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汉语教材分类语料库
共7大类,17小类,所用语料来自5套10本中医汉语教材,如《中医汉语综合教程》《实用中医汉语》《中医现代汉语》。
母话题 | 子话题 |
中医里的哲学 | 1.藏象 2.五行(金、木、水、火、土) 3.阴阳 4.整体的中医观念 |
我们的身体 | 1.脏腑 2.经络 3.精神 4.流动的物质 |
疾病 | 1.病因 2.病机 3.诊法 |
治疗手段 | 1.方药 2.针灸 3.推拿 |
养生 | |
中医文化 | 1. 中医名家 2. 中医与西医 |
诊断和辨证 | 1.诊断 2.辨证 |
共135条
-
话题:疾病/病因、病机 标题:七情中医常讲“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六淫”即“六邪”,指的是外在不良的气候环境;“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要想身体健康,只避“六淫”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调“七情”。
人体情绪的变化,就好像自然界有夏有冬,有寒有热一样,是完全正常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情绪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健康。但如果“七情太过”,即某种情绪变化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种“太过”,有两点含义:一是情绪短时间内波动太大,如狂喜、暴怒;一是不良的情绪持续时间太久,如久悲。“七情太过”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将七情与五脏相配,认为不同的情绪太过,会导致相应的脏腑功能受损。如:心在志为喜,喜与心的关系为密切,大喜、暴喜或狂喜会导致心气涣散;肝在志为怒,大怒、暴怒易伤肝;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多会耗损脾气,使脾胃运化失职;肺在志为忧,忧伤肺;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皇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要告诉我们平时要适当节制欲望,保持平和的心态,即使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不良的情绪时,也要尽快让自己平复,不能沉浸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保养正气,使疾病不会轻易来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就一定要注意七情养生。
中医学里有很多带有数字的概念术语,比如三焦、五脏、六腑、七情、八纲、十问等。这些有趣的数字术语,不仅可以使我们学到中医知识,更可以了解中医文化。... -
话题:疾病/病因、病机 标题:人得病的原因人是如何得病的?现代医学认为,人得病的原因是感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这些致病因素在人体抵抗力低下之时,乘虚而入,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则把人得病的原因归结为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虚邪贼风之气。人体疾病的发生,就是邪气战胜正气。若正气盛,邪气不能侵袭人体,则不会发病。反之,若正气虚,正气不能抗拒... -
话题:疾病/病因、病机 标题:六淫伤人(七)六淫伤人
(下课以后,玛丽、崔淑贞、田中一起回宿舍)
北京的夏天简直太热了,真让人受不了。
可不是吗。现在的北京就像一个大火炉。
你们都是第一次在北京过夏天吗?更难受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啊?还要怎么难受啊?
每年的七月中旬,北京就进入桑拿天了。天气非常闷热潮湿,是全年天气热、雨水多的时期。
难道还能像桑拿天一样喘不过气来。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都没底儿了。
呵呵,差不多吧。而且由于出汗多,你会始终感觉身上黏黏的。这种时候特别容易中暑,而且容易得一些如肠道传染病、皮肤病、红眼病等夏季高发疾病。
中暑是什么样的感觉?
中暑是人受暑邪之后的表现。轻者头重、四肢乏力、胸闷、食欲不振、大便溏泻,重者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四肢发麻甚至昏迷。
暑邪?它是“六淫”之一吗?
对呀。
什么是“六淫”啊?快给我说说。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都是气候异常变化给人体带来的影响。春季多见风邪,夏季多见暑邪,夏秋之交多发湿邪,秋季多发燥邪,冬季多见寒邪。
原来气候对健康的影响这么大。糟了,我现在就觉得头晕,是不是快中暑了?
中暑哪有你这么精神的?要是以后担心意外中暑... -
话题:疾病/病因、病机 标题:怒伤肝(三)怒伤肝
(崔淑贞和玛丽一起去宿舍找田中)
嗨,是什么风把二位吹来了,有事吗?
放暑假了,我们想邀请您一起去四川旅游。
太好了。我近正在看《三国演义》,里面刚好写到蜀国。
是吗?我也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尤其崇拜小说里的诸葛亮,他真的太有智慧了。
我正好看到“三气周瑜”,有意思极了。
讲的是什么呀?
周瑜是吴国一位年轻的将军,人也很聪明,可惜比不了诸葛亮,三次中了诸葛亮的计,气得够呛,后被气死了。
一个大活人能被气死?
