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华语
childrenChinese_topic
少儿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410条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其它 标题:前后左右 关键词: 跑在前面的是鹿, 跑在后面的是熊, 跑在左面的是手. 跑在右面的是马。 坐在我前面的是 . 坐在我后面的是_____ 坐在我左面的是___ 坐在我右面的是___早晨起来.
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
...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其它 标题:牛尾巴朝哪儿 关键词: 我说得对不对? 那匹马跑得快不快? 这朵花____不____? 你玩得_____不______?小云:大卫,我出个题考
考你,好吗?
大卫:好,你说。
小云:一头牛,朝东走五
步,朝南走五步,朝
西走五步,再朝北
走五...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其它 标题:看谁答得对 关键词: 你们说的都不对. 小鸡小鸭都长大了。 _____都去看电影。 大家都 ___都_______。老师:我提个问题,看谁能
答上来。太阳在早晨
和中午离我们一样
远吗?
大卫、小云:不一样远。
小云:太早晨离我们远,
早晨比中...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其它 标题:读后感想象的翅膀
——读《海底世界》有感辣
在报纸上读了一篇短文———《海底世界》,我好像插上
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大海。
—我穿上潜水衣,来到海底。啊,多美呀!美丽的的一
珊瑚丛中,一群群五颜六色的小鱼游来游去。忽然,出现了
一股浓墨汁,愉快的小鱼顿时慌作一团,几条小鱼立刻丧了
命,不用问,这准是乌贼干的。
—我要做海洋植物学家,让稻谷、小麦、棉花、西西?
瓜、萝卜、蔬菜在海洋中生长。我要把海底变成粮仓,把保
存了好多年的粮食拿出来,...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其它 标题:论学习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了些东西,经常温习它,
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任何人要获得新知识,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学",
向具有这门知识的人学,向记有这门知识的书本学。但是学
了,懂得了,却不等 掌握了这门知识。要使它成为自己的
东西,就必须"习"。只有经常温习,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因此,"学"和"习"又是一回事。光"学"而不"习",
所学的知识是记不牢的。有的人不理解"习"的重要性,学
得很多,甚至什么东西都学,但却不肯付出时间经常温习,
结果是学了就忘,收不到成效,学的兴趣也就降低了。
"习"字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就是实习,或者说是实
践,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和"习"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学了理论而不实践,那么理论就只是理论,不但学不好,也
做不好工作。
重要的还是这个"时"字。"时习之",不是"习"
一次两次,或三次五次,而是经常不断地、持之以恒地把学...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其它 标题:学写日记这学期小云开始写日记了。一天晚上,小云拿出日记本给
爸爸看。爸爸看了几页,忍不住笑了起来。妈妈问他
笑什么,爸爸把日记本递给她。妈妈看了看,说:“小云,
日记不应当这样写。天天都写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学,
每天上什么课,回家干了什么,像记流水账,有什么意
思呢!…妈妈,不写这些,写什么?”小云问。
妈妈告诉小云,日记可写的内容很多,要有选择(为),要把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值得写的内容
记下来。比如,读了一本好书,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看到了周围的一些变化,遇到了难忘的人或事,
这些内容都可以写进日记里。开始写日记的时候,不要贪
多,...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其它 标题:问答什么弯弯挂天边?
什么弯弯停江边?
月亮弯弯挂天边,
船儿弯弯停江边。
什么红红水中游?
什么红红照满天?
鲤鱼红红水中游,
太阳红红照满天。
...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学语言 标题:学中文 关键词: 你学得不错. 汽车跑得快. 飞机飞得高。 ____得____。小云:汤姆,你在原来的中。
文学校用的是什么
课本
汤姆:我用的课本也是《标
准中文》,
小云:你学到哪儿?
汤姆:我已经读完了第
册,学了汉语拼音,
还学会了一...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学语言 标题:”球拍”和“拍球“A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词和词的组合也很有特点。
B这不假。
A比如说,有些双音词,只要把两个字前后颠倒一下,意思
就不同.了。
B哦,这倒很新鲜。
A你没听说过吗?我们现在就来看个例子,我先说个词,你
把它倒过来。
B好吧。
A我手里拿着个“球拍”。
B球拍?倒过来,拍球。哦,我懂了,我喜欢拍球。
A对了,“球拍”——“拍球”,相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
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
B可真是啊!那我们再接着说。
A我喜欢听老师讲“故事”。
B他开车总是出“事故”。
A我奶奶头发“花白”。
B我妹妹喜欢“白花”。
A瓶子里插了一束...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学语言 标题:汉语中的比喻 关键词: 1课文开头引用的民歌,有哪些比喻? 2谢道韫的比喻比谢朗的比喻好在哪里? 3什幺叫比喻? 4从课文中找出三个定型化的比喻?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这是一首有名的民歌。它用红太阳比喻粉红的笑脸,用明
媚的月亮比喻眼睛,使语言生动、活泼、形象。
古人很早就善于运用比喻了。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晋代名
相谢安和侄子、侄女聊天,忽然指着窗外飞舞的雪花问:“大雪
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
韫别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不禁叫好。用柳絮随
风起舞比喻飞雪,比用空中撒盐比喻飞雪,显得更为贴切恰当。
好的比喻来自对生活的深八观察和深刻思考。人们往往根
据甲乙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此甲事物。比如形
容人瘦,就说“瘦得像豆芽菜”;描绘人生气,就用“眼睛瞪得
像铜铃”;用花作比的时候多:“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科普
作品——智慧的花朵”,“比喻一语言艺术之花”,让人...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学语言 标题:标点符号趣谈我们知道,说话的时候,有各种语气,说到一定的地方,还
要停一停。写成书面语的时候,怎样表示不同的语气和停顿
呢,这就要靠标点符号。
书面语言离不开标点符号。如果不用或用错了,句子的意
思就不清楚,有时候还会弄错。在这方面,流传着不少故事。有
个人到朋友家作客,快到吃饭的时候,天忽然下起雨来。他就
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五个字:"下雨天留客”,意思是我本来不想
在这儿吃饭,可是下雨了,这是天有意留我。主人看了,想跟
客人开个玩笑,就接下去写了五个字:“天留人不留”,意思是,
虽然天下雨,要留客人,可我这个主人不留。由于他们都没有
用标点符号,这十个字连在一起了。客人想了想,给这十个字
加了两个逗号,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变成了:"下雨天,留
客天,留人不?留!”看完,主人和客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常用的标点符号,除了,(逗号)。(句号)?(问号)!(感
叹号)以外,还有、(顿号);(分号):(冒号)“”(引号)( )(括
号)……(省略号)等等。别...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数字、量词 标题:数一数一 二三四五...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数字、量词 标题:中国古代的计算器大卫:小云,这是什么?
