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列表
所有资源分类
展开
收起
生活汉语
分类分级话题库
话题分类分级会话库
话题分类分级精编库
话题分类分级影视库
话题分类分级词表库
口语词汇等级大纲
话题分类分级句库
少儿/华语
少儿汉语话题主题库
少儿汉语教材语料库
少儿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华文主题分类语料库
少儿主题分类分级词表库
华语一语教学分级词表
华文词汇等级大纲
中小学华文教材语料库
主题分类常用句构式库
商务汉语
商务汉语功能项目库
商务汉语教材文本库
商务汉语教材生词表
商务功能分类语料库
功能项目分级词表库
商务汉语词汇等级大纲
商务交际功能及例句库
功能分类句子构式库
旅游汉语
旅游/导游汉语话题库
旅游汉语教材语料库
旅游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导游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旅游汉语话题分类词表库
导游汉语话题分类词表库
旅游话题分类例句构式库
中医汉语
中医汉语教材分类语料库
中医汉语教材话题词表库
中医教材话题分类语料库
中医教材话题分类词表库
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词表库
词语
HSK分级常用框式结构库
常用词语图片释义库
常用词语前后搭配库
HSK易混淆词语资源库
作文
小学作文分级语料库
中学作文分级语料库
题材分类作文语料库
作文关键词聚类词表库
生活汉语
分类分级话题库
话题分类分级会话库
话题分类分级精编库
话题分类分级影视库
话题分类分级词表库
口语词汇等级大纲
话题分类分级句库
少儿/华语
少儿汉语话题主题库
少儿汉语教材语料库
少儿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华文主题分类语料库
少儿主题分类分级词表库
华语一语教学分级词表
华文词汇等级大纲
中小学华文教材语料库
主题分类常用句构式库
商务汉语
商务汉语功能项目库
商务汉语教材文本库
商务汉语教材生词表
商务功能分类语料库
功能项目分级词表库
商务汉语词汇等级大纲
商务交际功能及例句库
功能分类句子构式库
旅游汉语
旅游/导游汉语话题库
旅游汉语教材语料库
旅游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导游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旅游汉语话题分类词表库
导游汉语话题分类词表库
旅游话题分类例句构式库
中医汉语
中医汉语教材分类语料库
中医汉语教材话题词表库
中医教材话题分类语料库
中医教材话题分类词表库
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词表库
词语
HSK分级常用框式结构库
常用词语图片释义库
常用词语前后搭配库
HSK易混淆词语资源库
作文
小学作文分级语料库
中学作文分级语料库
题材分类作文语料库
作文关键词聚类词表库
咨询热线:
2142228422@qq.com
生活汉语
分类分级话题库
话题分类分级会话库
话题分类分级精编库
话题分类分级影视库
话题分类分级词表库
口语词汇等级大纲
话题分类分级句库
少儿/华语
少儿汉语话题主题库
少儿汉语教材语料库
少儿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华文主题分类语料库
少儿主题分类分级词表库
华语一语教学分级词表
华文词汇等级大纲
中小学华文教材语料库
主题分类常用句构式库
商务汉语
商务汉语功能项目库
商务汉语教材文本库
商务汉语教材生词表
商务功能分类语料库
功能项目分级词表库
商务汉语词汇等级大纲
商务交际功能及例句库
功能分类句子构式库
旅游汉语
旅游/导游汉语话题库
旅游汉语教材语料库
旅游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导游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旅游汉语话题分类词表库
导游汉语话题分类词表库
旅游话题分类例句构式库
中医汉语
中医汉语教材分类语料库
中医汉语教材话题词表库
中医教材话题分类语料库
中医教材话题分类词表库
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词表库
词语
HSK分级常用框式结构库
常用词语图片释义库
常用词语前后搭配库
HSK易混淆词语资源库
作文
小学作文分级语料库
中学作文分级语料库
题材分类作文语料库
作文关键词聚类词表库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2142228422@qq.com
资源列表
积分获取
商务汉语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务汉语
-
商务功能分类语料库
商务汉语
商务汉语功能项目库
商务汉语教材文本库
商务汉语教材生词表
商务功能分类语料库
功能项目分级词表库
商务汉语词汇等级大纲
商务交际功能及例句库
功能分类句子构式库
选择条件检索:
请选择检索方式
全部
功能项目
标题
正文
检 索
一级标题:
全部
生活类
业务类
二级标题:
全部
争议
会见
其他
商检
工商税务
应聘
待遇
投资
招聘
海关
签约
考察
联系
营销
评估
谈判
银行
商务功能分类语料库
共1621条
功能:业务类/银行/7金融政策 标题:2012年中国宏观金融政策展望 关键词: 1:目前 资金 2:目标 影响 项目 波动 季度 提升 经济 企业 行业 开发 改善 加大 增长 投资 政策 报告 重点 发展 下降 刺激 3:监管 调控 回落 推动 力度 格局 关注 指标 宽松 实体 趋势 房地产 金融 平稳 信贷 4: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实体经济 金融政策 融资 信托 通胀
