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汉语教材分类语料库
共43条
-
话题:治疗手段/推拿 标题:我来给你按摩一下吧十一、我来给你按摩一下吧
(下课后,在教室里)
玛丽:大卫,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大卫:别提了。我又感冒了。
玛丽:我来给你按摩一下吧。
大卫:按摩?你?
玛丽:怎么,不相信吗?你还不知道吧,我近正在学习按摩。
大卫:太好了。那就快试试吧。
玛丽:你呀,别急嘛。先坐好,放松......
(大卫端坐在椅子上,玛丽站在大卫的后面,开始给大卫按摩)
大卫:你还真有两下子,好舒服啊。哎呦......玛丽,轻一点儿,怎么这么疼啊?
玛丽:你忍着点儿啊,不疼不治病。我现在按的地方叫凤池穴,治疗头痛效果很好。
大卫:凤池穴?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呀... -
话题:治疗手段/推拿 标题:推拿推拿和针灸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推拿医生运用自己的手、肘等部位或借助工具,采用一定的方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推拿的手法常用的有以下八种,即推、拿、按、摩、揉、捏、颤、打。推是用力向前推动;拿是用手用力拿起身体一定部位的皮肤和肌肉,常用于肌肉丰满的部位;按是用指头、掌根或肘尖等在身体上有节奏地按下;摩是抚摸,力度较轻;揉是用手紧贴患者皮肤,稍微用力地做旋转活动;捏是用手指捏起皮肤和肌肉;颤是震颤和抖动;打是叩击和拍打。在实践中,上述手法常常相互配合、交替进行。
推拿治疗的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持久是指单一手法能够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而不间断;有力是有力量,且这种力量不是蛮力和暴力;均匀是手法操作的幅度、速度和压力等能够保持均匀一致;柔和是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
话题:治疗手段/推拿 标题:推拿2推拿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原始人在受伤时,用手按压身体受伤的地方,会感到疼痛减轻或缓解。于是人们逐渐发现这些手法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并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这一独特疗法。
推拿是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中医认为用手在人体上根据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调节脏腑功能的疗效。
推拿的手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八种,推、拿、按、摩、揉、捏、颤、打。推是用力向前推动;拿是用手用力拿起身体一定部位的皮肤和肌肉,常用于肌肉丰满的部位;按是用指头、掌根或肘尖等在身体上有节奏地一起一按地按压;摩是抚摩,力度较轻;揉是用手紧贴患者皮肤,稍微用力做旋转活动;捏是用手指捏起皮肤和肌肉;颤,即震颤和抖动;打就是叩击和拍打。在实践中,上述八种手法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常常相互配合进行。
(星期天,马丽和林美去逛街)
你看,这条街上做足疗的店可真不少。马丽,你做过足疗吗?
嗯,刚来中国的时候就去试过。
刚做的时候,还真有点儿疼呢,不过做完就觉得全身都放松了。
看来效果还不错。哎,你知道吗?其实足疗啊,按摩啊什么的都是源自中医概念的。
是吗?
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就是推拿,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呢。
可是这跟足疗有什么关系呢?
推拿,也叫按摩。这可不是简单的手推和拿捏,它会通过滚... -
话题:治疗手段/推拿 标题:推拿术的由来与功效“推拿”即按摩,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原始按摩术起源于原始人生存的需要,“巢穴而居”的特定生活环境,使原始人很容易在攀援跳跃及与野兽的搏斗中,或使皮肤肌肉等软组织受到损伤,或因深部筋骨折断而出现疼痛肿胀。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或自己用双手揉按,或同伴之间予以抚慰,往往收到散瘀消肿、减少痛苦的效果。久而久之,人们摸索出适用于不同部位及不同疾病的多种按摩手法,经过长期不断的完善,将其固定下来,于是便形成了这种独具特色的外治疗法。秦代名医扁鹊就曾运用针刺、按摩等手法治愈了虢太子的尸厥证,可见本法历史之悠久。
《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岐伯按摩》书目,是早的按摩专著,可惜该书早已失传。但在《内经》中尚有散在的记载。如《素问》:“行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 -
话题:治疗手段/推拿 标题:自我按摩消除眼疲劳(五)自我按摩消除眼疲劳
(课间休息)
我的眼睛又干又涩。
你也犯“红眼病”了?