这就叫“怒伤肝”。中医认为,肝主疏泄,《素问》里说“怒则气上”,也就是说人发怒的时候,会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血向上冲。你看人生气的时候不是都脸红红的,眼睛红红的,觉得头胀头痛,严重的会吐血,甚至可能因为血压升高、血管破裂而死。
真没想到生气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周瑜这个人呢,就是心胸太狭窄了,老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经常生气,以至于后被气死。他死之前说:既然生了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呢。
所以呀,我们不要为了芝麻绿豆大的事儿动不动就生气,那样非气坏身体不可。
哎,我有时候会生闷气,搞得胸胁闷痛。
那也不好,那叫“肝郁... -
话题:疾病/病因、病机 标题: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是指寻求疾病的本质和本原,并对其进行治疗。治病求本,是中医辨证论治基本的原则,也是中医治疗学中根本的法则。
“本”是和“标”相对而言的。如:从邪正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从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得病的先后而言,先病、旧病、原发病是本,后病、新病、继发病是标。明代医家张介宾说:“人身之疾病,变化无穷,无不有标本在也”。《内经》也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治疗法则时,主要掌握“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两个重点。
治标与治本,也称标本治则。是指在分析病证的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相应的治疗步骤与程序。在通常的情况下,先治本病,后治标病。如若标病甚急,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则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治其标病、后治其本病... -
话题:疾病/病因、病机 标题:火证火,在中医学中是做为“六淫”之一而被人们认识的。
中医学中,火常与热并称。但它们又有程度上的不同:热乃温之渐,火却为热之极。且热多属外邪,如风热、暑热、湿热类病邪;而火常由内生,如心火上炎、肝火亢盛、胆火横逆等病变。
火热使人体产生病变有内外之分,亦即外感与内生。外感者多由人体直接感受温热邪气之侵袭;内生者则常由肝脏阴阳气血失调,阳气亢盛所致。故《素问.调经论》云:“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同时,风、寒、暑、湿、燥等病邪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以化火。
火热致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因火... -
话题:疾病/病因、病机 标题:牙疼怎么扎手啊(六)牙疼怎么扎手啊
你的脸怎么肿了?
真倒霉,昨天牙疼了一天。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这回你体会到这句俗语的意思了吧。吃药了吗?
吃了点儿止痛药,可药劲儿一过还是疼。
要不然的话,试试针灸吧,听说效果不错。
真的吗?那赶紧带我去吧。
(中医诊所)
大夫,我牙特别疼,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
(大夫给玛丽号了脉,又看了舌苔)
舌苔黄,上火了,问题不大,扎针吧,好得快。
我以前没扎过,疼吗?
不用紧张,有一点儿酸、麻、胀,但和打针感觉不一样。
平时看你胆子挺大的,哪知道也是个胆小鬼。
别在旁边说风凉话,我才不害怕呢。大夫,扎吧。
把手伸出来......
牙疼怎么扎手啊?
手上有个穴位叫合谷穴,可以帮助你止疼。
我同学玛丽的胃经常不舒服,疼的时候是不是也扎这儿啊?
不对,中医常说“肚腹三里求,面口合谷收”。
这句话是说腹部不舒服,就扎足三里穴,脸上有病就扎合谷穴。
是这个意思,... -
话题:疾病/病因、病机 标题:病因学说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既能促进万物包括人体生长发育,也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危害到万物及人体的健康。这就是六气的程度与人体对其适应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如果六气太过,人体不能适应,那么就会发生疾病。以其中的“暑”气为例,暑是夏季的主气,但如果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人体对它的适应能力,就会变成暑邪,因而引发人们口渴、恶心、厌食、疲倦乏力等俗称“中暑”的症状。其实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所谓“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说六气就好比是人体健康的双刃剑。
但是中医有句话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这个方面讲,如果人体正气充足,体质强壮,即使遇到不正常的气候因素,也不会受到伤害。
林美:马丽,你怎么一直打喷嚏呢?
