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13条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中医急救有独特 穴位按揉解病痛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在急救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穴位进行按摩,可快速的缓解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意外,如出现晕厥、休克、心绞痛等,因没有任何防备,往往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是好,甚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痛苦不已。其实中医在急救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穴位进行按摩,可快速的缓解病情。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急救穴位。 心绞痛点压至阳穴 心绞痛发作时常常伴有胸部压迫感、窒息感,病情十分危急。这个时候可手持一枚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凹陷处,病人卧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连线交于脊背正中点即是此穴),一般按压3~6分钟,心绞痛可得到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4次至阳穴,可有效减缓心绞痛发作。若病情较重,应急送医院治疗。 晕厥掐压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过敏的患者突然出现昏迷、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至休克等情况时,病情紧迫,这时,可用大拇...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低血压按摩七个穴位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对百会穴、素髎穴等七个特效穴位按摩,可以刺激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身体机能。
低血压指血压低于90/60mmHg,低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内压力过低,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和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由于血压下降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因此也会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对以下七个特效穴位按摩,可以刺激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身体机能。 百会穴 取穴: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央,在两耳之间的连线的中点处。 方法:双手抱头,以左右拇指从穴位正上方进行指压。 素髎穴 取穴:位于人体的面部,鼻尖正中央。 方法: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住鼻尖进行捏、拉、揉等动作,共2~3分钟。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注意捏拉素髎穴时用力宜稍大,到达到强刺激升压效果才会明显。 心俞穴 取穴:背部,两肩胛骨内侧,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冬季寒冷感冒发 八大穴位预防它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自我按摩特定穴位,可激发身体内的免疫功能,减少或减轻感冒的发生。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自我按摩特定穴位,可激发身体内的免疫功能,减少或减轻感冒的发生。 搓大鱼际:大鱼际在大拇指下方,肌肉隆起之处,用两手上下交替搓摩大鱼际50次。 按揉太阳穴: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用两手中指分别按摩左右太阳穴50次。 揉大椎穴: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咳嗽见黏痰 快把足背按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咳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有时候痰容易咳出,有时候却比较黏稠,不易咳出。对于后者,可以试着找找足背1 趾~ 2 趾间向后(内踝骨)约4.5 厘米的地方,用拇指按揉大约10 分钟。
咳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有时候痰容易咳出,有时候却比较黏稠,不易咳出。对于后者,可以试着找找足背1 趾~ 2 趾间向后(内踝骨)约4.5 厘米的地方,用拇指按揉大约10 分钟后,痰便容易与支气管壁分离,一咳就出来了。其道理在于中医认为这里是支气管反射区。 按压后,产生的酸、麻、胀、痛的感觉可对支气管进行刺激。 在按揉支气管反射区的同时,如果能酌加下面2 个穴位,则效果更佳。...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快速止牙痛按摩四穴位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阳溪穴位于腕背横纹桡侧,用拇指指腹,放在对侧阳溪穴,牙痛时适当用力掐1分钟。
取坐位或站位,全身放松,双眼平视微闭,呼吸调匀,静息1~2分钟。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掌虎口位置,首先用自己的拇指指尖,轻轻地按压对侧的合谷穴,保持其余的四根手指置于掌心。过程中渐渐地用力,一直重掐压1分钟。
下关穴:下关穴位于颧骨下缘中央的凹陷中,用...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按人中穴治慢性鼻炎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采用按摩人中穴的方法进行治疗慢性鼻炎,疗效好。
采用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慢性鼻炎,疗效好。 方法一:两手拇指微曲,其他四肢轻握拳,用拇指背沿鼻梁两侧上下往复摩擦数十次,上擦到眼下部,下擦到鼻孔侧。...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按揉照海穴缓解咽喉肿痛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慢性咽炎可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那就是照海穴。当感到嗓子干痛、声音嘶哑,都可以按一按这个穴。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和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在3个月以上,症状时轻时重,以咽部不适感、发干、异物感、咽痒、干咳、恶心,可有轻微咽部疼痛为临床表现。检查可见咽部弥漫性充血,色暗红,有的咽部有颗粒状突起的滤泡。 慢性咽炎分为虚火上炎、痰热、痰瘀互结、肺脾气虚等证型,治疗在忌烟忌酒、节制刺激性食物、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还可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那就是照海穴。当感到嗓子干痛、声音嘶哑,都可以按...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按揉独阴穴缓解心绞痛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认为独阴穴具有调理冲任、降逆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对于胃痛、小肠疝气等症也具有极好的效果。