才不是呢。我是看电脑时间长了,眼睛累了。
我知道,我说的不是中医里的“红眼病”,而是汉语里“嫉妒”的意思。
你汉语进步得够快的,会用汉语开玩笑了。
你们都这么努力,我也得加油呀。
那陪我去买滴眼液吧,顺便练练你的口语。
不用这么麻烦,我教你一招,保证既省钱又有效。
别吹牛了。
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
那你快说,什么办法?
你别问这么多,只要跟着我做就行了。首先,把两手搓热,放在眼睛上。
眼睛觉得有点儿热。可以开始了。两眼微微闭上,两手拇指放在睛明穴上。
我看你放在了内眼角上。
对,就在这儿,轻轻地向里向上揉。
眼睛觉得挺酸挺胀的。
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别松手,坚持2分钟,揉一会儿,然后一点一放。
现在可以松开了吗?
好了。第二步要点承泣穴,就在眼球下面的眼眶外。
也要揉一会儿吗?
当然了,下一步点四白穴,就在承泣穴的下面。
这是后一步吗?
看把你急的,还有呢。接下来点丝竹空穴,顺着眉毛向后摸,眉...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和事草”香葱“和事草”香葱
葱做菜时可作调料,也是经常用到的中药。古代说,葱“和美众味”,就像药剂中的甘草,所以称为“和事草”。头...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一味生姜能益寿七)一味生姜能益寿
苏东坡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很喜欢西湖的美景。有一天,苏东坡在苏堤上散步,他觉得人生太短,能做的事太少,就去请教净慈寺的一位老和尚。这和尚已经八十多了,可是看起来好像只有四十岁左右。
原来,这位和尚在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很肥胖,连走路也很...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中药常用剂型汤剂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剂型。它是用水煎煮而成。煎煮前,先把药物倒在干净的容器中,好用陶瓷砂锅,不要用铁锅。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再放到火上煎煮。煎煮时先用大火,等到药物沸腾了,再改用小火慢慢煎煮,煎煮的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
对于补益类的药物和毒性类的药物,煎的时间应该长一些,这样能把补益药物的药效更好地发挥出来,对毒性药物也能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一般补益类的汤药要在饭前喝,其他汤药在饭后喝;发汗的汤药喝完后,好盖上被子,上床休息。
通常,一服汤剂每天喝两次。汤药好不要等到凉了再喝,要温热了喝,这样更有利于脾胃的吸收。
中药有很多剂型,常用的是汤剂,它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适用于病情较急的病症,如麻黄汤治疗外感风寒,独参汤补虚固脱等。
其次是丸剂,就是将中药研成细末,加水或蜜、面糊等制成丸状,如六味地黄丸等。临床一般多适用于慢性和虚弱性病症的调理。
另外还有酒剂,就是将中药浸泡入酒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饮用,俗称“...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中药的四气五味中药都具有一定的“气”与“味”。所谓“气”,是指寒、热、温、凉,故称之为“四气”。所谓“味”,是指辛+、甘、酸、苦、咸,故称之为“五味”。
四气与五味概括了中药的全部性质与作用,所以学习中药,必须首先了解四气与五味,这对于认识药物的共性和个性,对于临床药物的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清热解毒,温中补虚上。《神龙本草经》上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这是运用药物四气的基本法则。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如黄芩、板蓝根等,均有清热解毒等作用,此类药则归于寒凉之性。凡能够温中补虚治疗寒证的药物,如干姜、附子等,均有温中散寒,发热壮阳等作用,...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中药的炮制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历史悠久。因为中药主要以植物为主,草类多,所以中药也被称做“本草”、“草药”。
中药在适当时间采集以后,需要经过清洁、干燥处理和各种特殊的加工才能使用,这个过程叫做炮制。炮制是中药独有的传统制药技术,又分为修制、水制、火制等多种方法。修制主要是对药材进行纯净和整形;水制主要是清洁、软化药物;火制的方法很多,基本的是炒法。
炒制药物时加入蜜、酒、醋、姜汁等,叫做炙法。蜜炙能增强补虚润燥作用.如炙黄芪;酒炙能增强活血化瘀作用,如酒当归;醋炒能增强理气止痛作用,如醋香附;姜汁制能增强降逆止呕作用,如姜半夏。
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扩大应用范围,还可以干燥纯净药材、矫正气味,使药物便于制剂、煎服和贮存。
中国民间流传着“神龙尝百草”的故事。远古时候,人们...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中药的炮制2(欧凡和林美在学校附属医院参观中药宣传栏)
欧凡:你看,炮制真有意思。
林美:是“炮制”
欧凡:原来是个多音字啊。
林美:是的,炮制是中药独有的一种传统制药技术,主要包括修制、水制、火制等方法。
欧凡:小老师,请给我讲讲吧。
林美:不敢当。修制主要是对药材进行纯净和整形;水制主要是清洁、软化药物;火制的方法很多,基本的是炒法,根据火候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欧凡:这个焦三仙,用的一定就是炒法中的炒焦吧?