马丽:昨天降温,我没加衣服,晚上还加了个夜班,谁知道早上起来就这样了。
林美:近生病的人很多啊,天气的极度变化很容易影响身体,也容易让人生病。
马丽:我这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林美: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六淫、七情、饮食以及劳逸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使人发生疾病。风寒,是你的致病因素,估计是昨晚降温你没有注意穿衣保暖而受风寒了。此外,身体的劳逸状况也是你的病因之一你昨晚受了风寒,又因为加班没有好好休息,所以今天就得了风寒感冒。
... -
话题:疾病/病因、病机 标题:病机中医学认为,元气和邪气对身体的影响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气是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及抵御外邪、维持健康的力量。邪气是所有的致病因素的统称。如果正气抗邪有力,正能胜邪,一般可以不发病,即使发病也比较轻微。反之,如果正气难以抵抗外邪,正不胜邪,就会发生疾病,而且病情较重。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冒,就是由外邪侵入、正气损伤、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而引起的。
疾病发展过程中,正邪相争一般有三种转归:一种是正气强盛,及时驱邪外出,正胜邪退,疾病痊愈。一种是正气虚衰,无力抗邪,邪气日益滋长,邪胜正衰,疾病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再有是正邪双方势均力敌,呈现相持状态,从而使疾病迁延难愈,成为慢性病或留下后遗症。
小贤:欧凡,你在干什么呢?
欧凡:我在打太极拳。
小贤:太极拳很难学的,你为什么要学这个呢?
欧凡:今年我已经感冒好几次了,医生说我的身体抵抗力差,需要锻炼。
小贤:那你为什么就选择太极拳了呢?
欧凡:练太极好处多多,其中重要的就是可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太极还有一些特别独特的运动,比如腹式呼吸。这种慢而深的呼吸,能调理气血... -
话题:疾病/病因、病机 标题:糖尿病与饮食(十三)糖尿病与饮食
(田中被确诊患I型糖尿病,他到中医院找王大夫看病)
王大夫,我刚得病时很紧张,可后来一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尤其对中医治疗方法很有信心。
中医把糖尿病称作“三多一少”,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下降。
真是又形象又好记,治疗也一定有一套。
中医重在调节脏腑,缓慢降糖,提高免疫力。采用综合方法,也就是说,将药物、饮食、运动相结合。
一定要严格限制饮食吧?让您见笑了,我原来对胃口的约束确实不够。
控制饮食的确很重要,但也不是像出家人那样吃斋饭。只要食谱安排合理,就可以做到既治病,又不缺营养。
吃糖是绝对不可以了?
也不那么绝对,比如蜂蜜就可以吃一点儿。除此之外,菜要清淡。
还真让您说着了。少油、少盐的菜,相对来说虽不那么香,可我还真有点适应了。我现在连烟、酒也不沾了。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随意改变,好用不同型号的碗盛饭,简便易行。
假如按时吃药了,而饭没按时吃可以吗?
不可以,那样会引起低血糖。不要改变你的生物钟,一定要加餐不加量。
要是两餐之间饿得受不了,能吃点瓜子、花生或水果吗?
花生、瓜子脂肪量高,不能吃。如果吃了水果,就要将主餐的食量减少。
您看吃什么水果好一些?
比如苹果、柚子就很不错。中医认为,苹果性凉、味甘;柚子性寒、味甘酸,糖的吸收缓慢、均匀。
您说限制主食量,那多吃点儿瘦肉总可以吧、
可不是这么回事,肉类到体内也会转化成糖。我们用食疗,再配合药物治疗。
食疗是吃药还是吃饭呢?
当然是二者相结合了,我给你开个食疗粥。
粥里面都有什么?好期待呀。
荞麦粥和葛根粉粥,能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很适合你这类阴虚火旺型糖尿病患者。
我要吃多久才有效果呢?
怎么说也得两个月,不然没效果。只要坚持服用,脏腑机能恢复了,血糖自然就下降了。
除了药、粥,还要注意什么呢?
适当的运动很重要。你平时喜欢哪种运动?
我平时喜欢跑步和跆拳道。
爱好运动... -
话题:疾病/病因、病机 标题: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则实,语出《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旨在阐述疾病的虚实变化与邪正盛衰。
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就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结果。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正气增长旺盛,邪气则自然消退;而邪气增长亢盛,正气自然会受到损伤。也就是说,体内邪正的消长盛衰,形成了疾病的虚实变化,决定着疾病的向愈和向恶。
邪气盛则实:实,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及机体的抗病能力强盛,邪气的致病力亦很猛烈。... -
话题:疾病/诊法 标题:华佗的奇怪治法四、华佗的奇怪治法
(玛丽生病了,老师和同学一起去宿舍看她)
大家:玛丽,病好些了吗?
