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8条
-
话题:养生/育儿误区 标题:体罚会降低儿童情商_育儿误区_中医中药网
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是通过对63名5~6岁儿童进行测试得出这一结论的。其中一所学校对违规学生实行体罚;另外一所则采用非体罚措施管理学生,所有的孩子生活的地区和家庭背景都大致相同。
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是通过对63名5~6岁儿童进行测试得出这一结论的。其中一所学校对违规学生实行体罚;另外一所则采用非体罚措施管理学生,所有的孩子生活的地区和家庭背景都大致相同。
研究人员通... -
话题:养生/育儿误区 标题:小儿推拿不能“包治百病”_育儿误区_中医中药网
在这个秋冬多发的“感冒发烧季”,江苏南京部分按摩小店私下里悄悄做起了小儿推拿业务,宣传说到了家长们的“心坎”里:或提高免疫力,或益智益脑,甚至还有的声称“捏捏揉揉治百病”。
在这个秋冬多发的“感冒发烧季”,江苏南京部分按摩小店私下里悄悄做起了小儿推拿业务,宣传说到了家长们的“心坎”里:或提高免疫力,或益智益脑,甚至还有的声称“捏捏揉揉治百病”。
那么,小儿按摩真的能随便做吗?真有这么大的“威力”吗?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了解。
不挂“小儿推拿”牌营业
笔者日前以“家有容易感冒、发烧的小孩”为由,走访了南京市区5家推拿按摩店。从外观来看,各家店都没有公开打出“小儿推拿”的招牌。不过,笔者进店咨询后,有3家小店的老板都热情地表示可以给小儿做推拿。
在一家推拿店里笔者看到,一个四五岁模样的男孩正在接受按摩,坐在旁边等候的母亲王女士告诉笔者,这是在给孩子治肚子。“孩子近经常喊肚子痛,也拉了几次肚子。同事说推拿效果好,就带孩子来试试。”王女士坦承,也觉得推拿不是吃药打针,“就算治不好,也治不坏嘛。”
“去医院打针挂水都有副作用,我们的推拿按摩就没有任何副作用。”洪武北路上一家养生店的老板告诉笔者。而对于笔者关心的推拿师的水平问题,珠江路上一家养生店的按摩师告诉笔者:“南京这边能做小儿推拿的比较少,因为这个对按摩师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给小孩做推拿的力量和方法都和成人推拿不一样。”
那么,小儿按摩到底能有多大效果呢?丰富路上一家推拿店的按摩师更是推荐笔者在按摩的同时,再加上辅助拔火罐:“经常生病的小孩,说明他体质差,抵抗力弱,所以做几次中医推拿,拔拔火罐,对提高小孩抵抗力很好。”
在咨询中笔者获悉,目前在普通的按摩店,儿童做一次推拿的价格大概在50元左右。
按摩师拒绝出示资格证书
虽然街头按摩店对小儿按摩的好处说得很动人,但任何一位“按摩师”都能给孩子按摩吗?在探访中,每咨询一家店,笔者都以“对宝宝要慎重”为由要求查看按摩师的证件。结果不出所料:虽然每位按摩师都声称自己是正规技校毕业的,都有合格的证书... -
话题:养生/育儿误区 标题:小儿感冒用药6提醒_育儿误区_中医中药网
用药忌过多:孩子感冒家长着急,为了让感冒早点好,有些家长往往同时给孩子服用好几种感冒药,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冬春时节尤为多见。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时可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等。周岁以内的患儿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常会出现一些滥用药现象,应注意避免。
用药别太早:孩子刚刚流点清鼻涕,或者咳嗽两声,家长就立即给吃上药或马上看医生,而且大多数家长愿意选择患儿很多的大医院。结果,本来无碍的轻微感冒,可能由于“保暖”太过,或者周围都是有病的孩子交叉感染,而变成重感冒。所以如果孩子不发烧,吃、拉、撒都正常,不要急于吃药和看医生。
慎用退热药: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急着用退热药,其实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只有当体温超过39度时,可配合使用退热药;但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如阿司匹林虽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或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
话题:养生/育儿误区 标题:网上育儿经教你辨真假_育儿误区_中医中药网
近期,一些网络上流传的育儿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有些内容稀奇古怪,让人真假难辨。专家提醒,有些流传可能是“忽悠”人的,千万不可大意。
近期,一些网络上流传的育儿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有些内容稀奇古怪,让人真假难辨。专家提醒,有些流传可能是“忽悠”人的,千万不可大意。 藿香正气水“敷脐”能退烧? 对轻微发热有点作用 近,网络上流传出“藿香正气水‘敷脐’能退烧”的说法,称“朋友晚上高烧39℃,身烫,手脚冰凉,浑身疼痛,头昏怕冷,用棉球蘸满藿香正气水放入肚脐,半个小时后38.5℃,1个小时后38℃,早起37℃,没有任何不适。此方法使身边亲朋受益者众,上至80岁老人下至7个月的婴儿。 藿香正气水主要治疗胃肠型感冒、腹泻、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过,它的成分中包含藿香、乙醇、紫苏,而藿香、乙醇、紫苏都有退烧的作用,因此,对于38℃以下的发热,如中暑引起的发热、肠道不适引起的发热和湿邪引起的发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藿香正气水有点难喝,对于一些哭闹的孩子、喝药后易吐或者坚决不喝药的孩子,可以尝试“敷脐”。但是,喝藿香正气水比仅在肚脐上敷效果更好。 对于38℃以上的高烧,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拿个偏方当“宝书”,以免贻误病情。 宝宝发烧时要捂? 体热散不出会起反作用 宝宝发烧时,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常常给孩子穿很厚的衣服或用厚... -