林美:对。药物经火制炒焦后有健胃消食作用,如焦三仙。而炒制药物时加入蜜、酒、醋、姜汁等,就是炙法。蜜炙能增强药物补虚润燥的作用,那边的炙黄芪,就是用蜜炙的方法制成的。
欧凡:那醋香附就是用醋炒的方法炮制的吧?林美:对,醋炒法能增强药物理气止痛的作用。
欧凡:我发现一个小规律,这些经过炮制的中药,它们的名称前边常用体现炮制方法的字、词做定语。你看,焦--三仙、炙--黄芪、醋--香附。
林美:还真是这样。
马丽:林美,刚才医生告诉我们服药的方法挺复杂的,你记住了吗?
林美:这种汤药,温服,对了,是饭前服用。
马丽:好像是这样。如果知道中药一般的服用方法,就不用每次都怕记错了。
林美:一般来说,每剂药煎煮两次,把两次煎取的药液兑在一起,每日早晚两次。
马丽:那么是冷服好还是温服好啊?
林美:通常是温服,但也有例外,比如泄热药好冷服,...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中药配伍古人说:用药如用兵,用兵得当,战无不胜。好的医生,要深入了解疾病的情况和药物的特性,合理地遣药组方,用药得当,才能药到病除。
根据病情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药物配合使用,叫做配伍。中药配伍有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想杀、相恶和相反七种配伍关系。用一味药物治疗病情单一的疾病叫单行,如古方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抢救元气虚脱的危重病人;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叫相须,如麻黄配桂枝,相合后其宣肺散寒作用更强;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辅药可加强主药的疗效叫相使,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叫相畏;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叫相杀;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叫相恶;两药结合,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叫相反。
药物配伍讲究“七情和合”,即药物配伍的合理性。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是基本、常用的配伍方法;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也可用于对有毒中药的炮制以及药物中毒的解救。相恶和相反是配伍的禁忌,应避免使用。
方...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中药配伍2老师,人有七情,没想到,中药配伍也讲究七情啊。
你观察得很细致嘛。考考你,“七情”是哪七种?
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还有......
还有相恶和相反。
太难记了。
你看,“单”,“单一”,单行的意思是用一味药物治疗。“七情”中除“单行”外,都是指中药配伍后药性变化的规律。
那“相”就是相互。
没错。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适当归纳记忆。例如,相须、相使表示增加药效:相须是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以增强原有疗效,相使是辅药可加强主药的功效。相畏、相杀都表示抑制或消除毒性,应用毒烈药时须考虑选用;相恶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指两药相合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半夏畏生姜,就是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吧?
对。可以在具体的配伍中记忆。比如:生姜杀半夏,人参恶莱菔子,甘草反甘遂等。
在中药学形成之初,人们只会使用单一的药剂进行治疗,经过不断地探索、积累,才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药剂配合使用的理论和方法。人们发现,几味甚至十几味药配合在一起,治病的效果会更好,于是就形成了方剂。“方”指医方,“剂”指调剂,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俗话说:“处方用药犹如用兵打仗。”这...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丰富多彩的中药世界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是一味名贵的滋补中药。关于它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古代人发现人参的时候,因为这东西长得很像人,而且有人因为吃了它而得救,所以,就叫他“人生”,“人”指“人类”,“生”是“生还”的意思。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称为“人参”。
人参为中医治疗虚症之主药,可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固脱生津,安神益智。人参的药用价值很丰富,既可用于危证的抢救和五脏虚损的治疗,也可用于滋补养生、强身健体。
人们食用人参的历史很长,还开发了很多种服用方法。人参除了作为滋补气血的主要成分入汤剂和各类中成药以外,还可以炖服、含服、冲茶、磨粉、泡酒、炖煮食品,等等。
(欧凡和林美来到了药房)
欧凡:哇,这就是药房啊。可是,为什么一味中药都没看见呀?