玛丽:好多了,谢谢。不过还要每天按时吃药,到医院打针。
田中:就是啊。如果生病不用吃药打针就好了。
大卫:想的美。不吃药打针,医生怎么能给你治好病呢?
安妮:我听说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叫华佗。有一次,他没用一针一药就治好了病。
大家:啊?怎么可能?你说说看。
安妮:我记不太清了。老师,您肯定知道。
老师:你先说说看。
安妮:一位大官生了病,请华佗来诊治。华佗看了之后,认为这位大官肚子里有淤血。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治好病呢?华佗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病人大怒。
大卫:你是说让病人生气、发怒,来治好病?这可能吗?
安妮:当然可能。不过华佗是用什么方法让病人大怒的,我倒是忘了。老师,您来说说吧。
老师:华佗先收了大官很多钱,又迟迟不给他治病,然后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大骂大官,后偷偷地逃跑了。
安妮:对,我想起来了。后来大官看到这封信,果然十分生气,一怒之下,他吐了很多黑血,后来病就好了。
田中:大官的病虽然好了,那华佗是不是要倒霉了?
安妮:不用担心,华佗早就跑得远远的了。华佗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 -
话题:疾病/诊法 标题:原来煎药是这么一回事原来煎药是这么一回事
(玛丽在崔淑贞家做客)
淑贞,你怎么拿着这么多中药?
我近气血有点虚,大夫给我开了五服补养药。
难道你要自己熬吗?为什么不让医院代煎?
熬中药其实说难也不难,我经常在爸爸的诊所里看他们熬。对我来说,这点儿小事不在话下。
那今天我就拜你为师了,我能学会吗?
没问题,不管什么事情都有窍门,掌握了就容易了。先用冷水把药泡15分钟。
为什么先用冷水泡?
如果直接煎,药物里有些成分会凝结,影响药效。
你用的是什么锅啊?黑乎乎的。
这是砂锅,熬药的时候好用这种锅,一定不能用金属锅。
(15分钟后)
看好了啊,现在开始熬了。这是补养药,所以水要少,火力要小,熬的时间得长点儿,半个小时左右吧。
感冒药也这么熬吗?
不,感冒药属于解表药,熬的时候水也要少,但火力要大,煮开以后换小火,再熬15分钟左右就行了。
哦,我知道了,熬药的时候是不是水越少越好?
那可不是,水太少就容易糊。糊的药千万不能喝,有毒。
是吗?我记住了。
(25分钟后)
这包药刚才你怎么不一块儿放进... -
话题:疾病/诊法 标题:奇妙的针刺麻醉1958年,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在中国大陆诞生了,这就是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简称针麻。顾名思义,“针麻”就是用针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使机体痛觉迟钝或消失,然后进行手术。
针麻的方法: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的不同,选取适当的穴位,予以针刺。进针后经15-30分钟的捻转诱导,待“得气”之后,痛觉消失,即可开始手术。手术前一般要按麻醉常规给予辅助用药,术间还要酌情以手法运针,不断刺激。刺激强度以达到镇痛效果而又能为患者所耐受为宜。手术完毕,即可出针。
针麻手术,患者神志清醒,生理机能也保持正常状态,只是痛觉迟钝或消失,故能主动配... -
话题:疾病/诊法 标题:小儿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不一样(十五)小儿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不一样
(崔淑贞两岁的孩子总拉肚,她带孩子来看中医)
这孩子总拉肚,也不爱吃饭,瘦多了,我看都快营养不良了,别提多急人了。
具体说说看,有什么症状?多久了?
又是吐,又是拉,快两个月了。我真的不知怎么办才好。
有烦躁的情况吗?发烧吗?
动不动就哭闹,不太烧。喂什么都不吃,是不是得了厌食症?
那得看他是一直不吃,还是有时不爱吃。
他原来大口小口地吃,那样子好像吃得特别香。
小家伙,来,让我摸一摸小肚子。(按腹部后)看看,都快成小鼓了,能好受吗?不哭闹才怪呢。
消化药和消炎药都吃了,好像没什么效果。
如果不对症,哪怕再多的药也没用。
所以我们才来看中医,反正我也弄不明白了,您就看着办吧。
小孩儿的脏腑功能发育不健全,你给孩子添加食物可不能操之过急,否则适得其反。
我对孩子的喂养说不上精通,可也算是很上心,没成想,反倒影响孩子发育了。
那倒不见得,从症状上看,属食积症,也就是消化不良。你平时由着孩子性子吧?