今日上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教授对2012年中国宏观金融政策展望做了详细的解说:
以下是巴曙松教授发言的全文:
昨天我看到香港监管局总裁陈德林先生的一个专访,他说从他监控的国际经济形势的这个指标里面,既看到经济明显复苏的信号,也看到经济在未来有一段时间会显著恶化这样的信号,这是一个非常混乱的过程。
不仅监管者有这样的困惑,我昨天在准备材料时,看到一个欧资的大型投行在他们自己的三个部门对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吵得不可开交,所以在后发报告的时候把三个部门的意见同时发出来让客户自己做判断,这倒是一个比较诚实的态度。股票部门、中国经济研究部门和全球的大宗商品部门,三个部门有三个看法。其中有看得非常看空的,认为未来一年全球经济调整增长回落主要的痛苦会由大宗商品来分担,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是中国经济的回落和需求的降低。
所以在我看来,中国经济下一步的走势对于商品价格走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与其我们那么远地去看国际市场的走向,还不如先把自己中国的需求讲清楚,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研究优势。
如果说2011年整个经济走势是单向地回落,那么2012年应该说是有变数的。这个变数就反映在从2008年11月份推出4万亿的刺激计划,把中国经济从底部带动强劲的上升,到2011年1季度11.9%的增长,这是刺激带来的上升阶段。所以在这一时期,从2008年底刺激政策出台到2011年1季度基本上可以只看多的,随着实体经济的需求,如果这个假设是成立的,中国需求主导着大宗商品,在这个时期是强劲上升的。紧接着,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回到常态化。
当时官方的文件叫做“要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平稳过渡到正常时期的正常政策”,这句话有几重含义。2008、2009两轮政策是超常规的、不可持续的。在2011年,这些政策不可能再有那么大的力度去刺激经济,因此经济增长相应地会减速。通过经济速度的回落来消化通胀的压力,所以整个2010年下半年,整个2011年全年都在这个大的趋势里面。
那么2012年存在着什么样的,比2011年更复杂的变数呢?
2012年是触底之年,延续2011年的回落态势,增长基本上在二三季度之间会触底,所以现在的争论就是:第一,在回落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显著的失速;第二是触底之后的反弹到底有多强,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反弹,还是像2008年底那么强劲的上升?无非就是这两个争论,所以2012年的判断和2011年底相比是存在变数的,这个变数我想也是这一家大投行内部三个部门同时出现分歧、争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只是在单边的2011年,我估计就很容易形成共识,增长在逐级回落。或者是在2009年也容易形成共识,大规模的刺激正在展开之中。今年的这样一个触底然后有可能有一个温和上升的格局增大了变数,同时大致来看,如果说2008年底到2009年以及2011年的1季度是这些4万亿的刺激政策红利的释放期,是显现他们刺激政策好处的时期,那么其实2010年下半年一直到整个2011年,包括到今年的上半年,应该说这些刺激形成政策的一个成本的消化期。
消化什么成本呢?通胀水平压力上升、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升,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这样通过引导他们经济增长的回落,有助于消化这样一些前期的成本。那么在这样一个经济增长、回落的态势下,整个通胀的压力也会相应地减轻。
要消化通胀压力,想不付出经济增长减速的成本是不可能的,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增长绷得很快,通胀还明显回落?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物价也会随之回落,2月份的CPI是3.2%,比市场的平均预期3.4%还要低,我想除了调控有效果之外,还跟春节因素有关,去年的2月份是春节,今年的1月份是春节,去年2月份的基数就高一些。所以接下来可能就在3.2%的基础上还有一点温和的上升,到3.3%、3.4%都有可能。但是整个全年看下来3.5%左右的CPI应该是共识,1月份的4.5%是高点。我们刚才说整个的经济增长还存在一个回落的态势,回落的力量来自于哪里?从外部的情况看,主要是海外投资的增长带动了外贸的回落。从内部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房地产投资还有可能回落,这两方面可能会推动经济接下来的回落。因为我这里对讲义做了一点更新。
这是我刚才说的第一点,第二点是刚刚开的两会,因为我近经常碰到一些海外的机构来问这些相关的数据,昨天我还见了一个美资的公司,他们对这些两会的指标高度关注。比如第一个就是GDP的目标定在7.5%,就这一个指标导致香港恒生指数跌了差不多1000点,所以说明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理解还比较初步,我理解这个7.5%有几个角度。
一、整个“十二五”期间本来定的目标就是7%,所以你在2012年作为“十二五”集中的一年不呼应“十二五”7%的目标,那你这个数据反映在什么地方?
