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华语
childrenChinese_topic
中小学华文教材语料库
共1131条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八册 标题:第九课 关键词: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八册 标题:第二课 关键词: 上课 自我 黑板 个子 咳嗽 希望 成长 舌头 紧张 幸福 鼓掌 总结 下课 意义 回忆
今天上午,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中文课。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班三分之一的同学是新同学。今天,我们大家来自我介绍一下。每个同学介绍两分钟。 ”
第一个发言的是赵龙同学。他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赵龙”两个字,然后对大家说:“我叫赵龙。爸爸、妈妈说我是龙年生的,是龙的传人,他们‘望子成龙’,所以给我取名叫‘赵龙’。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
“好!”同学们欢呼起来。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第二个发言的是个个子瘦小的男同学。他一走上讲台,就向大家做了个鬼脸,又咳嗽了一声,这才不紧不慢地说:“我姓刘,是...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八册 标题:第五课 关键词: 一块儿 洗澡 好不容易 团结 战胜 不管
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从山下往山上挑水喝。
一天,庙里来了一个瘦和尚。瘦和尚和小和尚住在一起,每天还是小和尚下山去挑水。过了些日子,小和尚不愿意去挑水了,他想:“每天都是我去挑水给他喝,这可不行!”从此以后,他就每天拉着瘦和尚一块儿下山去抬水。
半年后,庙里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从此,庙里住着三个和尚了。胖和尚出汗多,能喝水,爱洗澡,小和尚和瘦和尚好不容易抬来一桶水,还不够他一个人用呢。从此,小和尚和瘦和尚都不愿意去抬水了;胖和尚也不愿意下山去挑...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八册 标题:第八课 关键词: 原因 钟头 证明 工具 反复 秘密 波浪 相当
飞机为什么在夜里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蝙蝠通常是在夜间飞行的。它无论怎样飞,都不会撞上什么东西;即使一根很细的电线,它也能避开。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过一次试验。他们在一间黑屋子里拉了许多绳子, 绳子上系了许多铃。然后,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飞了几个钟头,它一个铃也没碰响。接着,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堵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黑屋子里飞。在这两次试验中,蝙蝠到...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八册 标题:第六课 关键词: 矛盾 如何 女儿 尽管 奋斗 坚持 到底
自相矛盾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手里拿着一只长矛,大声叫卖:“我的矛是天下锋利的,什么东西都挡不住它。”说完,他手持长矛向身后的墙上用力刺去,结果墙上穿了一个洞。周围的人看了都鼓起掌来,还有人在高声叫好:“好矛!真是好矛!”卖兵器的人听了。十分得意,于是又举起一块厚厚的盾牌来叫卖:“你们看,这块盾是天下坚固的,什么兵器都刺不穿它。”周围的人听了,都感到奇怪。有一个士兵上前问道:“用你的长矛刺
你的盾 ,又会怎样呢?”周围的人听后都笑了。卖兵器的人傻眼了,不...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八册 标题:第十一课 关键词: 率领 哪怕 友好 以及 从而 促进 文化 交流
郑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航海家。从1405 年到 1431年,他率领船队七次远渡重洋,到过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印度,远到过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的许多国家。
郑和带领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大的船队。每次远航的船队,都由六十多艘“宝船”组成。有的“宝船”很大,长146米,宽60米,可以装下几千吨货物,同时还可以乘坐上千人。每次远航的船队有船员两万多人,其中有水手、 医生、工人,还有骑兵和战马。
1405年6月, 郑和第一次远航时,苏州的百姓都到江边来看船队出海。62艘“宝船”披红挂彩,在江面一...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八册 标题:第十二课 关键词: 当地 不过 生物 阅读 描写 钻研 进化 规律 科学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他的祖父是一位医生、诗人和动物学家。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很有名的医生。
他们家门前有一个很大的花园。花园里果树成行,鲜花盛开,十分惹人喜爱。达尔文的妈妈喜欢种花。夏天的夜晚,达尔文常常跟妈妈在一起,专心听妈妈讲述种花的知识。
