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6条
-
话题:养生/情志养生 标题:中医情志疗法,以情胜情_情志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情志疗法是一门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心理学,它反映了古代医学家们独特的思维和辨治观,是经典理论和临证经验的完美结合。
中医情志疗法是一门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心理学,它反映了古代医学家们独特的思维和辨治观,是经典理论和临证经验的完美结合。说起情志疗疾方法来,读者恐怕会想起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那段饶有兴趣的描写:胡屠夫一巴掌将因中举后狂喜不已,痰迷心窍的范进打得痰涎俱出,使他的神志恢复如常,写下了“恐胜喜”的心理治疗的精彩一笔。 其实,历代医家运用情志相胜的理论,独辟蹊径,验案颇多。 中医认为情绪过度变化可以引起疾病,但可以利用情志相胜理论来治疗疾病。中医学很早就应用了心理疗法,称之为“意疗”。 心理学治疗尤其对于精神方面的疾病是必不可少的,并往往能收到比药物治疗更好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细聊这“情绪”对人的影响—— 1、调整情绪变化可以治病 关于情绪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古代医家对此有许多论述。 如《东医宝鉴》中说:“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入我悔悟……顿然解释,则心地自然清净,疾病自然安痊,能如是则药未到口,病已忘矣”。 明《本草经疏》中说“以识遣识,以理遣情,此即心病还将心药医之谓也。” 吴师机《理瀹骈文》中说:“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创立和积累了许多心理治疗的科学方法。 2、情志相胜疗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素问·五运行大论》都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这种纠正情志异常的方法,是中医精神治疗的原则... -
话题:养生/情志养生 标题:冬季情绪感冒如何缓解?_情志养生_中医中药网
在寒冷的冬天,室内工作的人群中有40%的人会感到情绪低落,这就是冬季情绪“感冒”(医学上称为“冬季忧郁症”)。
28岁的常女士,在某公司上班,一直很好学,工作积极,但近突然出现情绪低落,工作懒散,领导安排的工作都不能及时完成。她自认为自己没有心因疾病,只是近天气变化,觉得做事情提不起精神,对一些事情没有兴趣,而且吃饭不香,无法入睡。其实她是患上了季节性抑郁症,也就是“情绪感冒”。 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寒冷的冬天,室内工作的人群中有40%的人会感到情绪低落,主要表现为早上起不来、午后犯困的消极状态,“不高兴”成为生活的常态,对朋友、家人、爱人也存在诸多抱怨。这就是冬季情绪“感冒”(医学上称为“冬季忧郁症”),隆冬时节更为突出,往往会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原因是由于天气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情感障碍或情绪失调。那么,如何缓解或消除呢? 晒太阳 冬季日照时间短和天气变冷造成人体内分泌变化是引发该症的关键因素。所以,除了加强保暖外,应尽可能多到户外空气新鲜、环境优洁的地方晒太阳,接受“日光浴”。阳光照射既可帮助身体驱散寒气,又能有效减少松果体分泌退黑激素,使人精神振奋、情绪愉快、心怀宽阔。 多活动 只要天气允许,要利用一切时间(尤其是节假日)多到户外进行力所能及的有氧体育运动,如快走、慢跑、做操、骑车、练太极等,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和大脑兴奋,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让人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精力,这是化解不良心绪的有效方法。 听音乐 聆听音乐不仅给人带来精神享受,而且能... -
话题:养生/情志养生 标题:冬季脾气不好 并非都是肝火旺_情志养生_中医中药网
人们常说人容易发脾气是肝火旺。然而,专家表示,通过临床观察和体会,事实上并非如此。
人们常说人容易发脾气是肝火旺。然而,专家表示,通过临床观察和体会,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脾气不好的人的脉象都很弱,而并非肝阳上亢的弦脉或滑数脉,也无口苦、胁胀胁痛的表现。 这类病人常有头晕、气短、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嘈杂等表现,辨证来看是气血不足之象。因此,这种脾气不好可不是单凭疏肝理气就可以解决的。 气血不足 更易烦劳 如《黄帝内经》所言:“阳气者烦劳则张。”专家解释,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阳气也得旺盛。不然的话,劳动就没法进行。但是如果过于烦劳,阳气就会出现“张”的情况,即阳气亢盛,这叫烦劳则张。烦劳就是超过限度的劳了,劳则耗气伤血,不管是精神还是体力的过度劳累都会导致这种状态。这里的阳气亢盛其实是虚性亢奋,这种情况下就不是好事了,此时再被外界事物干扰就会出现脾气不好的现象。 “对于原本气... -
话题:养生/情志养生 标题:夏季烦躁易发怒 如何缓解坏脾气_情志养生_中医中药网
生气无济于事,还伤人伤己。或者通过转移注意力,先让脾气过去再处理问题。如果今天确实忍不住生气了,一定不能憋在心里,要发泄出来,同时可以多吃这几种疏肝理气、顺气解郁的食物,缓解生气带来的伤害!
