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汉语教材分类语料库
共3条
-
话题:诊断和辨证/诊断 标题:望闻问切马丽:我实在太佩服钱主任了。
林美:为什么呢?
马丽:虽说他已过古稀之年,可他的眼、手可都不一般呢。
林美:这话从何说起呢?
马丽:你看他给病人看病的时候,问一问病人的情况,再看一看病人的舌苔、面色等,然后摸一摸病人的脉象,就能大致了解病人的病况并对症下药呢。简直太神奇了。
林美:这就是中医里所谓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病症中的几种基本方法。
马丽:望、闻、闻、切?
林美:对,概括起来说,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闻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搏、触按身体。
马丽:我没太听明白。
林美:我具体解释一下吧。望,是用眼睛观察,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以及排泄物。“望诊”的重点是望神、望面和望舌。闻,是用耳朵听和用鼻子嗅。问,是询问患者的症状。切,是切病人的脉象,触摸、按压身体其他部位。
马丽:那这四诊中,重要的是哪个诊疗方法呢?
林美:望舌和切脉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察方法。比如切脉,就是医生用手按病人手腕后桡动脉搏动处,来诊察脉象变化。反正下午有空,不如我们一起去钱主任那里观摩学习吧。
马丽:好啊。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依靠的是四诊。通过四诊,才能收集到临床症状和体征。在临证时,四诊方法不对,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全过程。问诊是四诊中关键的一诊。问诊是了解疾病的一个关键步骤。问诊的技巧相当重要,病人就诊时,一定要静心息气地诊脉,然后亲切地问话,使其全面地述说与疾病有关的临床症状。脉诊,是中医诊疗技巧的特色。一个中医临床医生不会按脉,辨别脉象的浮、沉、迟、数、虚、实,就不是一个好中医。不能辨别脉象,就不能辨别疾病所在肺腑,以及疾病的寒、热、虚、实。望闻二诊也不能忽视,必须细致观察了解。
医生:怎么了?
病人:我近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得厉害。
医生:你今年多大?
病人:33岁。
医生:这种情况持续了多长时间?
病人:大概一个多星期了。
医生:咳嗽有痰吗?什么颜色的痰?
病人:有痰,痰是黄色,很黏稠。
医生:痰稠色黄,看你脸色红红的,感觉发热吗?
病人:感觉有点儿发热,也有点儿怕冷。
医生:张口伸舌......舌尖偏红,苔薄黄。口干咽痛吗?
病人:是的。
医生:让我把把脉......脉象浮数,你的病是由风热犯肺所引起的。我给你开点儿药就可以了。
病人:那生活方面我应该怎么注意呢?
医生:可... -
话题:诊断和辨证/诊断 标题:由内而外看身体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中医大夫和西医大夫看病的方法很不同。西医大夫除了视、触、扣、听外,还会让患者做很多检查,以详细了解患者体内的情况;中医大夫则会仔细地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从而了解患者体内的情况。中医大夫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这就必须讲讲中医的“藏象”。
“藏象”的“藏”,是藏匿、隐藏的意思。就人体来讲,内脏隐藏在体内,所以“藏”主要指内脏。“象”指现象、表象,它指的是脏腑活动的外在表现。内在的脏腑虽然看不见,外在的现象却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藏与象相互关系的学问称为“藏象”学说,它指导中医大夫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比如我们常说的“精神”,“精”贮藏在内,“神”表现在外。如果看见一个人神采奕奕,我们就知道他的精是充足的。再如中医讲“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就是说,肝开窍在眼睛,肝的情况可以在指甲上体现出来,肝血能够濡养筋。所以如果一个人眼睛明亮,视物清晰,指甲红润有光泽,筋骨活动自如,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的... -
话题:诊断和辨证/诊断 标题:诊病中医诊病的基本法则是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动态、体表各部、舌体与舌苔、大小便和其他分泌物,从而获取与疾病有关的辨证资料。
闻诊:包括嗅和听两方面。医生用耳朵听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呻吟等声音变化。又要用鼻子嗅病人的口气、体气和排泄物的气味。
问诊:医生与患者问答,了解过去的病史、起病的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以及现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