有一次,达尔文看到花园里的玫瑰花开了,就伸手去摘,哪知道花没摘到,手倒被刺破了。他赶快去找妈妈。妈妈一边给他挑手上的刺,一边对他说:“玫瑰花是好看,不过有刺。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刺伤,以后你不要再去摘它了。”接着...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八册 标题:第十课 关键词: 基础
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人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位中国青年在那里刻苦地临摹油画。有时他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这位勤奋的中国青年,就是徐悲鸿。
徐悲鸿从小就非常喜欢美术,九岁开始跟父亲学中国画,这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 础。有一次,父亲的一个朋友从法国回来,带来了巴黎卢浮宫的许多名画复制品。徐悲鸿
被这些名画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盼望能早日去巴黎亲眼看看这些名画。
1919年,徐悲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来到法国巴黎的卢浮宫,这里的艺术品使他着了迷。他白天或者去学校上课,或者去博物馆临摹名画,...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八册 标题:第四课 关键词: 寒冷 如果 眼前 温暖 舒服 一切 看来
一年冬天,连续下了几场大雪,天气非常寒冷,河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泥土冻得硬硬的。
有一位农夫清早出门,发现路边有一条冻僵了的蛇。他想把蛇捡起来救活它,忽然又想起蛇 是会咬人的,就没有去救它。
农夫一边走一边想:“蛇是会咬人的,可是,如果我救活了它,它总不会咬我吧?好心肯定有好报,我不能不救它。”于是,好心的农夫就转身往回走,来到蛇跟前,把它捡起来放进怀里,想用自己的体温使它醒过来。然后,农夫又继续赶路了。
过了一会儿,农夫把蛇从怀里拿出来看了看,它虽然...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一课 关键词: 星期天 附近 显得 格外 地方 艺术 开始 教堂 更加
我喜欢画画儿,决心当个小画家。星期天妈妈常常带我去附近的公园写生。
公园里到处都是鲜花和绿草。明净的湖,白色的桥,绿色的树,在蓝天下显得格外宁静、美丽。这儿真是个画画儿的好地方。
公园里有好多雕像。妈妈告诉我,这些雕像都是世界艺术名作的复制品,有古希腊的《维纳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罗丹的《...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七课 关键词: 周围 动人 可怕 肚子 黑暗 青年 克服 困难 胜利 风景
美丽的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在台湾岛中部的高山上有一个天然的大湖,它的名字叫“日月潭”。日月潭周围是青山。湖中有一个岛,把潭分成两半,一边叫“日潭”,一边叫“月潭”。“日潭”像圆圆的太阳,“月潭”像弯弯的月亮。两潭湖水相连,山林倒映在水中,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日月潭有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古时候潭里有两条毒龙。它们经常出来害人,非常可怕。一天,它们把太阳和月亮都吃进了肚子里,从此,人们生活在黑暗中。有一对青年夫妻,男的叫大尖,女的叫水社,他...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三课 关键词: 吸引 玻璃 担心 表演 节目 尾巴 生活
海边有很多公园,我喜欢的是美丽的“海洋世界”。它每天都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游客。
“海洋世界”里,可爱的海洋动物真多,有海豚、海狮、海象,有各种各样的热带鱼,有少见的北极熊、海牛等。海洋世界是多么神奇和美丽啊!
在鲨鱼馆里,走进玻璃通道,透过玻璃墙,可以看见好多鲨鱼游来游去。突然,一条足有两米长的鲨鱼正向我冲来,吓了我一跳。我真担心它会把玻璃墙撞破。
“海洋世界”的海豚和鲸鱼表演是我爱看的...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九课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二课 关键词: 邮局 认识 知识 了解 欣赏 增长 姑姑 庆祝 宝贵
公园旁边有一个邮局。
爸爸有时去邮局给爷爷寄东西,但是很少寄信。如果有事要和爷爷、奶奶说,他有时打电话,有时发电子邮件,有时发传真。
爸爸每次去邮局,我都跟着去买邮票。我爱好集邮,已经集了四十多个国家的邮票。每当翻开集邮本,我都非常高兴。在集邮本里,我认识了许多世界名人...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五课 关键词: 牌子 禁止 外面 明白 愿意 必须 动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巨人,他家有个大花园。有一次,巨人出远门了,孩子们放学后,就到这个花园里玩儿。花园里到处都是绿草和鲜花,美极了。孩子们在花园里又跑又跳,又唱又笑,玩儿得很开心。
一天,巨人回来了。他看到那么多孩子在花园里玩儿,生气地叫起来:“这是我的花园,不准你们在这里玩儿!”孩子们一听都吓跑了。孩子们走后,巨人在花园四周围了一道墙,挂上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入内!”