林美:你看,中药不是都在这一个一个的小抽屉里吗?去药房抓药的时候,药剂师会按照处方把几味药从抽屉里取出来,先称出需要的用量,然后用纸包起来,这样一服中药就形成了。
欧凡:一服药就是吃一次的用量吗?
林美:这个不一定。一般是分六次服用,一天三次,也就是两天的用量。
欧凡:咦?那边那个是什么?看起来像小虫子一样。
林美:哈哈。那是蚯蚓,上次我们钓鱼的时候不是还用过吗?不过中医里叫它“...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人参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是一味名贵的滋补中药,在中国主要产自东北地区。
人参为中医治疗虚症之主药,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的作用,可以用于危证的抢救和五脏虚损的治疗,还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滋补养生,作为强身健体的保健品。
中国人食用人参的历史很长,有很多种服用方法。除了入汤剂和各类中成药以外,常用服法还有以下几种:
炖服。把人参切成薄片,放入瓷碗内,加适量水,盖好盖,放在锅里蒸1-2个小时即可服用。
含服。含服是方便也是常见的服用方法。把人参切成薄片,每次含二三片,先不要咀嚼,等到人参片完全变软后再咀嚼咽下。
冲茶。用人参泡茶也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服用方法。把人参片放在茶杯中,用开水泡后当茶饮用。人参用量一般每次1-3克即可。
磨粉。把人参研磨成粉,直接用白开水、米汤送服。现在人们常把人参粉装在胶囊中,既便于保存,也便于服用。
泡酒。把整根人参或人参片装入玻璃瓶中,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数日后,每天饮...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人参真是个好东西八、人参真是个好东西
(课间休息)
田中:老师,这是中国朋友送给我的人参,可是我还不知道怎么吃。
老师:人参真是个好东西。不但可以药用,还可以食用。
玛丽:上次我去中药房,医生说人参是一味补药。
老师:没错,人参是一味大补的药。中医常用人参治疗失眠,特别是在久病或重病的时候,人参的效果都很好。
田中:那我可以吃吗?
老师:这个我可说不好,你得去医院好好儿问问医生。
田中、玛丽:啊?还得去问医生?
老师:人参虽然是一味很好的补药,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服用。
田中:哪些人不能服用呢?
老师:比如发热、烦躁、大便干的人,还...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传统剂型简介中医传统方剂的剂型,主要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等六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汤剂,把药物按照处方配齐后,置于煎药的器皿内,加入适当的冷水浸透,再行煎煮。先用武火(大火)煎,煎至药水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去渣取汁,温服,称做汤剂。其优点:服后吸收快,作用强,并且便于灵活处方,对于各种病情复杂的病症,汤剂为适宜。其缺点是:煎煮不方便,不便携带,不宜长时间保存。
丸剂,把药物研成细末,或以水泛,或以蜜和,或以粉糊,制成圆形粒状,叫做丸剂。丸剂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都较方便。一般多用于慢性疾患及虚弱之症。
散剂,将药物研成粉状细末,叫做散剂。优点能节约药材,容易发挥药物用服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散剂,可以用开水送服。外用散剂,都研成极细末,撒于病灶部位或加麻油调敷患处,多用于外伤科。
膏剂,将药物煎煮取汁,浓缩成半固体,叫做膏剂。亦分内外...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何首乌的传说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味苦甘涩,性微温,无毒。具体补肝益肾,养血祛风之功效。何首乌是临床常用之中药,著名成药七宝美簪丹就是以何首乌为君药而用以治疗白发、牙齿摇动、梦遗滑精、腰膝酸软等病症的著名中成药。关于何首乌民间有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
何首乌,本名“交藤”。唐朝时,有一位名叫何田儿的农夫,天生萎弱,年五十八岁,尚无妻子。一天喝醉了酒,睡卧在山坡草地上。忽然看见有藤条二株,距离三尺多,而二株藤条枝蔓互相攀结,交缠在一起,过了很久的时间,方才相互松解,各自爬回原处。何田儿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将两株藤根挖出拿回家中,问同村里的人,谁也不知道此藤叫什么名字。后来从山里来位老人,告诉何田儿说:“这株藤枝...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何首乌的传说2(九)何首乌的传说
从前,有个人叫何田,从小身体虚弱,五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家。有一天,他喝醉了酒,在山上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到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植物,长着长长的藤蔓,开着紫色的花。
他醒了以后,在身边发现了这种植物。他把它们挖出来,带回了家。因为这种植物的藤蔓交缠在一起,所以何田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交...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冰糖葫芦可治病冰糖葫芦可治病
山楂,味酸,消食健胃。用山楂和白糖做成的冰糖葫芦是中国的传统小吃。南宋时,一位皇帝的夫人生了怪...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制作中药真不简单(十)制作中药真不简单
(王大夫带留学生参观中药加工厂)
原来中药采了以后还要制作呀。
你以为采下来、切碎了就行了呀。
我们服用的中药都是加工好的,否则会有毒。
啊,中药有毒,还能吃吗?
