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9条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90岁航天院士孙家栋的养生经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孙家栋不仅一生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与此同时1929年2月出生的他,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的心得,值得大家学习。
不久前,“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90岁的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得知喜讯,激情澎湃。孙家栋不仅一生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与此同时1929年2月出生的他,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的心得,值得大家学习。
心中有追求 会休息得健康
提起养生的话题,孙家栋直言自己谈不上会养生,如果偏要说出一点就是爱睡觉。
科研中遇到什么难题,孙家栋也喜欢躺着思考,躺着躺着灵感就来了。
20多年前孙家栋曾经患有十分严重的颈椎疾病,经常头晕,检查了很多次也没有找到很好的治疗方法。后来,孙家栋一难受便躺下睡觉,没想到颈椎不适就减轻了许多。
孙家栋曾对追问他养生经验的人笑道:“睡觉对于我来说就是好的养生。”
【养生提要】人体颈椎有其自然的生理曲度,正确的睡觉姿势,应保持颈椎生理曲度避免被改变,以免加重颈椎病病情,如仰睡和侧睡,并在睡觉时垫一个合适的枕头。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厘米,理想的枕头应是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可利用中间的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对头颈部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儒将”刘伯承的身心兼备养生法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刘伯承生于1892年12月4日,卒于1986年10月7日,享年94岁的他之所以在十大元帅当中寿命长,这与其一贯坚持身心兼备的养生之法有很大关系。
博学善思、足智多勇,被人们亲切誉为“儒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刘伯承,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为我军早期的发展壮大和后来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永不磨灭的卓越贡献。生于1892年12月4日,卒于1986年10月7日,享年94岁的他之所以在十大元帅当中寿命长,这与其一贯坚持身心兼备的养生之法有很大关系。 行军打仗炼筋骨 拥有一副钢铁般硬朗的筋骨,既是人体必需的基本条件,也是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刘伯承元帅,一生戎马、纵横疆场,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从民主革命,到土地革命,从兴师北伐到万里长征,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在近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当中,一路走来,让他不仅练就了一身矫健有力的好筋骨,而且也形成了坚定果敢的意志和毅力,从而为后来健康体魄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牢固的基础。当年,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时候,由于山高路远,条件艰苦。别说是骑马,就连走路,一不小心也会出意外。在首长之中,当时的刘伯承也算年龄长者之一,并且眼睛近视,走起路来自然极为不便。可长途跋涉之中,他还是拒绝了大家提出的用担架抬或手肩搀扶的请求和建议,仍然坚持自个步行,并且不无风趣地说,就当随大家一起爬山锻炼。 早操太极强体质 好身体离不开坚持不懈的运动和锻炼,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当然,对刘伯承元帅来说,也不例外。如果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刘伯承元帅是被动地通过行军打仗来达到这一目的。那么,到了建国后的和平岁月里,他又是主动积极,通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锻炼,来实现强身健体的愿望。在这一良好习惯的坚持上,也是难能可贵,做到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天刚发亮,刘伯承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锻炼身体。喜欢的运动项目有做操、打太极。不仅套路丰富多变,动作规范标准,而且足时足量,从不“偷工减料”。对此 ,他曾深有体会地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做早操,身体好。一养生之计在于晨,早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可以养成饱满的精神头,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三高二低重饮食 身体好除了加强体育运动和锻炼外,饮食方面的因素,历来也很受养生爱好者的重视。因为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搭配,不仅有助于人们摄取营养,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养分和能量,而且也能有效预防病从口入,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把好重要的关口。刘伯承元帅在饮食习惯上,每天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从不暴饮暴食。在膳食搭配上,他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准和原则,这就是其有名的“三高二低”。“三高”指高蛋白(如牛奶、瘦肉、...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核司令”程开甲的低调养生法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作为我国著名核武专家,程开甲院士既是研制领域内的奠基开拓者,也是试验体系中的首创领航人,曾被人们亲切风趣地称为“核司令”。光环和荣誉背后,生活中的程开甲低调为人,从容养生,终以101岁高龄,创造了科学界不朽的长寿神话。