我觉得孩子食欲旺,说明体内需要营养,看那吃相,恨不得一口就吞下去。
这是由于喂养不当使脾胃运化失健,加上小孩儿的脾胃有些虚弱,中焦气滞,这些毛病就都来了,调理一下就会好的。
太好了。可是,喝汤药对小孩儿来说真痛苦。
中药剂型很多,包括冲剂、糖浆、颗粒。这个“保和丸”是小颗粒,能消食化积,再配点厚朴、青皮来行气消滞,效果会更好。
要吃多久呢?
大约一周。再配点外用药膏敷在肚脐上。经常按摩肚脐,腹胀也会慢... -
话题:疾病/诊法 标题:小感冒,大学问如果一群人患了感冒去看医生,西医大夫给他们开的处方可能基本相同,而中医大夫开的处方会彼此各不相同。同样是感冒,为什么中医给每个人开的处方各不相同呢?
感冒常见的症状一般都是鼻塞、打喷嚏、流涕、咳嗽、头痛和身体疼痛、发热等。不过,这些看来相似的症状,在中医那里通过辩证却可以分为不同的证型。首先,侵犯人体的外邪可能不同,或为风寒、或为风热,或为风湿。由风寒引起的感冒要辛温散寒,由风热引起的感冒要辛凉清热,而由风湿引起的感冒要疏风祛湿。其次,感冒患者的身体因素往往不同,有些人为气虚之体,有些人为阴虚之体,有些人为火热之体;气虚者要同时补气,阴虚者要同时滋阴,而火热之体的患者要兼清火热。再次,感冒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宿疾,有些人患有肺病,有些人患有肝病,有些人患有肾病,在处方下药时也要兼顾。
小小感冒,中医的治法各不相同,... -
话题:疾病/诊法 标题:感冒也要对症治疗(九)感冒也要对症治疗
(玛丽感冒了,王大夫和田中一起到宿舍去看她)
玛丽,好点儿了吗?
不太好,喝了感冒清热颗粒,但是好像没效果,还在发烧。
还有别的症状吗?
头疼、鼻子不通气、没胃口。
把嘴张开,我看看。舌苔有点儿黄,喉咙红肿。近是不是没休息好啊。
是啊,近我在全力以赴地准备系里的辩论赛。现在感冒了,真怕影响比赛。
你就是太累了,抵抗力下降了,所以才得了感冒,应该多注意休息。这种药不对症,别吃了。
可是我上次感冒的时候,吃这种药,效果挺好的。
感冒分几种,不见得吃一样的药就会好。你跟她的症状一样吗?
差不多吧。我觉得特别冷,一直打喷嚏,也流鼻涕,还发烧,浑身没劲儿。
这可差得远了。你是怎么感冒的,还记得吗?
那天我们冒着雨踢完了一场足球比赛,回来就感冒了。
你看,玛丽额头上有虚汗,你那时候也一样吗?
不是,我身上一点儿汗也没有,特别怕冷。
你看,从外表就可以判断出你们的感冒是不一样的了。你是受了凉,得的是风寒感冒,感冒清热颗粒很对症,所以吃了就好了。
大夫,那我得吃什么药啊?
你得的是风... -
话题:疾病/诊法 标题:我得了红眼病(二)我得了红眼病
(玛丽和崔淑贞在看电视,玛丽不时用手揉眼睛)
玛丽,你的眼睛怎么了?
眼睛不但有点儿痒,而且又干涩又刺痛。
让我看看。哦,眼睛充血了,红红的,眼皮有点儿肿,疼不疼?
有点儿疼,有时还会流眼泪。
眼眵多吗?
多,像脓一样,别提多恶心了。
还有什么其他症状?
眼睛发热,还怕光。
这种情况多久了?
三天前我去游泳,回来后眼睛就开始不舒服。起初只是有点儿痒,后来就越来越严重了。
据我所知,得了急性结膜炎会出现这些症状。我们还是去找王大夫看看吧。
(她们找到王大夫。王大夫看了一下玛丽的眼睛,问了一下她的情况)
把舌头伸出来让我看看。
(玛丽把舌头伸出来)
嗯,舌红苔黄。这几天大小便的情况怎么样?