别担心,加工后毒性就没了。
那用什么特别的方法加工呢?
你们看,有些方法就像我们做饭一样。
真的,这是在炒什么呀?还有一股酒味。
考考你们,这是什么中药?
我知道,这是“常山”,可是为什么用酒炒呢?
吃了“常山”以后会让人呕吐,用酒炒了以后就能减轻这种作用。
我懂了,这边用醋炒中药也是为了减轻它的作用吧。
正好相反,这是玄胡,炒是为了增强它的止痛作用。
真是半瓶子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你就别逗玛丽了,我也以为只是为了去掉中药的毒性才加工的,没想到还有增强药效的作用。
这儿晒着好多中药呢。
这是熟地黄。
不是叫生地黄吗?
你这个马大哈,上课时讲过生地黄加工后就成熟的了。老师说的时候你一定开小差儿了。
怪不得叫熟地黄。那生的和熟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地黄药性寒凉,可以用来...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十药九甘草九、十药九甘草
(下课休息的时候,同学们和老师在聊天,淑贞咳嗽了起来)
安妮:淑贞,你怎么了?
淑贞:我已经咳嗽一个星期了,还没好。
田中:吃点甘草片,不就行了吗?
淑贞:我可不喜欢吃中药,苦死了。
田中:甘草可不苦,它还有点甜呢。甘,就是甘甜的意思啊。
老师:没错儿。我们吃的口香糖、巧克力里就有甘草。
大卫:什么,还有甜的中药?我听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甜的中药是不是不太好啊?
田中:没有的事儿。甘草是很有名的中药,你没听说过“十药九甘草”吗?
安妮:什么意思?
老师:...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吃辣椒容易上火(一)吃辣椒容易上火
(崔淑贞和玛丽一起去找田中)
田中,走,学校对面新开了一家湘菜馆,咱们去尝尝鲜。
哎,今天我是去不了了。
怎么了?
这两天我的舌头一直肿痛得厉害,嘴里还长溃疡,连嘴都张不开。
我说怎么“美食家”会不去呢,原来是这样。
究竟是怎么回事?
前两天有个朋友来看我,我就带他去吃了回重庆火锅。没想到我晚上就觉得喉咙不太舒服,而且睡不着觉,心里很烦躁。
然后呢?
我没往心里去,也没吃药,结果成了这个样子了。现在连吞口水都觉得疼还说什么吃饭呢。
把嘴张开,让我看看舌头。
(田中把嘴张开)
嗯,舌苔是黄的,喉咙有点红肿。要我说呀,是上火了。
你怎么知道?
我听我爸说过,吃辛辣、煎炸的食物容易使人上火,口舌生疮,心烦失眠。
我说嘛,那天吃的火锅上面浮着一层红红的油,里面有好多辣椒,吃起来麻麻的、辣辣的、再刺激不过了。
好吃是好吃,就是容易上火。
湘菜里面也有好多辣椒,这样一来,你是真没口福了。
哎,事到如今,也只好忍忍了。不过,你说吃辣椒容易上火,为什么大家还那么喜欢吃呢?