二、去年整个增长目标是8%,后实际的执行是9.2%,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经济增长还会有一个回落是大家都预期到的,今年会触底回落,整个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比去年稍低。去年的目标是8%,实际完成了9.2%,今年的目标肯定要比8%低一点,定在7.5%,实际完成大概是市场中位数的预计,在8.5%上下。
另外就是,7.5%是在政府季度增长里可以容忍的低限值,经济增长速度如果回落到7.5%的水平还大致可以接受,如果明显低于这个水平应对措施就会出台。而且实际上“十二五”期间就算按照7%来实施的话,我们到2015年整个GDP也是55万亿。
“十一五”期间预期的增长目标是7.5%,实际完成了11.2%,“十五”期间的目标是7%,实际完成的是9.5%,所以对这一点要做一个客观的判断。
第二个就是物价,CPI对物价定的目标是4%,我想今年完成这个目标应该难度不大。2011年各个主要的机构基本上预测CPI在5%上下,但是我想决策者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清晰的情况下还把目标定为4%?有一个很大的考虑就是为了引导通胀的预期,在2010年通胀的目标是3%,如果一下子把这个通胀的目标调到5%,可能政府会认为公众对通胀的容忍度显著提升,这这样通胀是不利的,这是年初就开始制定的任务,但是它有它的政策导向。从2012年来看这4%我理解的是政策容忍的一个高项,也就是说如果CPI在4%以上,宏观政策的基调会偏紧。全年在3.5%左右的CPI实现的难度应该不大。
第三个就是外贸,外贸的目标是10%,去年的实际增长是20.3%,所以这已经预计到今年的外贸会明显回落,所以对这一点也做了预计。
第四个指标是大家做金融都要关注的,就是我们央行发多少钞票,M2的增长是14%,这个14%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如果它完全实现的话,今年M2增幅真的达到了14%,又是个什么状况?
2011年M2的目标是16%,但实际上实现了13.6%。2012年前2个月则低于13%,接下来如果达到这种14%的供应,那就比去年稍稍宽松,比今年1-2月份也稍稍宽松,但不是2008、2009年这样大幅度宽松,是中央边际的改善。而且这14%比历史的平均值稍低一些。也就是说调控回到历史常态化的任务应该已经完成了。整个财政赤字方面订的差不多是8000亿元,低于2011年的8500亿,这是因为去年的财政状况收支非常好,因此有能力做更大规模的刺激,但实际上这个是留有余地的,就是为了防止外部意外的冲击。所以说其实财政还有能力做更大的支出。
总体来看,跟历史做对比的话,我们看2008年的经济周期和2011年很相似,一个是一直通胀,经济回落,加上外部危机的冲击叠加。所以从货币角度来看也是这样,2008年货币紧张的时候M1低于10%的增长,2011年也是4个月,我们看了好几个指标都很相似,基本上经济紧缩紧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了,一个是2011年底,一个是2008年底,而且紧的大概在2011年的11月份左右。
我们也可以从其它指标来看,比如国有的答应银行工农中建较,他们的信贷占总银行的比重往往是经济触底、叹底的时期,小银行放贷谨慎,大银行还在放贷间宽,等到经济探底了,开始上升了,小银行跟进放款,大银行所占的比重反而下降。从过去的几个季度来看,大银行的比重在稳步上升表明经济在逐步探底,所以整个判断的趋势应该是这样。
那么怎么看目前的政策基调呢?还是跟2008年对比,在两会和经济工作会议上用了一个词,今年是“稳增长”而不是“保增长”,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如果说要保增长,那么增长已经出现大幅度下滑了,这个时候就会回落得比较厉害。现在要开始平稳、相对放松了,目前的经济状况就是这样。我们把它跟宏观政策相比,不能说它犯错误,但是应该有改进的余地。我比较了几个主要的经济指标,包括出口、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PMI指标,2008年出现了什么情况?在座的如果做过金融和大宗商品,那个时候开始大幅度回落,整个经济也是这样。这就是紧缩带来的危机趋势叠加导致外部的冲击,上次砸出一个坑,每个经济指标都是往下大幅度砸坑,这是2008年的政策操作,形成了一个负向的叠加。现在所说的稳增长就是经济回落到目前的状况可以接受,但是不希望再出现2008年这样一个状况。
所以现在相应采取的措施就是有一个比喻,我看到有一个外资行的分析报告评价中国开始经济放松,说悬崖已经勒马,站住了,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往后退五六步,因为万一外部危机爆发,欧洲把外贸拖下来不是又把风刮下去了吗?还有就是探底的一两个季度政策要相应地做放松,防止经济失速的回落,这就是跟2008年做对比的一个价...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上一页
55/55
下一页
AI中文教育资源网-国际中文教育
生活汉语
少儿/华语
商务汉语
旅游汉语
中医汉语
词语
作文
关于我们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电话:2142228422@qq.com
邮箱:2142228422@qq.com
帮助和联系
Copyright © 2021 AI中文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24623-1号
帮助中心
|
资源下载
|
版权声明
首页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
联系电话
2142228422@qq.com
在线客服
咨询留言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