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6条
-
话题:养生/气功养生 标题:健心操虎步功 动静结合保安宁_气功养生_中医中药网
健心操,不仅适合健康人锻炼,心脏不好的人也可通过它来强心健体。这套操动作简单、路线清晰,属于中低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做好日常防治工作。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人体血脉、主神志,怎么维护好人体内的“君主”呢?下面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养生方法,让大家在工作、生活之余随时随地练习,强健“生命的发动机”,为生命保驾护航。
心脏无小事 健心操保安康
人的心脏被誉为“生命的发动机”,它只有本人的拳头大小,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时时刻刻在胸腔内做着收缩运动。当它健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它的存在,而它的一些隐患,有时也很难发现。如何保护和锻炼心脏呢?可以试试健心操,不仅适合健康人锻炼,心脏不好的人也可通过它来强心健体。这套操动作简单、路线清晰,属于中低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具体动作如下:
第一式:展翅飞翔,滋润身心
1.左脚向左打开,开步站立,然后两手向身体两侧打开、平举。
2.左脚向前,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胸前交叉环抱,左手在外,右手在内。
3.两手转掌心向下,下按至腹前。
4.两臂由体侧上提,至掌心相对,同时,重心移向右腿,左腿伸直,脚尖翘起,脚跟着地,似鸟儿展翅飞翔。
5.双掌坐腕下按,头向前顶,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右腿伸直,成弓步。
6.头继续前倾,上顶,两腿伸直,右脚尖着地,两掌下按至身体两侧偏后,掌心向下,两手五指分开,目视前下方,好似鸟儿的收翅动作。
7.展翅、收翅为一次,共做3次,然后动作收回,恢复并脚站立姿势。
8.右式动作,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功效:本式动作参考了《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中的仿生思想,通过展肩扩胸,两手下按、上提,模仿鸟儿飞翔。经常练习可以扩大胸腔容积,使肺宣发肃降的功能得以发挥,起到... -
话题:养生/气功养生 标题:健身气功防治糖尿病并发症_气功养生_中医中药网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的运动形式,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一些动作,能起到调节血糖,改善人体内分泌的作用。
糖尿病常常被人们称为“富贵病”,其“贵”之处除了发病原因多是饮食不当导致,还在于其病程长,要靠长期吃药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现代研究表明,控糖不是只能靠药物治疗干预,还可结合健身气功来实现。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的运动形式,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一些动作,能起到调节血糖,改善人体内分泌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改善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发生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现将一些简单、有效的动作推荐给大家,希望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受益。
赤龙搅海 缓解糖尿病口渴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消,包括上消、中消和下消三个方面,其中上消的特征就是口干、口渴,中医认为多是由阴虚燥热引起。针对口渴、喝水特别多等阴虚症状,好的解决方法是滋阴清热。中医认为,唾为肾之液。一般情况下,口腔都会正常分泌唾液,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唾液的分泌是比较少的。日常可通过搅动口腔里的舌头,刺激唾液的分泌。具体方法是:
赤龙搅海
1.先把舌尖放在外侧牙龈的右上部位,从右上外侧牙龈,向左上外侧的牙龈缓缓地移动,然后再回来,来回做3次。
2.舌尖贴在上牙龈内侧从右上开始,移动到左上,来回做3次。
3.舌尖贴在下牙龈外侧,从右外侧向下再向左外侧移动,来回做3次。
4.舌尖从下牙龈的内侧开始,从右侧向左侧搅动,共重复3次。
鼓漱吞津
分泌较多的唾液以后,将唾液在嘴里像漱口一样鼓漱。在漱口的过程当中,唾液就会更大量地分泌,然后分成三口缓缓地咽下,感受它经过胸腔、腹腔,一直到肚脐。
手上有活儿 有效防治神经病变
对于健康人来说,拿针扎一下手指会觉得非常刺痛。但是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末梢神经病变,两手会出现温、痛、触觉的迟钝,就... -
话题:养生/气功养生 标题:呼浊吸清吐纳术_气功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理论认为呼吸与人体脏腑、血液、津液都有密切的联系。肺主气,掌管呼吸,肺的宣发就有排出浊气的作用。
呼吸同我们的心跳、脉搏一样,伴随我们的生命不停息,平常到我们有时都忽略了它的存在。其实呼吸之所以时刻在进行,是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它。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主要形式,没有了呼吸,整个机体的废气(二氧化碳)就无法排出体外,生命活动也就无法进行。中医理论认为呼吸与人体脏腑、血液、津液都有密切的联系。肺主气,掌管呼吸,肺的宣发就有排出浊气的作用。影响呼吸的因素还有血液的运行以及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因为中医认为血液、津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而血液和津液又是气运行的载体。此外肾也与呼吸有关系,肾主纳气,使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古代养生家很重视呼吸调养,通过一些调息、吐纳的方法来锻炼呼吸,从而调整脏腑功能的阴阳平衡,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下面就介绍一下有关呼吸的保健方法,供大家参考。 呵浊 每天晨起时,在空气清新或环境优雅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锻炼。清代乾隆皇帝是封建社会少有的长寿皇帝,享年89岁,他的养生之道中第一条便是“吐纳肺腑”,即每日黎明即起,做深吸呵浊运动。具体方法是:闭口,用鼻做深呼吸,鼓起胸腹,吸满后抬头张口,呵出浊气,纳新吐故,做5~6次。能解除胸满腹张,增强肺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气温较低的寒冷季节里,要注意预防受凉,年老体弱的人好不要到户外进行锻炼,有鼻炎的患者也要避免冷空气的直接刺激,以防发病。 吐纳法 姿势:采用平坐势、盘膝坐势、仰卧式等均可。 呼吸:先用腹式呼吸法,逐... -
话题:养生/气功养生 标题:日常保健应注意胆和心之间的关联_气功养生_中医中药网
在日常保健上,更应注意胆和心之间的关联。心脏病患者,即使没有胆囊炎,也不可以过度食用刺激性饮食和油腻饮食,也不可以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食。
“胆战心惊”是人们熟悉不过的成语。形容因害怕而胆乱颤、心发慌。成语到底出于何处,有人说出自元朝的折子戏《碧桃花》:“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也有人说出自明朝吴承恩《西游记》“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现实生活中,“胆战”真的会“心惊”? 其实人们早就发现遇到害怕的事,会感觉胆在颤,心也在抖。为什么会这样?西医告诉我们,胆和心是两个关系紧密的人体器官。在人体解剖学上,心脏和胆囊的神经支配在胸4~5脊神经处存在交叉,当胆囊有毛病时,会通过胸4~5神经反射引起心脏冠状动脉收缩,诱发心脏疾病。反之,心脏的毛病也会通过此神经反射波及胆囊。这也是为什么胆囊手术不慎可以导致心脏骤停、心肌缺血疼痛会表现在胆囊区域的原因。同时,胆囊储存的胆汁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及胆酸,他们都是兴奋迷走神经的物质,任何原因引起胆囊病变,使血液中胆红素和胆酸浓度增高,都可以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心肌细胞子能量代谢,降低心脏功能。西医上把这些现象叫作“胆心反射”“胆心... -
