿科专家钱乙化裁,形成了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六味药组成的经典方。前三味药是补药,均可滋阴,其中地黄补肾,山药补肺,山萸肉补肝,是谓“三补”。三味药相配,可共同发挥补益肝、脾、肾作用,效力全面,且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可治本。为了防止滋阴药过于滋腻,又分别加入茯苓健脾祛湿,泽泻利水祛湿,牡丹皮清肝火,是谓“三泻”。这三味药泻湿浊,平其偏盛,为佐药,是治“标”。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六味地黄丸的特点是“三补三泻”,并非纯补药,是补泻兼施的处方,更适合肾阴虚的人。诸药合用,才能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组方严谨、药性平和,可即便这样,依然有很多人反映,服用之后会上火,这是什么原因呢? 专家认为,六味地黄丸尽管为补肾佳品,且还有很多其他妙用,但绝非老少咸宜,具体来说,要首先确诊病人是不是肾阴虚,还要注意四宜三不宜。 准确识别肾阴虚 临床上,应该首先确定患者是否为肾阴虚。专家强调,这主要从看舌、诊脉、看症状三方面确认。 观看舌象 主要观看舌苔和舌质两部分。舌质如果发红就有可能是阴虚。要注意,舌苔厚之人,体内有痰湿,不能直接服用六味地黄丸,而要先祛除痰湿。舌质红、舌苔薄的人,有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可能。 诊脉 肾阴虚的脉搏特征是细数。可请中医诊一下脉,看看自己的脉是否是细数。如果脉搏跳动得比较缓慢,就不宜服用。 看症状 如果在舌红、苔薄、脉细数的同时,伴有以下症状,就应服用六味地黄丸。耳鸣耳聋:这里是指长时间、声音很小的耳鸣,和感冒发烧时的那种轰轰的耳鸣不同;头晕眼花:因为阴血不足,虚火上攻的缘故,从而导致眼睛干涩,易见风流泪;腰膝酸软:肾的位置在腰部,腰为肾之宅第,若是肾阴虚,则会引发腰部不适;盗汗自汗:身上常出虚汗,稍微一动更是一身汗;尤其在晚上睡觉时出汗。 四类人群适宜用 在确定上述症状后,专家指出,以下四类人群可从六味地黄丸中获得补益效果。 一是用脑过度者 随着人们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