春天来了。巨人的花园外面到处是鲜花和绿草。可是说来也怪,巨人的花园里什么都没有。...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八课 关键词: 眼镜 门口 消息 物理 清楚 而且 似乎 继续 研究 军事 体育 比赛 文艺 演出 游览
三百多年前,荷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城里开着一家眼镜店。
一天,几个孩子从店里拿出几块镜片在门口玩儿。一个孩子无意中把两块镜片放在一起,透过镜片看远处的景物。“真奇怪!远处的东西怎么都变大、变近了呢?”这个孩子大喊起来。别的孩子听了,都争着看,觉得很好玩儿。过路的大人来看了一下,也觉得很奇怪,可是谁也说不出道理来。
这个消息传到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那里。他躺在床上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六课 关键词: 屋子 及时 邻居 道理 昐望 因此 忽然 得意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十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关羊的屋子破了一个洞,他没有及时修补,羊从这个洞钻出去跑掉了。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洞补一补吧。”他说:“反正羊已经跑掉了,补洞有什么用呢?”
第二天早上,这个人又发现少了一只羊。羊还是从那个洞钻出去跑掉的。这时,他才明白邻居讲的话有道理,于是赶快把洞补好了。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
...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十一课 关键词: 家庭 少年 时代 音乐 美术 产生 愿望 痛苦 专业 毕业 战争 战士 服务 食物 尊敬 结束 突出 贡献
南丁格尔出生于英国一个富有的家庭。她青少年时代就很爱学习,见多识广,除了英语之外,她还能说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音乐、美术她都学过;她还跟父母到过许多地方。
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经常跟着大人去医院看望病人。她看见那么多病人在受苦,心里非常难过,于是产生了一个愿望,长大以后当一名护士,帮助病人解除痛苦。
南丁格尔去德国和法国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回英国从事护理工作。在一次战争中,许多战士受...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十二课 关键词: 特别 忘记 上午 白天 创作 人民 反抗 侵略
聂耳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原名聂守信。他出生在云南一个医生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唱歌,也爱听别人唱歌,他一首歌曲听上两遍就会唱了。人家说他的耳朵特别灵,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聂耳”。聂耳学习非常刻苦,练起琴来常常忘记吃饭和休息。
有一天晚上,他到湖边去练琴,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地练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回到家,母亲问他:“昨天夜里你去哪儿了?”聂耳说:“我拉了一夜小提琴。”母亲心疼地说:“那也不能不睡觉啊。”聂耳说:“妈妈,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白天的时间不够用...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十课 关键词: 精神 热爱 祖国 政治 主张 反对 悲痛 寻找
在两千三百多年前,中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叫屈原,他一生写了许多爱国的诗篇。直到今天,这些诗篇还深受人们喜爱,他的爱国精神还被人们称颂。
屈原是当时楚国的一位大臣,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希望自己的祖国繁荣富强。他多次向楚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却受到了楚王和另外一些大臣的反对,还被赶出了都城。
后来,屈原在六十二岁那一年,...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六册 标题:第四课 关键词: 虽然 养活 天气 晚上 面前 以后 只要 工夫 认为 秋天 产量 粮食
从前,一位老农民有三个儿子。他们虽然都长大了,但是个个都不喜欢干活儿,无法养活自己。
到了春天,天气变暖了。一天晚上,老人把三个儿子叫到面前,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已经老了。你们以后总得自己养活自己啊!我把三块地分给你们,每块地里都埋着金子。这些金子是我送给你们的。你们只要肯出力气,下工夫挖地,就一定会挖到金子。”
第二天天刚亮,三个儿子就去挖地了。他们挖了一天又一天,把父亲分给他们的地全...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十一册 标题:第一课 关键词: 皮肤 脾气 企图 同情 惊讶 遭遇 脖子 震动
从前有个公主,皮肤像雪一样白,人们叫她白雪公主。她生下不久,王后就生病死了。过了一年,国王又娶了一个王后。王后长得很美,但脾气不好。她不喜欢人们说还有人比她更美。
白雪公主渐渐长大了,也长得更美了。一天,王后问她的魔镜:“谁美?” 魔镜说:“白雪公主美!”王后生气了,非常痛恨白雪公主。于是,她叫一个猎人把白雪公主带到森林里,企图杀死她。可是猎人很同情白雪公主,就把她放了。
白雪公主在森林里不停地奔跑。傍晚,她走进一幢小房子。房子里有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着七套小餐具。白雪公主吃了一点儿东西,就躺在一张小床上睡着了。
天黑了,房子的主人———七个小矮人回来了。他们点起小油灯,发现了白雪公主,惊讶地喊道:“天哪!这孩子真美呀!”