夏季阳气升发旺,很容易让人烦躁发怒、血压升高,炎炎夏日,我们都感觉天气热了,人似乎更爱生气了,殊不知易怒也会引发身体疾病。 生气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那些器官呢? 1、心脏:“心主神志”“怒伤肝”而“肝为心之母“所以,经”生气使得肝的疏泄功能失调,从而影响心的气虚运行不畅,出现胸闷心慌等心脏不适表现。 2、甲状腺:甲状腺是人体的内分泌器官。经常生气的人,使机体气机运行不畅,气滞导致痰凝或血瘀形成,淤积在甲状腺部位,可出现颈部B超显示甲状腺结节。 3、咽炎:咽炎属中医的梅核气范畴。是气滞痰凝于咽喉部。出现咽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4、乳腺:乳腺分布在肝经所过。生气对乳腺的影响,轻者可以是经期乳房胀痛;重者可以发生乳腺增生或癌症。 5、月经不调: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节月经的周期规律性。经常生气会使这种功能失调,出现月经紊乱前后不定期。 6、头疼:“怒则气上”生气使机体的气机上涌,导致脑部血管扩张,神经水肿,出现头胀、头疼欲裂。 生气了多吃这几种食物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是源于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对于心境描述的佳境界,不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能达到这种境界的能有几人,人非圣贤谁还没有个脾气。但尽量心胸要开阔一些,天大的事后都能解决。生气无济于事,还伤人伤己。或者通过转移注意力,先让脾气过去再处理问题。如果今天确实忍不住生气了,一定不能憋在心里,要发泄出来,同时可以多吃这几种疏肝理气、顺气解郁的食物,缓解生气带来的伤害! 1、白... -
话题:养生/情志养生 标题:神不守舍说情志_情志养生_中华中医网
中医里的一些情志病,如郁病、巅病、狂病、失眠等,都与心神失养有关,是神不守舍的外在表现。
成语“神不守舍”出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指神魂离开了身体,比喻丧魂失魄,心神不安定。 什么是神?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里,“神”是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一种力量。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面色、眼神、言语、反应等。成语“神不守舍”里的“神”,专指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狭义的神 神不守舍会咋样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与大脑功能相关,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中医学里,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脏腑功能的反映,所谓“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就是这个意思,但人体之神主要还是与心相关。 中医讲“心藏神”“心为神之舍”,都告诉我们,神之舍在心,心是神的发源地,是神安居乐业的地方。这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的气血丰盈,心神得到足够的滋养,神志活动才能正常,表现为精神好、思路清、反应快、适应性强。如果心有病,则会导致“神”的异常,轻者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精神恍惚,喜怒无常,重者烦躁不安,谵语,神志昏乱,哭笑无常,行为异常,或巅或狂等。换句话说,就是本该与心合而为一的“神”,弃家出游,游而不归,得不到心... -
话题:养生/情志养生 标题:秋季警惕悲忧伤肺_情志养生_中医中药网
情志在肺系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理论强调情志致病,在治病过程中重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情志在肺系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情志致病原理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也称为内伤七情。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而脏腑之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滋养。不同的情绪变化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肺在志为忧”,通俗的讲,肺是表达人类忧愁、悲伤的主要脏器,忧愁和悲伤均属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映,对于人体的重要影响是使气不断地消耗,即“悲则气消”,由于肺主气,所以悲忧易于伤肺。反之,在肺气虚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此外,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因此,当人忧愁而哭泣时,常会痛哭流涕 肺主气,司呼吸,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日久耗气伤阴,出现感冒、干咳、气短、咯血、音哑以及呼吸频率改变等症状,严重者就会成为老百姓所说的“肺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