话题:养生/气功养生 标题:简单中医导引术防病治病_气功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导引术,可以充分调动内在因素,积极防病治病,使头脑清醒,身体强健。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停下手里的工作,停下匆忙的脚步,给自己留点时间来做做中医导引术,可以充分调动内在因素,积极防病治病,使头脑清醒,身体强健。 低头族常练“米字操” 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是低头一族,要么伏案工作,要么在上下班的路上看手机,身体随时处于前倾、微微低头的姿势。如果长期这样做会阻碍颈部的气血运行。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颈部疼痛、头晕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可练简单的“米字操”。 具体动作:两手叉腰,把颈项部伸出来,下巴先向左上,再还原,写米字的第一笔“\”。下巴向右上,还原,写米字的第二笔“/”。下巴从左向右写一横“一”,再还原。下巴从上向下写一竖“|”,再还原。后分别写“/”和“\”,再还原。练习米字操要从小到大,即先写小号的米字,再写大号的米字,直至每一... -
话题:养生/气功养生 标题:脊柱养生操——易脊经_气功养生_中医中药网
易脊经,又名“脊柱养生操”,是一种以关注颈椎、胸椎、腰椎和背部的脊柱保健的中医气功功法,源流清晰,是将中医形神庄养生方法应用于脊柱疾病的临床专项治疗技术。
《说文解字》谓:“脊,背吕也。” 易脊经,又名“脊柱养生操”,是一种以关注颈椎、胸椎、腰椎和背部的脊柱保健的中医气功功法,源流清晰,是将中医形神庄养生方法应用于脊柱疾病的临床专项治疗技术。 运动脊柱 疏通经络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其内部有纵形的椎管容纳脊髓,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多条经络也与脊柱有关,其中被称为“阳脉之海”的督脉循脊而行,与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的足太阳膀胱经夹脊而下。故脊柱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易脊经通过松脊(左右)、摆脊、拱脊、旋脊、蛹脊等6种不同形式的脊柱运动,对椎骨、椎间盘、韧带及与脊柱相关肌肉,起到调整、松弛等呵护作用;并能疏通督脉、膀胱经等人体的重要经络,从而起到防治颈肩痛、颈椎病、腰突症、腰肌劳损等疾病的作用。此外,本功法还穿插了“手经引气”“足经引气”两节运动四肢的功法,以使手足三阴、三阳经都得到调整,并由此“呼应”脊柱气血的正常运行、促使周身气血平衡。 呵护脊柱 兼及养生 经多年的临床应用证实,在治病方面,易脊经对颈椎病、胸椎病、腰椎病、四肢筋骨关节痛等骨伤科疾病,及与脊柱相关的内科疾病、失眠症、健忘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均有一定的疗效。实际应用时,针对特定疾病,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按照阴阳平衡的原理辨证施功,在整套功法锻炼的基础上,重点练习其中的一两节;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禁止练习;其它脊柱疾病的各型和各期、颈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均可练习。 易脊经,又名“脊柱养生操”,属于“中医形神庄养生方法”在脊柱专病临床治疗的气功,初学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调身为主,动作匀缓和柔。第二阶段加入调息的内容,动作熟练后,顺腹式呼吸法贯穿整套练功过程,应深细匀长。第三阶段加入调心的内容,精神和形体紧密结合,逐渐达到形神合一,注意不要刻意追求经络气感。