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33条
-
话题:典故、名家/漫画 标题:《诗经》药话三则_中医漫话_中医中药网
《诗经》并非记载中药的专著,但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本草起源及药物功用的珍贵史料。
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所涉甚广,其中的中药车前子、桑叶、贝母、苍耳、凌霄花、萱草、葛、艾、木瓜等亦是古人吟咏的对象。《诗经》并非记载中药的专著,但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本草起源及药物功用的珍贵史料。以诗家的眼光来看,《诗经》的作品或比或兴,或显或隐,意旨深微,乃千古绝唱;笔者则尝试用医家的眼光来观照,寻思演绎,一探究竟。 “采采芣苢”——车前子治不孕症 “采采芣苢”出自《诗经·周南·芣苢》,芣苢即车前。用车前子助孕乃远古的风气,诵读此篇,古人以“有之”“掇之”“捋之”表达了农家妇女在采集车前子时的欢快心情。以车前子“令人有子”(《别录》),焉能不乐! 车前子甘淡而寒,功善利水通淋,说明它能助肾之气化;其液质稠粘,能益阴液,《别录》说它“强阴益精”;这就表明车前子具有“补”与“通”的双重作用。一般而言,利水药有伤阴之嫌,养阴药有碍湿之弊。但车前子养阴、利水两不妨,品质优异。车前子益精即能强肾,肾主藏精,乃先天之本,关乎人的生育功能。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虽然妇人调经种子注重调理冲任二脉,然而冲任隶属肝肾,与肾气的盛衰息息相关。车前子益肾化气以调冲任,若冲任虚衰,车前子之补助胞宫摄精成孕;若胞宫不洁,车前子之通能清泄瘀浊,启宫以助孕。其妙用如此。 现代临床妇女不孕症大多有明确的诊断,譬如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多囊卵巢等。这些病证乃癥瘕结聚之属,系湿痰、瘀血阻滞积久而成。湿聚与瘀阻均与气化不行有关,可谓同源而异派。因瘀停而湿阻者,化瘀即能行水;反之,因湿阻而瘀停者,湿化而瘀自行。车前子疏通络脉以行气化,能行水亦能行瘀,且有祛邪而不伤正之妙。择用于上列诸证,有助于消积水、化癥结,这就赋予车前子助孕以新意。医圣张仲景曾用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疗妇人腹中癥瘕,以余之见,消癥用利水渗湿之茯苓与用车前子行瘀同义,可见利水渗湿药与活血化瘀药可分亦不可强分。 车前子同样适用于男子精少、精弱不孕之候。早在《千金方》就载有七子散(五味子、牡荆子、菟丝子、车前子、菥蓂子、蛇床子等)以疗“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无子”。方中采用多味种子类中药,子乃生气所锺,能助化机,万物不化则不生,故其功独胜。明人张时彻《摄生众妙方》所载五子衍宗丸亦为填精种子之良方,药用:枸杞子、菟丝子各240克,覆盆子120克,五味子、车前子各60克,上药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下九十丸。称其“男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诸子甘润酸收,养之、敛之,聚精气以益下元。车前子补而能通,此方作佐使之用,既可行补药之泥滞,又能清利水道,水道清则邪热去,邪热不扰精室则精关自固。通以济涩,此之谓也。 “隰桑有阿”——桑叶有固涩之功 《诗经·小雅·隰桑》是一首情诗,“隰桑有阿,其叶有沃”,低湿地里的桑树多美!其叶肥嫩柔润。“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孔胶”,胶固之意。女子见了心爱的人,情意胶漆难分。桑叶善疏散风热,又能收敛固涩,“孔胶”的隐喻不难体悟。 “散”与“敛”是对待的统一,包含在一物之中乃自然之道,倘拘滞一义则失之偏颇。稽之往昔,用桑叶散风宁嗽、清肝明目者不知凡几,用其收敛固涩,以止汗、止崩漏者甚稀,其理亦未畅发,诚为憾事。近人张锡纯深具卓见,谓桑叶“凉而宣通,解肺... -
话题:典故、名家/漫画 标题:佩兰的文化意义和药用价值_中医漫话_中医中药网
佩兰是古人眼中的兰花香草,既可比喻品德良好的谦谦君子,亦可比喻贤德高洁的窈窕淑女,之所以如此,皆源自于佩兰的芳香化湿药效。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这首《澡兰香》是宋代吴文英的作品,通过端午节景色、风俗的描写,抒发对昔日恋人的怀念之情。词牌《澡兰香》因词中“午镜澡兰帘幕”句而来。
古人沐兰汤的文化意义
“午镜澡兰帘幕”描写的是古代端午节的一个习俗,即用佩兰煎水沐浴,名为沐兰汤。据《大戴礼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在古代沐兰汤习俗极为广泛普遍,故又把端午节称为浴兰节,《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佩兰富含挥发油,有特殊香气。用佩兰煎水沐浴,既可抑菌杀虫,预防和治疗多种夏季皮肤病,还可起到开窍提神、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等作用。《开宝本草》载:“(佩兰)煮水以浴,疗风”,佩兰因此又名香水兰。