辣椒可以驱寒、开胃。比如中国西南地区潮湿多...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大蒜的功效大蒜功效多
大蒜是常用的调味品,可以去除鱼、牛、羊等肉类的腥膻味。大蒜也是常用的中药。每天吃几粒醋泡大蒜...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方剂配伍原则一个方剂的组成,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以及药物的特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而成。方剂的组成原则,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说明方剂的组成是有主有从的。既要明确的分工,又要密切的配合,发挥各药的作用,达到多而不乱、少而精专的要求。现将君、臣、佐、使的涵义分别介绍如下:
君药,是根据病情的需要,针对疾病起着主要治疗作用的一个方的主药。可以一味药为君,也可以两味药为君,作为一个方剂的主要组成部分,集中力量,攻击疾病的主要症状。如麻黄汤中的麻黄。
臣药,是重要的辅助药。它一般与君药的性味或作用相近,用以加强君药的功效或兼顾其他次要...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有趣的方剂名称中药的方剂名称都是有来源的。有的含义较深,有的也饶有趣味。今选数例,略加介绍。
一字散:是依所用药量而命名的。在古代量取药物时,要用一枚铸有“开元通宝”四个字的钱币,抄取药末,使药末占一个字的地方,便谓之“一字量”。一字量约含一分,折合现代用量为0.3克。
二至丸:“二至”指夏至、冬至。本方由女贞子、旱莲草二药组成,因为女贞子的果实在冬季成熟,采摘时以冬至日为佳;旱莲草的全草在夏季长势为茂盛,采割时以夏至日为良,所以名曰:“二至丸”。
三子养亲汤:此方选用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三子组方,治疗老人痰喘气逆之症。此方的“子”,是双关词,既指苏子等之“三子”,又指儿子之“子”。亲,指父母,亦泛指所有年长之老人。老人常患有食少痰多之症,为人子者,须备此药以为父母发病之时服用,故名“三子养亲汤”。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来,见识一下中药房七、来,见识一下中药房
(老师带学生在中药房参观)
老师:同学们,来,见识一下中药房吧。
大卫:老师,我连一味中药也没看见呀。
田中:快来看,原来中药都放在这些小抽屉里呢。
玛丽:真有意思,有的抽屉里有好几味中药呢。
淑贞:这样放有什么规定吗,老师?
老师:这些中药是按照药性存放的。古代的医生按照药性把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类。寒、热、温、凉,也叫中药“四气”。
田中:黄芪和板蓝根放在同一个抽屉里,它们的“气”是一样的吧?
老师:对,它们都是寒凉的药物,可以清热解毒,能治喉咙痛。还有些药物是温热的,比如生姜,它...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汤药散膏丹传统的中药剂型主要有汤剂和丸、散、膏、丹等。
汤剂,又称汤药,是把中药按照处方配齐后,用水浸泡、煎煮一定时间,过滤药渣后所得的液体制剂。汤剂多为内服,也可外用,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的特点,是临床常用的剂型之一。
丸剂,是按一定配方将药物研磨成粉末,然后用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等黏合制成的原形固体剂型。丸剂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方便,也是一种常用剂型,多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散剂,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粉碎或研磨形成的粉末状剂型,可以内服或外用。散剂具有制作简单、服用方便、吸收较快等优点。
膏剂,是将药物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往往还要加入蜂蜜或冰糖等,经久熬制成的膏状剂型。内服膏剂大多具有滋补作用,浓度高,吸收快,体积小,口感好,适用于久病体虚者服用。外用膏剂大多有活血止痛的作用。
丹剂,是将某些矿物药高温加热提炼成的细粉,亦可制成小粒状的一种外用剂型,现已基本不用。
现代剂型还有片刻、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和糖浆剂等。
中药不但可以...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玫瑰花八)玫瑰花
玫瑰花颜色鲜艳,气味清香,很适合在家里栽种。逢年过节的时候,还可以扎成美丽的玫瑰花束送人,人称“花中皇后”。
玫瑰花也是中药的一种。《本草纲目》中说玫瑰花味甘,微苦,没有毒,用玫瑰入药,有理气活血和收敛的作用。
玫瑰花还可以食用。著名的玫瑰糖糕就是用玫瑰花制作的。清晨起来,采摘... -
话题:治疗手段/方药 标题:百药之王--酒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酒的发明很早,从人类开始学会农业生产时起,人们从谷物的剩余熟饭自行发酵中,逐渐受到启发,发现熟饭在一定的温度下会改变气味,其汁饮之香甜可口,令人神气清爽。随着陶器的发明和应用,为酒的酿造提供了重要条件。据出土文物考证,在夏商时期,已经有了以陶器为造酒工具的大型作坊。
酒的发明者,中国古书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仪狄造酒”。仪狄为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臣属,他作酒进献给大禹,大禹饮后感到甘美异常,于是下令造酒。也有的人认为是“杜康作酒”。杜康为禹的后裔,他是用秫米造酒。秫为粘高粱,用其所造的酒类似后世的“米酒”。
酒是由黍或稻经过发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