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华语
childrenChinese_topic
少儿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5条
-
话题:三类/生活类/其它 标题:日记两则一次难忘的演出
11 月 25 日 星期六 阴转晴
今天,老师让我代表三班参加学校举行的中文歌曲独唱
比赛。我的心激动得像大海一样不能平静,只担心唱不好,
不能为全班争光。由 过分紧张,我的心"咚 咚"地直跳。
该我上台了,我好像腾云驾雾似的,两腿轻飘飘,不知
是怎么走上舞台的。我给观众敬了个礼,台下顿时响起了热
烈的掌声;我又向伴奏的老师点了点头, 是从钢琴里流出
了优美的音乐。真是万事俱备,只欠我这"东风"了。可没
想到,我一开口就跑了调,跟伴奏的音乐怎么也合不到一
起。这么好的机会,却让我给白白丢掉了,我急得眼泪像断
了线的珍珠。我真是给三班的同学丢尽了脸。
走下舞台,我的脸吊得比平时更长了。听着其他同学优
美的演唱,我虽然坐在后一排,但是仍然觉得没脸见人,
头低得几乎要挨在地上了。
回到教室里,同学们朝我蜂 拥而来,有的怨我"不争
气",有的责备我"不中用",有的讽刺我"本事不大"。这时,
老师来了,我的心情更加紧张了,心想老师肯定会狠狠地批评
我一顿。可我万万没想到,老师却抚摸着我的头,笑着对我
说:"这次没唱好没关系,因为你没有受过锻炼,下次就会唱... -
话题:三类/生活类/其它 标题:爸爸在后面爸爸在哪里?
... -
话题:三类/生活类/其它 标题:我看中国的变化 关键词: 1“我”为什么能看到中国的变化? 2在“我”的眼里,8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3在中国,哪些有意思的事吸引了“我”? 4.这十几年里,“我”感受到了哪些变化? 5在“我”看来,中国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80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先后几次来中国参观、学习、工
作。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亲身经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看
到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巨大变化。
1985年我第一次来北京。那时候,中国只有极少数家庭有
电视,酒吧、剧场也少得可怜。一到晚上,公共汽车停运,商
店早已关门,街上冷冷清清。中国人习惯早起上公园打太极拳,
然后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那时的单位是个小社会:公共浴
室、诊所、公用电话、周末免费电影,一应俱全。单位还要为
人们的住房、结婚、学习、出国等事情操心。
然而,这里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吸引了我:早晨,红灯亮时,
成百辆自行车停在线外;绿灯一亮,几百辆自行车又一同启动。
不管走到哪儿,人们都热情、友好地打招呼:“吃7吗?…您
上哪儿?”送别客人,他们总是送到家门外很远的地方,还忘
不T说一声:“您慢走!…‘常来啊!”我也逐渐知道7怎样在
一大排同样型号的自行车里找到我的那辆,学会了从棉大衣和
白口罩的包裹里认出熟悉的朋友。
1989年,我为了写一本有关... -
话题:三类/生活类/其它 标题:说 ”老”B:哎呀!老玛丽!是你呀!我们有五年没见了吧?
A是啊!五年了,你一点儿都没变,还是原来的样子。哎,你
刚才叫我什幺来着?
B:我叫你“老玛丽”呀!
A:老玛丽?五年没见,我真的显老了吗'
B:哪儿的话!你越来越年轻了!
A真的吗?谢谢!可你刚才为什幺叫我“老玛丽”呢?
B:哦,咱们现在不是在中国吗?中国人称呼比自己大的朋友,
不都是在姓前面加上一个“老”字吗?像什么“老张”啊,
“老王”啊……叫你“老玛丽”,这不是显得亲热吗?
A:那是你们男人之间的称呼,对姑娘可不能用“老”字。哪个
姑娘愿意别人说自己老呢?
B:哎,我可常听中国人说“老姑娘…老姑娘”的。
A:那是指年龄大但还没有结婚的女士。对年轻姑娘可不能这么
叫。对了,这“老姑娘”也是背后说的,当面你可别“老姑
娘…老姑娘”地叫人家。
B:那为什幺呢?上次我去我的汉语老师家,老师指着自己的女
儿对我说:“这是我的老闺女。”那姑娘挺年轻的,还朝我笑
了笑,一点儿也没有不高兴的样子。
A:这是两码事。中国人把自己小的女儿叫“老闺女”,和年
龄大... -
话题:三类/生活类/其它 标题:中国的人口 关键词: l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示中国人口多? 2除了数量多以外,中国人口还有什幺特点? 3为了改变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状况,中国政府实行了什幺 政策? 4现在看来,这项政策的效果怎么样?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到1998年底已经达到12亿
多了,差不多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21%。换句话说,世界上每五
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成一排,
可以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中国不但人口多,分布也很不均匀。东部人口稠密,特别
是在沿海地区的平原地带,每平方千米大约有五六百人;西部
的人口就稀疏多了,每平方千米还不到50人。
由于多种原因,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人口增长很快,每年增
加的人口大约比荷兰、葡萄牙、匈牙利等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
还要多。这给中国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都带来了沉重
的负担。从70年代末开始,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
长期的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使五六十年代
以来人口过快增长的状况得到了控制。
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