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7条
-
话题:养生/节日养生 标题:团团圆圆 美味元宵健康吃_节日养生_中医中药网
明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自是必不可少。软滑香糯的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阖家幸福。到底如何健康吃元宵,元宵营养丰富,主要成分糯米粉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核黄素、多种维生素等,其中维生素B1含量尤其丰富。
明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自是必不可少。软滑香糯的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阖家幸福。到底如何健康吃元宵,元宵营养丰富,主要成分糯米粉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核黄素、多种维生素等,其中维生素B1含量尤其丰富。同时元宵的常规馅料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一层楼”了。因此,中医历来将元宵视为补虚、调血、健脾、开胃之物,现代营养学家也非常推崇元宵的保健功能。但是,元宵虽好也不能多吃,这是因为糯米虽然可以开胃调虚,但其质地细腻,不宜被肠胃消化。《本草纲目》早有记载,糯米黏滞、难化。《本草逢原》也指出,糯米若做黏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中医主张有三类人吃元宵要注意: 慢性疾病患者少吃:胃肠功能不好、患有糖尿病、溃疡病患者、慢性胰腺炎、胆囊炎的人,要尽量少吃,元宵的高油脂、高糖、不宜被肠胃消化的特性往往会对以上这些病症产生不利的影响。 老年人少吃:老年人多有消化功能减退,牙齿脱落,而且吞咽反射也比较迟钝,可能会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导致呼吸困难,甚至造成窒息,所以老年人吃元宵一定要少食而且要细嚼慢咽。 婴幼儿少吃:3岁以内的婴幼儿也是不适合吃元宵的。由于糯米比较黏,1岁以下的孩子很可能将元宵黏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1到2岁的孩子不容易嚼碎元宵馅中的果仁等。另外,小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即使大一些的孩子吃元宵时也不能急于整个吃,以防不测。 除了以上这些应注意的人群,其他人吃元宵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宜作为早餐长期食用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油脂,但却缺乏营养素,除了热量和糖外并没有太多其他营养。这样的食品首先是不适合长期当早餐吃,... -
话题:养生/节日养生 标题:惊蛰后“食养”要点_节日养生_中医中药网
惊蛰后,气温逐渐回升,是细菌、病毒生长繁殖活跃的时候。加之此时气侯多风,忽冷忽热,空气时而还干燥,人除了易发生感冒、流感外,像鼻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等,也常在惊蛰前后多发。
惊蛰后,气温逐渐回升,是细菌、病毒生长繁殖活跃的时候。加之此时气侯多风,忽冷忽热,空气时而还干燥,人除了易发生感冒、流感外,像鼻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等,也常在惊蛰前后多发。 惊蛰前后重视饮食调理,对预防春季常见疾病是大有裨益的,讲究“清补平淡”。惊蛰后,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宜多吃的食物包括:瘦肉、鸡肉、鸡蛋、春笋、菠菜、芹菜、牛奶等。初春肝气盛易伤脾,适量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可以养脾,好做些大枣粥、山药粥等食用。 选吃时令野菜:蛰后野菜多,如荠菜、苦菜、马头兰等,可适当选吃。野菜大多营养丰富,还富含维生素C及有助防病的活性成分。适当吃些,有助增强人体免疫力,还能抵御病菌的侵害。 晨起一杯水:惊蛰也是容易“上火”的季节,如遇上少雨干旱,体质更易偏燥。此时好能“晨起一杯水”。饮水可帮助排除毒素,还能维持皮肤... -
话题:养生/节日养生 标题:惊蛰时节话养生_节日养生_中医中药网
惊蛰节气过后,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开始惊醒。
惊蛰节气过后,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开始惊醒。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我国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上升至3~6℃,江南一带气温升至8℃以上,西南、华南地区气温一般可达到10~15℃。与其他节气相比,惊蛰时的气温回升是全年快的。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域来说,此月开始,人们才逐渐感受到春风的气息。当然,此时也是天气无常、“百草发芽,百病发作”之际,易使人出现不适症状,甚至患上种种疾病。因此,惊蛰节气过后,人们一定要注意养生保健,以防疾病发生。 