作为我国著名核武专家,程开甲院士既是研制领域内的奠基开拓者,也是试验体系中的首创领航人,曾被人们亲切风趣地称为“核司令”。为国防和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程开甲也赢得了党和国家的屡屡褒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被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获得了“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光环和荣誉背后,生活中的程开甲低调为人,从容养生,终以101岁高龄,创造了科学界不朽的长寿神话。
胸怀大志 隐身报国
程开甲早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师从物理学大师波恩。学成后毅然回国,以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当中去。正是怀着这颗心系家国的炽热之心,程开甲才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和众多科学家一起,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同时,也让自己的不老人生极具意义和价值。
兴趣广泛 乐享生活
从事繁重的科学研究之余,程开甲兴趣广泛,爱好众多,力争每一天都能在新鲜别样、丰富多彩之中度过。程开甲平时非常喜欢写字,其作品用笔刚劲质朴,章法规整厚重,透露出一种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青睐。另外,程开甲很...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氢弹之父”于敏的养生小故事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回顾于老一生,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位大科学家,在日常生活和养生健体方面,也不乏很多值得一提的小故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由于为我国首枚氢弹的成功研制和核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因此被誉为“氢弹之父”,由他领衔创立的“于敏构型”,至今仍是世界上保密程度高的机密之一。2019年1月16日,93岁的于敏,走完了人生后一段旅程。回顾于老一生,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位大科学家,在日常生活和养生健体方面,也不乏很多值得一提的小故事。 隐姓埋名铸淡泊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正式加入核武器研制以来,此后近三十年间,于敏的名字和他所从事的工作,一直都被列为高国家机密,绝无人知。直到1988年解禁,尤其是1999年,余敏代表23位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在人民大会堂发言,以及2010年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之后,这位神秘人物的面纱,才得以层层揭开,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熟知。在长达数十载隐姓埋名的日子里,余敏不仅形成了潜心科研、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而且更铸就了甘于淡泊,不计名利的人格品质。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余敏之所以能在知足常乐、胸怀坦荡的同时,健康长寿、安度晚年,与当年特殊的经历密不可分。 三遇死神怀感恩 研制氢弹的几年间,正值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困难的阶段。由于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加之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又非常之大。导致在此期间,于敏曾三次遭遇死神。1969年,在首次大型空爆热试验现场,心力交瘁、极度虚弱的于敏,几度面临休克,多亏同事悉心照顾,才挺了过去;1971年一天深夜,于敏突觉身体不适,不及妻子扶起,就晕了过去。后经及时抢救,才得以脱离危险。1973年,在从西北试验基地返回北京的列车上,于敏突发便血,回去后立即送往医院急诊治疗。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让于敏深感命运的垂青与照顾,更加常怀感恩珍爱生命、善待自己不负光阴,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呢。 幽默诙谐好心性 六七十年代,无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气氛,都很不容乐观。可就算在这种情况下,于敏依然能够置身物外,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在和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时,甚至也不失风趣和幽默。一次,当发现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现象,为攻克氢弹原理实现重大突破之后。兴奋不已的于敏,立刻给邓稼先...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刘绪贻:人生莫当闲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刘绪贻充实而漫长的一生,不仅在历史、社会等多个社科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且更以常人难以企及的罕见高寿,为我们树立了养生保健的典范和榜样。
2018年11月11日,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美国问题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先生,不幸因病逝世,享年105岁。“北有周有光,南有刘绪贻。”继语言学家周有光去世后,夜空再添一颗星辰。回顾刘绪贻充实而漫长的一生,不仅在历史、社会等多个社科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且更以常人难以企及的罕见高寿,为我们树立了养生保健的典范和榜样。