独阴穴:别名独会穴,属于经外奇穴。中医讲“男为阳,女为阴”,从独阴穴的名字上可以看出这个穴位可以治疗一些女性疾病,如女人干呕、月经不调、胞衣不下、难产等。除此之外,独阴穴大的功效是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绞痛...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按揉阳池穴缓解手腕酸痛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认为,阳池穴是腕关节保健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揉阳池穴,能缓解其劳损。
人的关节是身体中活动多的地方,也是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如用力不当或过度,会导致手腕酸痛、疲劳,甚至关节肿痛,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阳池穴是腕关节保健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揉阳池穴,能缓解其劳损。阳池穴不仅可以消除腕关节疼痛,还可以调节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对感冒气喘、胃肠病、肾脏功能失调等疾病均有助益。阳池穴有这么多的作用,原因在于它是三焦经的主要穴道,其中上焦支配心脏,中焦支配消...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按摩带脉强腰肾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带脉有约束、调节腰腹部经脉的作用。如果带脉出现问题,则相应部位的脏腑也会功能失常甚至有器质性病变。
说起带脉,从字面意思上看,好像与腰带、皮带有关。您猜对了一半,带脉的位置与系腰带的位置相近,而且与腰带一样环绕身体一圈,它强壮腰肾的作用不容小觑。 在讲带脉前,我们先谈谈经络系统,这样便于更深入地理解带脉。经络系统主要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组成,而带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这些经络大多为上下纵行,但只有带脉是环绕横行。 具体地说,带脉绕腰腹循行可以说是穴位相连的线性循行,也可以说是胸廓 -骨盆之间较宽的带状循行。线性带脉是左右皆从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门穴出发,向两侧横行经过膀胱经第一条线的肾俞穴,第二条线的志室穴,身侧胆经的带脉穴及髋骨前方的五枢穴、维道穴,终左右两侧交汇于耻骨与肚脐之间的小腹部。 带脉有约束、调节腰腹部经脉的作用。如果带脉出现问题,则相应部位的脏腑也会功能失常甚至有器质性病变。举例而言,因经气不利,不通则痛,而见腰痛腹胀;因带脉失去固摄,升举无力,中气下陷而出现腰酸坠胀,小腹下坠胀满,子宫下垂等;因湿浊阻滞带脉而导致的妇女带下增多、淋漓不断,腹部肥胖等,甚则女子不孕,在男子则为阳痿。 由于经络系统遍布全身,内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按摩经络穴位可起到强筋骨,通气血,壮脏腑的作用。这对于带脉也不例外。 按摩带脉可有两种方式:相对浅表的循经脉行走的按摩,可调节带脉经气,同时影响纵行的各条经脉的功能;相对深在的、长时间的按摩,可调节内在的肾脏、卵巢和子宫等器官。 具体按摩可点面结合进行。点即穴位或阿是穴按摩,找出酸胀部位,重点按摩;面即带状按摩,以掌摩、掌推、掌擦等作用于腰、腹部。常用带脉按摩步骤如下: 1.预备式 双目平视前方,微微闭合,双脚平放,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呼吸调匀,全身放松。 2. 掌摩腰部 双手叉腰,虎口朝下,以双掌掌面环形摩动约30 次,以腰部有微热感为佳。 3.掌推腰部 双手掌分别放在腰部两侧,适当用力从腰部往骶部作推擦动作 30 次~ 50 次...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揉按承泣穴缓解眼疲劳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持续往下按压承泣穴,穴位有酸胀感,同时眼睛清凉舒适,该穴能增加泪液分泌,改善眼睛干涩,缓解眼部疲劳,防止眼袋松弛,减退眼圈。
承泣穴位于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持续往下按...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腰痛很常见 快把手背按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腰痛也是一个很折磨人的症状。从发病缓急来分,可分为急性腰痛和慢性腰痛。急性腰痛多由于跌打损伤,而慢性腰痛常见的原因有肾虚,腰部骨质增生等。
与民间流传的“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一样,腰痛也是一个很折磨人的症状。从发病缓急来分,可分为急性腰痛和慢性腰痛。急性腰痛多由于跌打损伤,而慢性腰痛常见的原因有肾虚,腰部骨质增生、骨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腰椎管狭窄、肿瘤,腰部骨折,腰部慢性外伤,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不管哪一种腰痛,都可用按摩“腰痛点”的方法减轻不适。 “腰痛点”在哪里 一只手上有2 个“腰痛点”。将手伸出,手背向上,一处位于食指和中指根部骨节的结合处,另一处在无名指及小指根部骨节的结合处。当出现腰痛时,按压这两个点,疼痛感往往会比较明显。 按揉方法 按揉的方法很简单,任选一个拇指、... -
话题:经络养生 标题:风府穴——止头痛的首选穴_经络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认为,刺激风府穴可以起到散风熄风、通关开窍的功效,可通治一切风邪所致的风疾。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在冬季,风邪与人的体表常接触,也易侵犯人体,造成头痛、伤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发生。风府穴容易招致风邪,因此治疗和“风”有关的疾病,也是首选此穴。 督脉治风之要穴 要说风喜欢侵袭头部,引起的第一病症就是头痛。古人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不能让后脑勺对着风口直吹。而北方人一到冬天,都会戴上厚厚的帽子和围巾,这也是传统、简单的防止风邪侵袭的保健方法。 风府穴隶属于督脉,出自《素问·气府》:“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中医认为,刺激风府穴可以起到散风熄风、通关开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