小便比较黄,大便有点干结。王大夫,我究竟得了什么病?
看起来,你得了急性结膜炎,我们管这个叫红眼病。夏天的时候容易得,会传染的。
那应该怎么办?
不要用手擦眼,不要跟其他人有身体接触、共用生活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怎么治疗呢?
既可以用西医的方法,滴氯霉素眼药水,吃消炎药;也可以用... -
话题:疾病/诊法 标题:治便秘治便秘
便秘,是临床的常见症状。中医理论认为,肠胃积热,或气血虚弱,都会导致便秘。这里介绍一张治疗便秘的食疗方---... -
话题:疾病/诊法 标题:治疗高血压,综合疗法有效(十四)治疗高血压,综合疗法有效
(玛丽的父亲患了高血压,现病情趋于稳定,玛丽向王大夫请教下一步应该如何治疗)
您好,王大夫。我父亲又是点滴,又是吃药,好在病情稳定了,下一步该怎样治疗呢?
治疗的方法很多,相比之下,综合疗法有效。
我说怎么以前效果不明显,原来是治法太单一。怎样算综合呢?
也就是采用食药搭配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我觉得这个方法称得上“绿色”治病法,早就听说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要不怎么找到您呢?
还真让你说着了。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确是副作用小,只不过要严格遵守几条要求。
没问题,别说是几条,就是几十条也没问题,只要能治好病就行。
首先进行一个月的气功疗法。
就像电影里演的中国功夫吗?
可没有那么激烈,而是采用坐位体势,牢记“体松、心静、气沉”六字箴言。
据我所知,中国人差不多都会太极拳,尤其是老年人。
太极拳运动强度低,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是一种锻炼心脏的温和方式。它动中取静,使气沉丹田,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是真正的有氧运动。
这方法再好不过了,我一定让父亲把太极拳学会。
第一个月在医院按摩,以后还可以自我按摩、按揉风池穴、太阳穴等穴位,你先在这里学学手法。
您的意思是让我也学几手按摩技术?难学吗?要学多久?
不太难。大概三五次吧。
除了您以前强调的多吃蔬菜外,平时我挺注意在饮食中搭配米饭、面、牛肉、猪瘦肉。
切记饮食的两条原则:少食多餐,低盐低热。除了坚持服用降压药外,再配中药泡茶,如三七花茶、决明子茶都很好。
您说的是汤药吗?一定很苦吧?再说熬药也很麻烦。
不需要熬,直接泡水喝就行了,不太苦,随时饮用就行。
我父亲改变了不好的饮食习惯,而且编了个食谱,什么瘦肉啦,鱼、蛋啦,蔬菜啦,品种还挺全,现在体重也降了。
合理膳食非常重要,尤其晚餐应少而清淡,凡事要掌握一个度,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要多哄他开心。
好在他的心态改变了很多。
高血压病重在平时护理,哪怕麻烦也要按要求做。
好的,这些我都记住了。
不良的生活习惯
科学研究发现,某些疾病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分析我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分析我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的健康状况。关于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它,你会更加健康;忽视它,健康就会向你发出预警。
1、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及后果
(1)起床先叠被。人体皮肤的水蒸气,会使被子受潮,如不让其散发出去,起床就叠... -
话题:疾病/诊法 标题:清热解毒法的运用清热解毒法,是指清热、泻火、解毒之法。它是针对三焦火毒内盛以及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胸膈热聚、风热毒疫发于头面等证而设。
倘若三焦火毒热盛,可见烦热、吐衄、发斑以及外科的痈疽疔毒等;若为胸膈热聚,则可出现身热面赤、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等症状;疫毒发于头面,又能产生头面红肿烦痛、咽喉不适等症状。
以上均为邪热炽盛之实热证,应以清热解毒法为主治之。
具体运用时,还应视病情辨证分型,在清热解毒的同时,辅以相应的治疗方法。若... -
话题:我们的身体/流动的物质 标题:正气与邪气正气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及抵御邪气、维持健康的力量;邪气则是一切致病因素的统称。正气能抵抗邪气,邪气会损害正气,正所谓“正邪不能两立”。疾病的发生、发展就是邪气侵入、正气抵抗、正邪相互斗争的过程。正气与邪气的盛衰,不仅决定着疾病的发生,还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
如果正气抗邪有力,正能胜邪,一般就不会发病,即使发病也比较轻微。反之,如果正气难以抵抗外邪,正不胜邪,就会发生疾病,,且病情较重。因此,我们需要时时培养正气,抵御邪气,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发展过程中,正邪相争一般有三种转归:一种是正气强盛,及时驱邪外出,正胜邪退,疾病痊愈。一种是正气虚衰,无力抗邪,邪气日益滋长,邪胜正衰,疾病恶化甚至导致死亡。第三种是正邪双方势均力敌,呈现相持状态,从而使疾病迁延难愈,成为慢性病或留下后遗症。因此,临床医生要很好地把握正邪盛衰状态,扶正驱邪,使疾病向正胜邪退的方向发展。