人生莫当闲 思考永不停
谈及养生,刘绪贻为感慨,深有体会的,恐怕就是“人生莫当闲”这几个字了吧。刘老早年毕业于清华和西南联大,后又留学美国。回国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教授,从事美国史和儒学研究工作。刘绪贻一生勤学好思,笔耕不辍。甚至在八九十岁高龄时,依然思考不停,坚持写作。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工作十几个小时,从不偷懒。而他的好多著作,也正是退休后才相继完成的。他曾写过一篇《八十老翁缘何健》的文章,将其养生之要总结概括为:“生命在于思想,人永远不能当闲人。”刘绪贻74岁才正式退休,整整比正常人晚了14年。后来他曾经回忆说,自己1987年离休时已74岁,离休后也没有清闲下来,每天至少工作10小时。如果离休后终止工作享清福,恐怕早就病倒了。而从全世界范围看,有很多国家,都把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左右。其实,这其中,也不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活到老,学到老,并不是社会道义上的要求,而是出自健康长寿之目的。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国家,相关部门也已经初步着手,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无疑将会对人们健康长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为人讲真话 治学闯禁区
提起刘绪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兴研究室主任萧致总喜欢竖起大拇指,说其“绝对说真话”。为此,他还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年轻时,刘先生在芝加哥大学留学,结识了一位美籍法裔女生。一次,两人于湖边...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国医大师邓铁涛“四养”长寿秘笈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国医大师邓铁涛身后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岭南医学世家邓氏内科学派的宝贵经验、对病人关爱、视病人为师的大医精诚之道,更有他独到的养生心得。
2019年1月10日,104岁的“国医大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于当日6:06去世。邓老身后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岭南医学世家邓氏内科学派的宝贵经验、对病人关爱、视病人为师的大医精诚之道,更有他独到的养生心得。 一生致力振兴中医 邓老行医御药80年,一直精心研究中医理论,极力主张“伤寒”“温病”统一辨证论治,为中医诊断学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在中医界地位尊崇,一生多次为振兴中医、弘扬祖国医学大声疾呼。 2009年,93岁的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当时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 养生秘笈:养生先养德 直到101岁时,邓铁涛教授依旧身体健康,思维清晰,耳聪目明,语言流利,步履坚稳。邓老亲身实践的养生之道,堪称亲民、易学,不...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孙思邈养生十要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一代药王孙思邈,医德高尚、学识广博,在中医药界享有盛名,也以相传100多岁的高龄,身体力行地诠释养生之道。
一代药王孙思邈,医德高尚、学识广博,在中医药界享有盛名,也以相传100多岁的高龄,身体力行地诠释养生之道。他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融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为一体,逐渐总结完善,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养生“十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啬神 孙思邈认为,日常生活中,需要劳神之事确也不少,但“多思则神殆”,过多的思虑不但不益于健康,反而会导致心气郁结,引发疾病。因此,在生活中,要力争保持乐观,不为琐事所扰。以坦荡开朗的胸怀,直面生活、从容处事。 爱气 传统中医健康理论中,保护精气乃重中之重。因此孙思邈坚持“人之寿夭,在于撙节”的观点。并认为,养精蓄锐要从年轻开始。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起居、饮食和锻炼习惯,时刻保持气血的旺盛和畅通。 养形 孙思邈认为,养形即修身。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壮体魄,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是空谈。“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又告诉我们,生命在于运动,好的身体离开持之以恒的锻炼和保养。 导引 中医理论认为,健康的前提就是要保持经络疏通、气血畅通。于是,导引便有了用武之地。在此基础上,孙思邈还摸索总结出呼、吹、嘘、呵、唏、呬六种方法,成功用于疾病预防和...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百岁上将吕正操:人生难得老来忙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百岁上将吕正操的养生之道,也颇有独到之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爱好众多、兴趣广泛方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中,曾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17岁时,跟随少帅张学良,得其赏识,成为一名少校副官;西安事变后,又顺应时势,果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迅速成长为抗日名将,驰骋冀中、威震原野。