练功运动量大小,以汗出沾衣为度,也可按身体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每法可按3、5、7、9的次数递增运动量。总之,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自然舒适为标准,不要练至疲劳再收功。易脊经的锻炼重点在大关节、小关节和平时不宜运动的关节。 易脊经用于养生保健,可以按颈椎、胸椎、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腰椎、骶骨和尾骨、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顺序全套练习;用于慢性疾病调理,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按照阴阳平衡原理辨证施功,重点练习其中的一两节。每日可练2次,每次10分钟。自我练功者,3个月为1个疗程。接受医师指导并由医师带领练功者,14日为1个疗程。 起 式 1.调身 (1)自然松静站立,两脚并拢(体弱者两脚分开,与肩等宽)。(2)周身中正,百会穴向上悬领,两手自然下垂。(3)目视前方天地交界处,同时目光回收。(4)两手叉腰,拇指按在背部京门穴,其余四指与手掌按于章门穴、带脉穴。(5)轻轻揉按京门穴、章门穴和带脉穴。见图1。 2.调息:每一个完整动作与一次呼吸相配合。(1)动作(1)吸气(2)动作(2)呼气(3)动作(3)屏气(4)动作(4)吸气(5)动作(5)呼气。 3.调心 (1)自然松静站立时,意想和感觉整个身体如树生根一样和深入大地。(2)百会穴向上悬领时,意想和感觉整个身体似乎要悬空了。(3)目视前方天地交界处,同时目光回收时,意想和感觉整个身体和天地融为一体。(4)两手叉腰,拇指揉按于足少阳胆经的京门穴(又是肾之募穴),其余四指与手掌揉按着足厥阴肝经的章门穴(又是脾之募穴)、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与带脉经交会)时,意想和感觉:肝胆的少阳升发之气充足通畅、脾肾的先后天之元气充足通畅。 4.操作提示:起式是由静到动的过渡,非常必要,要像做正功一样认真对待。意想出真实的感觉,但足跟不离地。 第一节 正向松脊 1.调身 (1)收下颏,拔颈椎,头后仰。(2)下颏上翘。(3)向前方、向下方画弧。(4)向内沿胸向上。图2,3。 2.调息 (1)动作(1)(2)吸气。(2)动作(3)呼气。(3)动作(4)屏息。 3.调心 (1)感受颈椎间隙逐节松开,体会阳气从脊柱里沿督脉上至百会。(2)感受胸椎、腰椎逐节松开,体会阳气从头部沿督脉入胸腔任脉,阴阳相贯通。 4.操作提示:本节强调下颏回收,颈项后突上拔,是以头为动点,以大椎穴为定点,以颈项的伸曲配合下颏划圆做动作,以达到人的颈项、头部前后上下运动的目的。 5.主要作用:畅通督脉、任脉。升发督脉的阳气,调动任脉精血,平衡阴阳,放松头、颈部的肌肉和韧带。主治颈椎病,头痛。凡见上述症状者可参照使用。 第二节 反向松脊 1.调身 (1)收下颏,拔颈椎。(2)下颏沿胸向下。 (3)向前方、前上方画弧、头后仰。(4)百会上顶,同时下颏逐渐回收。 2.调息 (1)动作(1)(2)吸气。(2)动作(3)呼气。(4)动作(4)屏息。 3.调心:自动作(3)转为动作(4)时,意想和感觉用颈椎间隙逐节松开。 4.操作提示 反向松脊与正向松脊要领相同,路线相反。 5.主要作用:畅通督脉、任脉。引督脉的经络气血入任脉,阴阳相贯,放松头、颈部的肌肉和韧带。主治:颈椎病、失眠。凡见上述症状者可参照使用。 第三节 左右摆脊 1.调身 (1)左侧顶骨结节(旧称青龙角)向左下方倾斜。(2)随即向斜上方划圆至恢复原位。 (3)右侧青龙角向右下方倾斜。(4)随即向斜上方划圆至恢复原位。图4,5。 2.调息 (1)动作(1)(3)时吸气。(2)动作(2)(4)时呼气。 3.调心:动作(1)(3)时,意念同侧的身体放松;动作(2)(4)时,体会同侧足少阳胆经的经气发动起来和周身轻灵的感受。 4.操作提示:摆头总的要求:下颏尽量不动,面部始终对向正前方。 顶骨结节:在耳上二寸的一个硬骨包,旧称:青龙角。左右摆脊的关键就是用它顶着,往两边划“∞”字。要注意不是划平面的横“∞”字。而是划立起来的横“∞”字。左右摆脊:不是头的简单左右摆动,而是略呈“∞”形。并在意念里要呈S形上升。做此动作时,着眼在两侧青龙角,但不要划成平面的“∞”字,同时要注意肩与肋部的放松与之配合。头向左侧倾斜:左肩、左肋放松,左肋微向下,头尽量倒向左侧,左耳找左肩。上顶:青龙角向外上顶,整个身体也跟着拉起来。头向右侧倾斜:右肩、右肋放松,右肋微向下,头尽量倒向右侧,右耳找右肩。 5.主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