疾病是由正邪双... -
话题:我们的身体/流动的物质 标题:气功气功是中医气功养生学专门术语,是中华民族独创的自我心身锻炼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用以治疗疾病。
气功导源于古代的“吐纳”、“导引”,有坐、卧、站等多种姿势。其方法主要调整自己的呼吸之气,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从而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休息,然后发挥大脑对机体内部的主导调节作用,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促进全身机能的畅通,加强肠胃消化功能和全身物质代谢,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
气功在中国古代种类繁多,根据练功目的之不同,... -
话题:我们的身体/流动的物质 标题:重要的津液(马丽在学校小卖部买水,遇见林美)
马丽:近我总是口渴,喝多少水都不行。
林美:我看你皮肤也有点儿干燥,刚才那位病人,主任说他“津液代谢失常”,你的症状跟他倒是有点儿类似啊。
马丽:啊?是吗?
林美:是的,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比如胃液、肠液、鼻涕、唾液和泪水等。它们在人体内可以滋润、调节机体和排泄代谢产物。就像雨露滋润着植物一样,体内无处不在的津液滋润着四肢百骸、关节髓窍。
马丽:我以后可不敢做“爱哭鬼”了。
林美:也不能这么说,因为津液的排泄对人体也是很有利的。
马丽:看来津液真的很重要。
林美:可不是。刚才那位病人,津液不足,也就是中医里说的“津伤”,所以口渴咽干,口唇干裂,舌苔发红,皮肤干枯没有光泽。如果你想成为人人羡慕的“美容大王”的话,光靠化妆品可是不够的,注意补充水分才是关键啊,这样才能有充足的津液由内而外地来滋润你的皮肤,皮肤自然就会有光泽了。
马丽:那我从今天开始要每天喝足八杯水才行。
林美:其实津液不仅与我们的皮肤状态息息相关。还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呢。身体中有五种特别的津液分别对应五脏。
马丽:五脏我知道,是肝、心、脾、肺和肾。
林美:对。比如肝在液为泪,意思是肝对应的津液是泪,泪正常了,肝也就正常了。
今天给大家介绍中医理论中称作“津液不足”的症状,也称“伤津”。人体的津液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滋养四肢百骸,是我们生命的基础,现代医学说我们身体的... -
话题:我们的身体/精神 标题:六气中医认为自然界的六种气候--风、寒、暑、湿、燥、火,是万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环境因素,称为“六气”。如同江海之水既能承载舟船,也能使其翻覆一样,六气既能促进万物的生长发育,也可以危害万物。
那么这六种因素何时是有害的,从而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呢?这取决于其程度以及人体的适应能力。如果六气太过、不及或与季节时令不符,就可以引发疾病,这时它们就成为致病因素,变成“六邪”,即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
举例来说,暑指夏季炎热的气候,为夏季的主气,但如果暑热这种气候过度,使人发生了疾病,它就成为邪气,被称为暑邪。暑邪具有炎热、升散、消耗人体津液等特点,夏季因感受暑邪而引起头痛、发热多汗、心烦、口干口渴、恶心厌食、疲倦乏力等症状,称做“中暑”。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人体正气充足,体质强壮,即使遭遇不正常的气候因素,也不会受到伤害;反之,如果正气不足,体质虚弱,即使是正常程度的气候因素,也可能导致疾... -
话题:我们的身体/精神 标题:气2中国古代的哲人认为“气”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天、地、人、植物、动物等都是由气构成的。气是无形的,但当气聚合到一起,就形成了有形的实体,形成了自然界的万物。自然界万物的生长收藏、寒假交替、昼夜往来,都是气运动变化的结果。
中医学认为,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的运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气,根据其来源、分布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从来源讲,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从功能讲,有宗气、营气、卫气等;从分布讲,有脾气、肝气、胃气等。这些“气”虽然有不同的名称,实际上却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又说“人身一气耳”。
人体的气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总在不断地运动、变化。气的运动主要有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量充足... -