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先后担任铁道部部长和铁道兵政委,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就是享年106岁的寿星吕正操将军。谈及吕将军的养生之道,也颇有独到之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爱好众多、兴趣广泛方面。正如其一首七绝诗所写:“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 读书养心 博览群书是吕将军的第一大爱好。在他家里,各种各样的书籍随处可见。不仅书房的书架上,《中国事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资治通鉴》等大部头书籍,一应俱全,赫然在目。甚至就连卧室的床头和客厅的沙发上,也摆满了书籍,以便在睡前和休息时随手翻阅。就在100岁生日那天,吕老也是在阅读当中度过的,不同的是,那天将军醉心其中的是自己刚刚出版的回忆录。吕老还是一名业余诗人。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每当他激情奔涌、灵感来袭的时候,他就会提笔,写出一行行优美的诗句。他还经常向人们提起“文革”时自己被关押,因为没有纸而用纸烟盒写诗的情景。正是由于平时长期坚持阅读写作的良好习惯,才让吕老在博闻强记、勤学善思之中,形成了宠辱不惊、静如止水的坦荡胸襟。而良好的心态,对他晚年的健康体魄来说,自然就成了为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网球健身 爱打网球是吕正操将军的第二大喜好。这不仅在亲友当中人人皆知,即使在网球界,也是有一定名气的。为此,他还曾经担任过中国网球协会名誉主席一职。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少年时代的吕正操,就在张学良青年会的活动当中,接触并喜欢上了打网球后。从此,这成了他坚持一生的锻炼项目。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网球和球拍,依然是吕正操必不可少的“行军装备”之一。在88岁高龄时,吕正操仍然每周打四五场网球,每场一两个小时,运动量颇为惊人。1990年,他被国际网球联合会主席夏特圣埃授予国际网联高荣誉奖章。当外国记者问他保健的体会时,他的回答中就提到了用打网球来活动身子的说法。谈到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舒活筋骨时,吕正操也很有自己的独特之见:“人体各部位都是用则进,不用则退,因而平时既要注意锻炼身体又要注意活动脑子,这样才能有效地延缓衰老。” 桥牌益脑 吕正操将军的第三大爱好,是打桥牌。而且和网球一样,也很出名。虽然只不过是一位业余爱好者,但实际生...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百岁文怀沙的养生奇思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文怀沙,斋名燕堂,号燕叟,笔名王耳、司空无忌;享年108岁的他,除有“国学大师”称号之外、他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养生保健方面,有很多新颖独特的奇思妙招。
文怀沙,斋名燕堂,号燕叟,笔名王耳、司空无忌。享年108岁的他,除有“国学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称号之外,也是著名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吟咏大师。生前曾担任燕堂诗社社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黾学院名誉院长等职。他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养生保健方面,有很多新颖独特的奇思妙招。 诵写“正、清、和” 修身养心性 从古至今,凡受传统文化熏陶滋养的知识分子,大都对自己的修身养性十分看重。这一点,对身为国学大师的文怀沙看来,自然更不例外。他广纳博取,兼收并蓄,在各家之长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一套非常实用的“三字经”。他认为,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因此,从精神上说,“正、清、和”三字代表儒、道、释三家精髓。从养生学方面看,“正”字仄韵去声,念时用鼻吸入清气;“清、和”是平韵阴、阳声,念这二字不要出声,舌头尖抵着上颚,用嘴微微嘘出体内湿、浊气。反复念诵吐纳,嘴里会冒出清水。这个清水可以咽下去,中医叫上泉之水,对健康有利。早起练书法,每天要写的也是“正、清、和”三字。晚上,文怀沙上床之后,也要反复诵念“正、清、和”三字入眠。有一段时间,文怀沙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但没经诊疗服药,只靠坚持不懈、不厌其烦地诵念“三字经”,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这恼人之疾就被根治。 “知足”加“感恩” 常思寿自高 晚年之际,当谈及自己养生之道时,文怀沙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少要沉稳老要狂,少时不稳小流氓,老来不狂病怏怏。”并进一步解释说,自己之所以健康长寿,得益于每天都吃两粒药:早上一粒叫“知足”,晚上一粒叫“感恩”。这样一来,不管遇到什么事、什么人,都能想得开,过得去。从而达到无忧无虑、坦然自得的境界。由于每天都能在开心愉悦之中轻松度过,天长日久,自然便会滋生忘却时光,忘却年龄,甚至忘却自我的感觉。现实生活中,大家之所以会感到苦恼烦闷,归根结底,都是欲望惹的祸。曾经,不知有多少人,囿于其中,疲于奔命。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终又有几人,能跳出这无底之洞呢。精疲力竭、心神耗尽之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什么地位权势、功名利禄,到头还都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见,像文老那样,做一个知足常乐、感恩图报之人,不被名利所困,不为金钱所累,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心安体健,幸福恒久。 烦恼少计较 病魔自不扰 文怀沙一生坎坷,正如他自己所说,解放前坐过国民党的牢,文革时坐过“四人帮”的牢。但对这些人生不顺心之事,他却从来都不计较。按照他的观点,烦躁、愤怒、忧伤都是催人老的。要“戒忧虑,毋怒躁。”因此,人们眼中的他,永远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