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汉语教材分类语料库
共6条
-
话题:中医文化/中医与西医 标题:中医和西医接触过中医和西医的朋友都知道,中医大夫看病主要依靠“三根指头,一个枕头”“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等;西医大夫看病主要依靠诊断仪器、实验室检测和化学药物等。同样是以治愈疾病、维护人类生命健康为目标,两种医学在认识、诊断及治疗疾病的方式方法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近现代以来,中西医之间的碰撞与彼此渗透越来越多,该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两大医学体系呢?
简单来说,中医学以中国古代哲学阴阳五行的概念为基础,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司外揣内、取类比象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辨证论治原则为诊疗依据。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四诊八纲学说,方剂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以及本草药性的四气五味归经理论,成为理、法、方、药较为完备的医学理论体系。
西医学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广泛运用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来认识自然与人体,促使自身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并对古代医学进行了扬弃。自16世纪以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胞学等多种生命学科的建立,使西医学在近两百年内与自然科学密切结合,走上了迅猛发展的新道路,形成了分科精细、推理严谨、可重复性高、检测与治疗手段逐渐多样化、多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的现代医学。
中医与西医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现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都提倡中西医... -
话题:中医文化/中医与西医 标题:中医是怎样看病的人们常说,中医看病是“三个指头,一个枕头”,以此来强调脉诊的重要性。实际上,人体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临床上要全面地把握病情,仅仅靠切脉是不够的。除切脉以外,中医对疾病的诊察方法还有望、闻、问三种,与切诊一起合称“四诊”。
望,是用眼睛观察,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重点是望神、望面和望舌。闻,是用耳朵听和用鼻子嗅,闻诊就是听患者的言语、呼吸等声音,嗅气味。问,是用语言询问患者的症状。切,是切病人的脉象和身体其他部位,重点是切脉其中望舌和切脉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察方法。
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各有其作用,医生只有综合运用,四诊合参,才能全面地把握病人的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医生需要具有敏锐的感觉和一定的技巧,并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
话题:中医文化/中医与西医 标题:中医的认知方法-取类比象取类比象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认知方法。它依据形状上的相似,在联想、比喻、类比等的基础上形成。例如中医认为木形人不能吃燥热的食物,就是因为木怕火。再如,寒性的药物能治疗热性病症,热性的药物能治疗寒性的病症,道理也在这里。在中药学中,取类比象的运用尤其广泛。比如,由于花朵多生于植物的顶端,所以它的药用功能为治疗头部疾病,因此有“诸花皆生”的说法。
(马丽跟李老师来到中药标本室参观)
李老师,这么多的中药,它们的功能可怎么记呢?
我告诉你一个记中药功能的办法,就是按取类比象的原理记。
老师,什么叫取类比象?
这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思维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外形、味道或生长环境类似的药物往往具有类似的功能。
您能举个例子吗?
比如说,藤蔓类的中药在外形上与人体的经脉类似,因此就有疏通经脉的作用。
哪些药物属于藤蔓类的?
像雷公藤、青风藤等。
味道类似,功... -
话题:中医文化/中医与西医 标题:从一到十数中医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数字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习俗、宗教、审美观等。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总结归纳出有关数字的概念,常用来表示事物的顺序或数量。
在中国的文化里,许多数字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代表意义。而中医对数字的运用,更可以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比如根据药物的生长形状、生长特性、组成数量等,来为某些中药或方剂命名,使人们更为方便、具体地认识、了解。例如:中药的二色花藤又称金银花,初开花时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方剂的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材组成;著名的四君子汤,就得名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四味药。
老师,我发现有的中药名称中含有数字,您能说说都有哪些吗?
这类中药很多,比如一见喜、二色花藤、三加皮、四方藤、五味子、六月雪、三七、八角茴香、九里光、十大功劳叶等。
它们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像三七这种食物,三到七年才可以采用,而且每棵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有七个叶... -
话题:中医文化/中医与西医 标题:导引与《导引图》导引,是以主动的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运动或自我推拿而进行的一种锻炼身体、防病治病的体育疗法。
具体来说,导,指呼吸顺畅;引,指肢体柔和。古人有“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说。唐代王冰谓:“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导引,起源于原始舞蹈。远古时代,人们在获得猎物、庆祝丰收、集会、节日时,经常举行跳舞活动,以表达他们对劳动和丰收的喜悦,借以减轻机体的劳顿。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舞蹈对舒筋壮骨有良好的作用,有些舞蹈动作便由初的单纯的模仿飞禽走兽的不同姿态,发展演变成经过加工和组合的,明显具有健身特征的体育疗法。1973年在湖南... -
话题:中医文化/中医与西医 标题:当中医遇到西医《刮痧》是中国著名导演李安拍摄的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位中国老人给他的孙子刮痧治病,却被外国邻居误认为是虐待孩子,甚至惊动了警察,后误解得以消除。刮痧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美国却引起一场争议,这说明中西医学的观念存在不小的分歧。
刮痧是中医传统的自然疗法,是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上刮擦,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防病治病的目的。西医学在解剖上找不到经络,经络不像血管、神经那样摸得到、看得着,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对于注重功能的中医经络治疗自然不认同。两种医学在观念方法上会有冲突,这也不足为奇。只有两种医学相互补充,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欧凡的父亲患有高血压,吃西药副作用太大,于是欧凡向李老师请教)
李老师,中医治疗高血压有什么好方法吗?
有啊,从你父亲的情况来看,可以吃镇肝潜阳的中药来降血压。
高血压不是神经、血管的病变吗?我父亲的肝脏又没有病,为什么要治疗肝脏呢?
这是中、西医观念上的差异。中医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