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汉语教材分类语料库
共6条
-
话题:治疗手段/针灸 标题:砭石与针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和剂局方》,或《局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本书始创于宋朝元丰年间,初是宋代“卖药所”的配方蓝本,后来由政府召集裴宗元、陈师文等先后多人多次加以修订,成为“官药局”制造丸散膏丹等中成药的法定配方。
全书共十卷,分诸风、伤寒等十四门,除内科诸病之外,还有眼目、咽喉、口齿、疮肿、伤折、妇人、小儿等专科杂病。共收集方剂七百八十八首。
本书出版后影响非常巨大,一时成为医生处方必备的手本,甚少使用其他方剂治疗疾病。其主要贡献是:
第一,增添了传统服药方法的内容。如:... -
话题:治疗手段/针灸 标题:耳穴小小的树叶,可以包含整棵树的生命信息;小小的耳朵,也可以诊察甚至治疗全身的疾病,这就是耳穴诊断治疗学。
耳穴疗法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等。这一现象可以用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
1956年,法国医生诺吉尔在对中医耳穴理论长期学习、研究、实践后提出:“外耳并非单纯为一个弯曲软骨,它与内脏器官存在着密切关系,内脏患疾时在耳廓上有相应的反应点出现”同时,他还提出了“胚胎倒影”说。
“胚胎倒影”认为耳廓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在下,臀在上。一般来说,跟头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跟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跟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跟内脏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和耳甲腔。刺激特定耳穴,可以帮助治疗身体相应部位的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耳穴按摩来治疗或减轻身体的一些病痛。
牙... -
话题:治疗手段/针灸 标题:针灸针灸是中医的瑰宝。针灸,我们常常以为“针”和“灸”是没有分别的一个整体,但是,“针”和“灸”其实是不一样的。“针”是针刺,“灸”是灸疗,二者配合应用,相互补充,合称“针灸”。
针法是用针刺入穴位,并运用不同手法来防治疾病的方法。扎针前应该先对穴位和手指进行消毒。进针以后,还要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提插、捻转,使病人有酸、麻、重、胀的感觉。起针时用左手拇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后检查针数,以免遗漏。
灸法是把艾点燃后熏灼穴位或一定部位防治疾病的方法,包括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和温针灸等。灸法尤其适用于虚寒性质的疾病,可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
林美,你扎过针灸没有?
当然扎过了。据统计,针灸可以治疗300多种疾病。它还被称作“绿色疗法”,因为其操作简单、经济,同时又避免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但是我一想到长长的针刺破皮肤的感觉就受不了。
其实,你这是陷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
怎么说?
尽管扎针时病人可能有酸、麻、重、胀的感觉,但是这都是可以承受的。况且如果病人有感觉,就说明针刺有了效果,这叫“得气”。
得气?
是的,“得气”不仅可以从病人的感觉体现出来,还可以从医生手下的沉紧感体现出来。
... -
话题:治疗手段/针灸 标题:针灸疗法针灸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针指针刺,炙指炙疗,两者常常配合应用,相互补充,合称“针灸”。
扎针的操作要点可以总结为十二个字:“刺前要压,拿针要短,进针要快”。扎针前,针灸师应该先对自己的手指和选取的穴位进行消毒,然后用一只手的手指在穴位上压一会儿,再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针,针尖一端留出比较短的一段,迅速将针刺进皮肤。
进针后要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提插、捻转。如果进针穴位准确,病人会有酸、麻、重、胀的感觉,这时候针灸师的手下也会感觉到针体沉紧,这就是“得气”。得气后,一般要留针20分钟左右,然后起针。
炙法是把艾点燃后熏灼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包括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和温针灸等,适用于寒性特别是虚寒疾病的治疗,还可以作为增强体质、保健防病的措施。
俗话说:“扎针拔罐,病好一半”,这句话有一定道理。拔罐疗法又称“吸筒疗法”... -
话题:治疗手段/针灸 标题:长寿穴(十一)长寿穴
在我们身体表面分布着很多穴位,这些穴位通过经络与体内的各个脏器相连接,因此,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或者起到保健作用。
平时生活中常用的有两个穴位,一个叫“足三里穴”,一个叫“涌泉穴”。经常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提高我们身体的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称它们为“长寿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膝盖外下方,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增强胃的... -
话题:治疗手段/针灸 标题:鲍菇与针灸(四)鲍姑与针灸
鲍姑,是中国晋代著名的女医生。她与丈夫葛洪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当地人民尊称她为“鲍仙姑”。鲍姑尤其精通灸法,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针灸学家。
鲍姑治疗赘瘤和赘疣特别出名。为治好这种病,她总结了以前人们治病的经验,就地取材,采用越秀山上的红脚艾,进行灸疗。用这种艾灸人身上的赘瘤,一灼就消,疗效非常好,因此,后人称为“鲍姑艾”。据说经过鲍姑灸疗的病人,不仅身上的赘瘤和赘疣能立刻消除,而且不留疤痕,容颜会变得更加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