话题:养生/育儿误区 标题:秋冬孩子发烧不要捂_育儿误区_中医中药网
一些家长误以为孩子是由于受寒怕冷,而用棉被或厚衣服把孩子紧紧包裹起来,再让孩子捂出一身汗,殊不知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症状。孩子发烧时手脚冰凉主要是因为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四肢血量少于内脏,由于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较成年人容易发凉。
秋冬季节,孩子发烧也越来越普遍。有的家长经常用厚厚的衣物把孩子包裹起来,其实这样很容易把孩子“捂”出问题,甚至威胁生命。有的孩子在发烧时手脚冰凉,这种现象其实是发热情况比较严重的表现,在中医里称之为“热深厥亦深”。一些家长误以为孩子是由于受寒怕冷,而用棉被或厚衣... -
话题:养生/育儿误区 标题:儿童咳嗽不要一味止咳_育儿误区_中医中药网
小儿咳嗽不全是由感冒引发,灰尘、冷空气或食物进入呼吸道刺激也可引起。如果患儿在咳嗽的同时,伴有咯痰、咳痰不爽出等现象,需要使用化痰药物治疗。纯中药化痰药效果理想,副作用小,受到广大医生、患者的认可。
小儿咳嗽不全是由感冒引发,灰尘、冷空气或食物进入呼吸道刺激也可引起。如果患儿在咳嗽的同时,伴有咯痰、咳痰不爽出等现象,需要使用化痰药物治疗。纯中药化痰药效果理想,副作用小,受到广大医生、患者的认可。在选择中药化痰药时分辨痰液颜色是关键。 一般感冒咳嗽初期咯出多为白痰,但随着病程发展,会转化成黄痰。中医认为这些表现属于热症和火症的范畴。儿童稚阳体质... -
话题:养生/育儿误区 标题:走出身高误区 让孩子健康长个儿_育儿误区_中医中药网
中医认为,身材矮小的儿童往往食物摄入量不足,是由于消化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偏食厌食症,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滞,身材矮小,体质很差,易患其他病症。
“每年寒暑假,都是儿科生长发育专家们忙碌的时候,但忙碌之后,却常有说不出的心痛。”专家介绍,有很多孩子发育异常,但家长却没有充分重视,等到带孩子来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失去了佳治疗时机。医院固然可以给孩子提供治疗以及包括失眠、饮食、运动等健康指导,但孩子的健康成长终还需要家长通力配合。 “老经验”不一定靠谱 避免陷入长高误区 “虽说儿童的身高是会遗传的,父母的遗传占到70%,但是30%的后天环境因素更为重要。”专家表示,门诊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因为一些错误的观念,使得孩子的生长发育缓慢而遗憾终生。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关系,但遗传给的只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8厘米的偏差。如果孩子身高向遗传的上限靠近,那就较为理想,如果往遗传的下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矮小。调查显示,我国有30%的孩子并不能达到遗传身高。 误区二:孩子现在高,长大也一定高 孩子没到青春期,突然长得快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可能长不高。性激素加速骨骺软骨过早闭合,使得生长空间缩短,成年后可能反倒比一般人矮。 误区三:孩子现在矮是晚长 受遗传因素影响,孩子晚长也是有可能的,通常晚长的孩子骨龄落后于正常孩子。但是有的孩子骨龄落后是因为营养不良、睡觉太晚、压力过大、运动少等导致生长激素无法充分分泌,如果是这个原因,孩子现在不高,以后也不一定能长高。 误区四:青春期后还能长高 男孩变声和女孩来月经是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发育后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此时想办法已经较晚。 身高增长慢 家长应警惕 如何判断孩子身材矮小呢?“每位家长都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专家表示,定期体检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身高、体重的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就诊、早干预。 据专家介绍,人一生中有两个时期生长发育快,即婴儿期和青春期。婴儿期即出生到1周岁,在这一年内身高增长约25厘米,这是人... -
话题:养生/育儿误区 标题:儿童安全用药不是成人的缩小版_育儿误区_中医中药网
儿童用药绝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要用儿童药。
儿童用药绝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要用儿童药。 很多人以为小孩和大人用药是一样的,只要相应的减少剂量就可以了。其实不是的。从生理特点上来讲,儿童各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较差。药物成分复杂,某些有效成分对于成人来讲可能也难免出现副作用,而如果用在孩子身上则可能是致命的,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害,遗憾终身。 1+1﹥2? 有些家长会认为几种药物同时用效果可能更好一些。比如孩子发烧了,不管三七二十一,退烧的、消炎的等药物一起上,觉得总有一种适合宝宝。其实药物联用效果不一定比单用一种药物好,有些药物之间会出现一些相互作用,从而适得其反。 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