【情志养生】 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人体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容易发生肝火偏盛。若不注意滋肝养血,可导致肝火过旺,由此易引起易怒、眩晕、目胀,尤其是老年人还会引起血压波动和中风等疾病。年轻人则因春季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如果此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则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等症状。因此,惊蛰过后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方可使肝气顺畅条达。这就要求做到自我调控情绪,学会戒急戒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要重视情志养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应避免为小事生气动怒,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工作之余,多些兴趣爱好,闭目养神,或多做深呼吸,以利身心放松。也可栽花种草、养鱼养鸟、郊外踏青,以涵养性情,疏肝理气,使气血平和,情绪不易波动,消除春困,以利“春夏养阳”。 【起居养生】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惊蛰时人们还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而且晨练不宜太早,肢体裸露部分不宜过多。户外活动时应远离尘土飞扬的地方,要鼻吸口呼、不要呛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预防感冒。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因风、寒、湿三... -
话题:养生/节日养生 标题:春令养生动起来_节日养生_中医中药网
雨水节气后,地湿之气渐升,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按照中医养生学理论,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雨水节气后,地湿之气渐升,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按照中医养生学理论,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同时,养生专家建议,雨水节气常做三种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养脾胃揉“足三里” 常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调虚、养脾胃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 -
话题:养生/节日养生 标题:清肠不必节食 试试养生茶饮_节日养生_中医中药网
吃喝是节日不变的主题,但往往是饱了口福,累了胃肠。春节假期一过,不少人就开始了“清肠”计划。市民王小姐说,过年吃得太油腻了,体重上去了,所以现在开始决定不吃饭光喝水,然后做个清肠,给内脏“打扫卫生”。其实这样想的人还不少。
吃喝是节日不变的主题,但往往是饱了口福,累了胃肠。春节假期一过,不少人就开始了“清肠”计划。市民王小姐说,过年吃得太油腻了,体重上去了,所以现在开始决定不吃饭光喝水,然后做个清肠,给内脏“打扫卫生”。其实这样想的人还不少。 节后“清肠”要慎之再慎,要想给胃肠道减负,应该从调节生活习惯入手,多运动、饮食清淡。尽快将饮食恢复到平时的状态,使春节期间“过剩”的营养软着陆,特别要强调食物的多样化和均衡感,饮食清淡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要保证能量供应,不主张过分节食。这里向... -
话题:养生/节日养生 标题:美味煲品益健康_节日养生_中医中药网
逢年过节,举家团圆,人世间温馨的画面不过如此,而在这样的画面当中,一定要有美食的加入才显得丰满。
逢年过节,举家团圆,人世间温馨的画面不过如此,而在这样的画面当中,一定要有美食的加入才显得丰满。 在大型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中,邓桂庭、邓忠贵父子围绕着热腾腾的灵芝老鸭煲,祖孙三代,把酒言欢,共享天伦,让人印象深刻。一家人,吃下去的是煲品美味,享受到的是亲情暖意,更是健康养生。 烹饪方法中煲品健康 在人们口味普遍偏重的今天,炸、煎、烤都是十分常见的方式,味道是好了,但是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在受损。在日益关注健康的今天,大家经常会困惑:怎么才算吃得健康?其实煲就是佳的方式之一。 煲是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将瓦罐放在火上炖煮,利用其密封程度高、通气性好、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可以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性味,做到真正的原汁原味。如今,无论是饭店还是家宴,煲品无疑是提升整顿饭档次的关键点,普通点的,萝卜子排煲、海带排骨煲、菌菇煲,都是常见的菜色;高档些的,鱼翅、海参、人参、虫草,各类名贵补品入煲都是上佳选择。 