第二天早晨,七个小矮人听说了白雪公主的身世和遭遇,非常同情她,就把她留在那里住下了。
王后又问魔镜:“谁美?”魔镜说:“住在七个小矮人那里的白雪公主比你美一千倍呢!”王后吓了一跳,更想害死白雪公主了。她装扮成...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十一册 标题:第七课 关键词: 高大 规模 师傅
在中国,很多小朋友都会唱 《我爱北京天安门》 这首歌。
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屹立在北京城的中心、天安门广场的北端,金碧辉煌,雄伟壮观。高大的城楼上悬挂着庄严的国徽,令人肃然起敬。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天安门,原本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它建于1417年,明代叫承天门,规模较小。清代又进行了改建,才改名为天安门。在古代,它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
天安门这座古老的雄伟建筑,高达33.7米,底座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底座上面是用砖砌成的十多米高的城台。城台上是一座宽阔的大殿,黄色的琉璃瓦顶在阳光下金光闪耀。远看金顶红墙,衬映在绿树蓝天之中,无比秀丽、壮观。城楼前的金水河上横跨着五座汉白玉石桥。桥的...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十一册 标题:第三课 关键词: 珍贵 喜爱 一般 牙齿 有效 调皮 袭击 思索 无限
熊猫,又叫猫熊。它是世界上的珍贵动物之一,数量极少,只有中国才有。
熊猫十分惹人喜爱。它那一对乌黑发亮的大眼睛显得格外有神。它的四肢、肩膀、耳朵和眼圈都是黑色的,其他地方却是白色的,十分有趣。
熊猫一般生活在森林里。它喜欢吃竹子,常常一边吃一边走。其实熊猫在几百万年以前是食肉动物,后来由于居住、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才改为吃竹子。现在,熊猫的牙齿已发展成专门用来吃竹子了,不过它的肠胃还有食肉动物的特点。所以,它有时也会逮一些小动物吃。森林里有一种小动物叫竹鼠,经常钻进洞里咬竹根。熊猫听到竹鼠咬竹根的声音,就能根据声音找到竹鼠的洞口。找到洞口后,熊猫就不停地往洞里喷气,并用力拍打洞口。这个办法很有效。吓坏了的竹鼠以为是什么野兽进洞来吃它,就慌忙逃窜。谁知熊猫早就等在洞口,它一窜出来就马上被逮住了。
熊猫有时候很调皮。在森林里,它趁猎人出去打猎的时候,就大摇大摆地...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十一册 标题:第九课 关键词: 游览 体会 风格 古典 沙漠 加工 生产
伏尔加河是欧洲长的河流,全长3690公里,流入里海,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长、流域面积广的内陆河。伏尔加河那宽广平缓的水流,仿佛温柔宽容的母亲,抚慰着俄罗斯的苍茫大地,养育着千百万人民,创造出无数繁荣昌盛的城市。它不仅是俄罗斯的经济大动脉,也是俄罗斯人精神上的“大地之母”。
为了对伏尔加河有更深的了解,我们唱着 《伏尔加河船歌》 做了一次大河之旅,去游览两岸的森林草原和新城旧镇,去体会诗人、作曲家对大河的赞美。
我们乘车来到伏尔加河的发源地———瓦尔代高地。这里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俄国伟大的伏尔加河之源头”。 从这里向下游走去,到特维尔市,河宽已达300米以上。我们在这里乘船顺流而下,河面越来越宽。
船来到古都雅罗斯拉夫尔,河岸上有许多中世纪风格的建筑,白墙金顶,映着蓝蓝的河水,显出一派古典美。
河水向东南流,...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十一册 标题:第二课 关键词: 举办 本来 情绪 本事 顿时
相传古代有八个神仙,他们是韩湘子、蓝采和、吕洞宾、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曹国舅、何仙姑,俗称“八仙” 。有一次,王母娘娘举办生日宴会,各路神仙纷纷前去祝寿,八仙
也应邀参加了。宴会结束后,八仙说说笑笑、高高兴兴地来到了东海边。他们本来就略带醉
意,这时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情绪更加高涨起来。
吕洞宾说:“今天大家高兴,咱们一起出海,怎么样?”
汉钟离说:“好,让我们一起玩个痛快吧!”
吕洞宾又说:“乘云过海不算本事,咱们还是各显神通,踏着海浪前进吧!”