由于用佩兰煎水沐浴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沐兰汤习俗得到了推广,不再仅限于端午节。古人在参加重大活动前或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沐兰汤,进行卫生保健。如屈原在《九歌·云中君》 中说:“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苏轼在《华清引》中说:“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甃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佩兰香囊的药用价值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这句诗出自《诗经·郑风·溱洧》,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祥。”在先秦时期的郑国,每逢三月三日上巳节,俊男靓女在溱水洧水岸边约会,手持蕑草,既有祓除不祥之意,又象征自己品德芬芳如蕑。《毛诗传》说:“蕑,兰也”,但这个“兰”并非今天的兰花,而是佩兰。《增补内经拾遗》载:“方虚谷言,古之兰草,即今之千金草(佩兰别名),俗呼为孩儿菊。”《本草纲目》载:“(佩兰)叶似马兰,故名兰草。”
佩兰气味芳香,具有辟秽和中的功效,古人因此用来祓除不祥,护卫健康。《神农本草经》载:“(佩兰)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本草经疏》载:“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本草便读》载:“佩兰,功用相似泽兰,而辛香之气过之,故能解郁散结,杀蛊毒,除陈腐,濯垢腻,辟邪气。”现代研究证明,佩兰具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古人常将佩兰放入香囊内佩戴,具有芳香化浊辟秽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内装佩兰的香囊。
古代佩戴佩兰香囊的历史源远流长。《左传·宣公... -
话题:典故、名家/漫画 标题:梅 君子风范 药食佳品_中医漫话_中医中药网
乌梅的药食之用更为广泛。乌梅是采收夏季接近成熟的梅实,低温烘干后闷至色黑而成,有生津止渴、敛肺涩肠等功效,可治疗肺虚久咳、胆道蛔虫等症。
梅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首,又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它有奇崛的枝干、淡雅的颜色、清芬的香味,以及凌霜傲雪、百折不挠、粲然迎春的品格,使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赋诗填词,挥毫泼墨,咏物言志,以志抒怀。梅花不仅象征文人理想,还是医家济世救人的妙药,古代医籍和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述。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古往今来,爱梅恋梅者不胜枚举,皆为梅之风韵、梅之精神所折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这首《卜算子·咏梅》描绘出一幅壮美的“飞雪红梅”图,笔下的梅花傲然挺拔,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严冬中怒放的梅花以赤胆丹心迎接灿烂的春天,又在春光明媚、一片花海之中笑傲江湖。 毛泽东一生恋梅、惜梅,与梅花结下了不解情缘。他在中南海的寓所植有几株挺拔的红梅,百忙之中亦不忘赏梅、咏梅,尤其喜欢在雪天观梅、品梅。他在1962年冬写有《七律·冬云》,其中有“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句,以梅花傲霜斗雪、劲节挺立的风姿,比喻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红梅赞》,是著名艺术家阎肃为歌剧《江姐》创作的主题曲,唱出了梅花的高洁,也唱出了革命者的风骨。毛泽东喜欢听《红梅赞》,他常让工作人员找来唱片,轻轻打着节拍,听得激情难抑。接见《江姐》剧组的同志后,他还特意与阎肃见面,并赠给他一套亲笔签名的精装《毛泽东选集》,表达他对歌词的喜爱。这首《红梅赞》使红岩精神与红梅品格有机契合,融会贯通,成为传唱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自宋以来,梅花品种繁多,至明清更盛,达20余种。“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无论早梅、白梅、墨梅、腊梅,还是官春梅、照水梅、朱砂梅、绿萼梅,梅花的香味皆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沁人心脾、魂牵梦萦。 “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定说君”,北宋那个隐居西湖孤山的怪人,被仁宗皇帝称为“和靖先生”的林逋,终生不仕不娶,唯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他一共写有八首诗、一首词,被人赞为“孤山八梅”,尤以《山园小梅》为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稀疏的梅影横斜于清浅的水流之中,清幽的芳香浮动在朦胧的月光之下,好美的意境。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一生坎坷,在推行变法时阻力重重,屡屡受挫,终在宋神宗去世后再次被罢相。“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