在煲制不同的食物时,方法也有所不同。鸡、鸭、排骨等肉类应先焯水,不仅是为了除去血水,更是为了去除一部分脂肪。蔬菜的煲制时间要短,可以在即将起锅前的十几分钟用中火或旺火快速煲制,以免营养物质的流失。如今推荐的煲品是“药食两用”之品,比如山药、藕、苡仁、大枣、海参之类,性较平和,几乎所有人都可以食用。有的食物药性比较突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辨证食用。比如人参重在补气,平时神疲气短的人合适;枸杞能补肝肾,明目保健,经常头晕目糊的人合适;玉竹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燥咳痰黏,胃中感觉隐痛而且口干烦渴的人合适;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干咳少痰,长期咳嗽伴有腰膝酸软的人合适;天麻能平肝息风,经常感觉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的人合适。这些食材我们大多是直接放入煲中烹饪的,上桌后也可以和其他食物一起吃下去;讲究些的,也可以用洁净的纱布先将药材包裹起来,在煲制的时候放入,上桌前将药包丢弃,取用的是其性、其味。 制煲秘笈之加水篇 别看一个简单的煲,其中的门道其实有很多。比如加水,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都对煲品的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用水量是主要食品重量的3~5倍。水适当多放些,可使食物烧得酥软,有效成分更易析出。要注意,首先是要用冷水,不要用沸水,让食材与冷水共同受热,以控制蛋白质热变性和凝固的过程,使细胞内的脂肪、氨基酸、呈味物质等在蛋白质凝固和原料收缩的缓慢过程中充分析出,才能使煲品的味道更加浓郁。尽量在煲制之前要一次性将水加足,但若煲制中发现汤水不够必须加水时,则应添加沸水。此时菜肴已经有一定的温度,如果添加冷水,就会使已经膨胀的食物表面凝固,影响营养成分的继续析出。 制煲秘笈之火候篇 再说火候。一般来说,我们都知道,大火烧开,小火慢煮,和我们煎中药差不多。细分起来,又可以分为武火、中火和文火三种。煲品放好料,加足水后,可... -
话题:养生/节日养生 标题:节日病伤不起 中医帮你来调理_节日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无不与“吃”有关,吃是能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无不与“吃”有关,吃是能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过节期间,亲朋好友、兄弟姐妹、同事师生等相约聚会,寒暄叙旧,其乐融融……面对一桌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佳肴,相信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舌尖上的诱惑,很容易比平时多吃上几口饭菜,多喝上几口好酒,加上各种零食糕点水果,不知不觉间就超出了肠胃所能接受的范围,“每逢佳节胖三斤”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黄帝内经》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节期间,暴饮暴食、大吃大喝,贪嘴贪杯,常常导致所谓“节日病”的发生,出现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恶食呕吐、怕冷发热、大便泄泻或大便干结等情况,导致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腹泻呕吐、急性胃肠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疾病。可以采用中医消食化积、理气导滞的食疗方法缓解症状。 消化不良 食疗方法 山楂:《本草纲目》认为,山楂具有化饮食、消肉积的功效,其味酸甘,可以治疗各种饮食积滞,尤其对油腻肉食之积,效果非常明显。食用时可以单独干用山楂煎水服用,也可以用新鲜山楂洗净生吃。 炒米茶:中医认为,炒糊米具有消积化积、健脾和胃、祛痰燥湿之功效,主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口臭不饥、大便泄泻等。具体食用方法为:锅中不放油,放入大米,用中小火干炒,炒至发焦黄。在炒米里倒入开水泡一会儿,当茶喝,每天数次,儿童也可以食用。 鸡内金:鸡内金为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在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即可。《滇南本草》认为,鸡内金具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之功效。适用于饮食不消、腹胀嗳气等。症状较轻者可以单独用鸡内金烧后研末服用,就会有一定的效果。 中成药疗法 症状较重者可以到药店购买保和丸、保济丸、糊药、大山楂丸、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 保和丸:有化滞和中功效,适用于食积停滞、大便泄泻、腹痛腹胀等症。服用方法:蜜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2~3次。食后温开水送服。 糊药:有开胃消食、理气化滞之功。适用于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