话题:我们的身体/精神 标题:气的学说气机,简单地讲,就是指人体内气的运动。气、机可以概括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在我们的身体里,气机的运动虽然有升有降、有出有入,但都朝着一个方向走。如果有一辆车逆行了,那就要堵上半天。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气机通畅,身体才会健康。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在调补阳气的中药里,有一个名方,叫“四君子汤”。之所以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是因为它的药性。它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草药组成的。这四味药的药性都比较平和、不热不燥。就好像古时候的君子,品行正直,不偏不倚。
“四君子汤”主要是用来治疗脾胃气虚症的。什么是气虚呢?这和气的运行有关。人身体里的气运行不畅通,脏腑功能就会减弱。除了气虚以外,还有气滞、气逆。气滞是运行不畅通的气停留在了某一个部位,比如说:肝气郁结。气逆是本来应该向下运行的气反而向上运行了,比如说:胃气上逆。
得了脾胃气虚症的病人,脸色总是黄黄的,浑身没有力气,吃饭的时候没有胃口,吃一点儿东西就会觉得肚子胀痛,而且还会拉肚子。我们常常听到的病名:慢性胃炎啦、消化... -
话题:我们的身体/经络 标题:四气、五味、归经每味中药都有不同的药性,一般用四气、五味和归经来概括。
四气也称做四性,即寒、热、温、凉。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对立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在程度上温次于热,凉次于寒。温性、热性药物可以祛寒,用来治疗寒证;寒性、良性药物可以清热,用来治疗热证。
五味,即酸、苦、甘、辛、咸。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味不同的药物,作用功效也有不同。辛味药能散、能行,甘味药能补、能缓,苦味药能泄、能燥,酸味药能收涩,咸味药能软坚。每一位中药都具有特定的气和味,如黄连味苦性寒,熟地味甘气温。
每一味中药在人体内都有特定的作用部位,即归经。大部分药物的归经都不是单一的,可以同时针对几个脏腑、经络产生功效。例如,黄芪归脾、肺经。
综上,描述一味中药的药性,首先要说明它的四气、五味和归经,然后进一步说明相应的功能和主治。比如,麻黄味辛性温,归肺、膀胱经,功能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肺和膀胱经的寒性病症。
中国古代元金时期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医家叫刘完素,擅长治疗火热病。他认为... -
话题:我们的身体/经络 标题:经络txt(欧凡和林美正在听歌,突然听到一句“快打开任督二脉”......)
《双节棍》这首歌真有意思,林美,你知道什么是“任督二脉”吗?
“任督二脉”指的是任脉和督脉,它们是经络的一部分。
经络?
经络就像人体气血运行的道路。大的叫作“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小的叫作“络脉”,是经络系统的分支。经脉和络脉统称经络。
你这么一说,经络就像是人体的交通网一样。
不错,这个交通网遍布身体的上下内外,将人体的不同部位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这样看来,经络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道路,可以走正气,也可以走邪气。
对。因此体内脏腑的疾病可以通过经络在体表一定部位表现出来,身体某一部位的疾病在身体另一部位也可以找到反应点。例如,胆囊疾病可以在小腿外侧的胆经上找到压痛点,腰扭伤可以在手的相关部位找到压痛点。所谓“头痛医脚”“上病治下”“左病治右”,就是这个意思。
马丽,你读过《皇帝内经》吗?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了经络,而《皇帝内经》就贯穿了这个概念。
我真想读读这本书,可惜我的汉语水平还不太好。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 -
话题:我们的身体/经络 标题:经络漫谈水在江河沟渠中流动,车在大道小路上行驶,事物运行都有一定的道路。经络就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道路。这些道路中较粗大的叫做“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较细小的叫做“脉络”,是经络系统的分支,经络就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
经络系统就像是人体的交通网,它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运行气血,濡养脏腑,感应传导,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
经络也是外邪由表入里和脏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通过经络的传导,内脏的病变也可反应于外表,表现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例如胃火可见牙龈肿痛等。由此,在针灸治疗中常常有“头痛医脚”“上病治下”“左病治右”的现象。
经络与我们的健康、疾病以及治疗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古人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