话音刚落,铁拐李已将拐杖扔进海里,只见他猛地一跳,稳稳地站在拐杖上,乘风破浪,向前冲去。汉钟离一看,便把手中的扇子放在水中,双腿盘坐在上面,飞速地追了上去。张果老从衣袋里摸出纸驴,倒骑在驴上,喊一声“嘚儿”,驴子便踏浪而去。吕洞宾赶紧抽出宝剑放入海中,宝剑顿时在海面上分出一条水路。何仙姑手提花篮,不断地将鲜花撒向海中。海中的龙女们纷纷跃出水面争抢鲜花,为何仙姑架起一条水上通道。韩湘子拿出箫,轻轻一吹,听得入迷的...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十一册 标题:第五课 关键词: 幽默 诞生 驾驶 蚊子 亲戚 登记 讨厌 尴尬 道歉 预先 保证
1835年11月30 日,一个大脑袋、红卷发、蓝眼睛的孩子在美国佛罗里达一位律师家诞生了。这个孩子叫萨缪尔,他后来成为美国的著名作家,笔名是马克·吐温。
1855 年,马克·吐温二十岁时坐船去巴西远游。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他对航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五百海里的航行中,他刻苦学习航海知识,初步掌握了驾驶技术。后来随船返航时,他已能操舵导航了。为了纪念这次航行,他就用领航员的一个术语“马克·吐温”做了笔名,意思是说船可以顺利航行。
马克·吐温是著名的幽默大师,他机智幽默的言辞能引人发笑,所以人们称赞他是一个“讲笑话的能手”。
有一次,马克·吐温到一个小镇去。去之前,别人告诉他那里的蚊子特别多。马克·吐温却说:“没关系,我和蚊子没有亲戚关系。”
到了小镇以后,马克·吐温在旅馆登记房间,这时,一只蚊子像醉酒似的在马克·吐温面前晃来晃去,还发出令人讨厌的“嗡 嗡”声。服务员见了很尴尬,连忙向马克·吐温道歉。马克·吐温说:“贵地的蚊子不知比传说中的聪明多少倍,它竟会预先看我登记哪个房间,以免夜晚光顾时...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十一册 标题:第八课 关键词: 草原 保持 疲劳 熟悉 婚姻
我们乘飞机来到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府呼和浩特,又换乘小飞机,低空飞行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锡林郭勒大草原。
草原上的机场很简单,只有一幢不高的楼房和一块不大的停机坪。草原上的机场是没有跑道的,飞机起飞和降落都在草原上滑行。
以前,在草原上行车也无所谓“路”,就像在一个大而无边的广场上,任你纵横奔驰。不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草原上修建的公路网四通八达,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漂亮极了,我们的车常常保持九十公里的时速在公路上飞驰。
正如我所想象的那样,草原美极了。在草原上开车,就像在大海上行船一样,四周永远是天边,永远走不到尽头。一路驶去,公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地毯。竞相开放的鲜花五颜六色,十分美丽。偶尔出现一个小湖,湖水蓝蓝的,就像溶进了一块天空。那天空又像这蓝蓝的湖水,纯白的云朵飘浮在上面,就像草原上的羊群,温柔可爱。当微风吹动,马群、牛群、羊群就跟着那游动的云影奔跑...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十一册 标题:第六课 关键词: 封建 包括 所谓 统治 允许 围绕 出版 符合 观点 违反 推动 实践 解放
在19世纪之前,由于受封建神学的影响,科学家们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它位于宇宙的中心,其他一切星星,包括太阳、月亮等,每天东升西落,绕地球运行。这就是所谓的“地球中心说”,又称“地心说”。这一学说统治了整个欧洲长达十几个世纪,而且教会绝不允许有人反对它。
16世纪初,一个伟大的学者挺身而出,将中世纪欧洲的黑暗撕开了一条裂缝。这位伟大的学者就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1502年,居住在波兰一个山区小镇里的哥白尼便开始对 “地心说”提出怀疑。他在小塔楼的平台上安装了许多天文观测仪器。经过长期观测和计算,他发现几颗大行星都在按各自的轨道围绕着太阳旋转。从1510年开始,哥白尼大约花了五年时间写了一份手稿,提出了“地动日心说”,认为地球是动的,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一边自转,一边同五大行星一起绕着太阳旋转。可是,这部手稿写成之后,却迟迟没有出版。
过了好几年,有一天,哥白尼的学生列帝克终于耐不住了:“老师,我真不明白,你的‘日心说’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快三十年了,就是这份 《天体运行论》 手稿,从写成... -
教材:初中华文教材/中文/第十一册 标题:第十一课 关键词: 想象 支援 现实
在报纸上读了一篇短文—— —《海底世界》,我好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大海。
———我穿上潜水衣,来到海底。啊,多美呀!美丽的珊瑚丛中,一群群五颜六色的小鱼游来游去。忽然,出现了一股浓墨汁,愉快的小鱼顿时慌作一团,几条小鱼立刻丧了命,不用问,这准是乌贼干的。
———我要做海洋植物学家,让稻谷、小麦、棉花、西瓜、萝卜、蔬菜在海洋中生长。我要把海底变成粮仓,把保存了好多年的粮食拿出来,让煮的大米饭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