小云:这是算盘,是中国古
代的计算器、
海伦:这些珠子有什么用?
小云:是计数用的。上面一
...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数字、量词 标题:看谁算得快 关键词: 四十一加三十二等于七十三 九十八减六十五等于三十三 十五加二十三等于_______________。 八十八减七十二等于_____________。海伦:我出题目,大卫用计
算器,小云用算盘
看谁算得快
大卫、小云:好
海伦:四十一加三十二,等
于多少?
小云:等于七十三
海伦:九十八减六十五,等
于多少...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数字、量词 标题:数年轮 关键词: 树桩上的圈就是年轮。那七颗星就叫北斗七星。 这座楼就是展览馆。 ___ _就是白老师。 那就____ ____就____小云: 大卫,你看这个树桩干什么?
大卫: 我想知道这棵树活了多少年。
小云: 怎么能知道呢7
大卫:树桩上有年轮哪。
小云: 什么是年轮?
大卫: 树桩上的圈就是年轮。树木长一
年,树干上就留下一个...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数字、量词 标题:二、两、俩 关键词: 考试 1.在 做作业 的时候,要 ____,不能______ 过马路 开玩笑 2这是 举例子,谁让你 了? 讲故事A这回呀,咱们研究研究“二…‘两”“俩”这三个词。
B这有什么可研究的?
A我问你,一个加一个等于几个?
B两个呀。
A我再问你,一加一等于几?
B二呀。这连小孩儿都懂。
A你可别小看这两个词,这里边可有学问啦。
B有什么学问,你跟我们大家说说。
A在表达顺序、排行的时候,要用“二”,不能用“两。。比如
说,我在第二次汉语考试中,名列第二。
B你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可惜还不如我,我考第一。
A可是不能说,我在第两次考试中,名列第两。
BA有道理。那在什么情况下用“两”,不能用“二”呢?
A个位数跟量词一起用的时候,要用“两”,不能用“二,,。此
如说,我在公园里看见了两只熊猫
B是这么说。
A不能说,...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数字、量词 标题:谈量词A你觉得汉语里什么词难掌握?
B我觉得是量词。
A量词?
B是啊!就拿我们头上的东西来说吧,一根头发、一双眼睛
一个鼻子、两只耳朵、一张嘴、一颗牙……你看,各有各的
量词,真难记。
A可是,再难也得学、也得记呀。
B说得是。人们不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离不开量词。要是
没有量词,说出来的话肯定不完整。
A没错儿。比如,我们只能说“十张桌子、十把椅子”,不能
说“十桌子、十椅子”;只能说“吃三顿饭”“去一次上海”
不能说“吃三饭”“去一上海。”
B有人说,汉语的量词不用学,只要记住一个“个”就可以了。
A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合适。“个”这个量词用得是;但不能到处都用它。
B你能说说什么情况下不能用“个”吗?
A表示动作的量词,像“次、回、趟”等等,不用说,都不能用“个”代
替。就...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数字、量词 标题:数字的学问 关键词: l明天有数学考试, ~。(当然) 2他的身体很不好, 一。(当然) 3今天下这么大的雨.____。(肯定) 4_____ 他会来的,。(肯定) 5._____ 所以汉语_________ 说得很好。(常常) 6商店里的各种玩具,~。(够)A请问,你会数数吗?
B 当然会。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两岁的孩子都会数。
A 会数还不行。你不要小看这些数字,这里面有不少学问。
B这里面有什么学问?
A我问你,是“一”大还是“九”大。
B 当然是“九’比“一”大。
A那为什么中国古代一品官比九
品官大?
B这么说,还是“一”比“九’大。
A那一级风为什么没有九级风大?
B可以这么说吧,有时候“九”比
“一”大,有时候“一”比“九”大。
A在中国古代,常常用“九”表示
大的数。所以把天空的高处叫做“九天”“九霄”。
B对,没听说叫“十天”“十霄”的。
A在古代,皇帝的地位高。所以,和皇帝有关的数字常常雕
“九”表示。比如北京城,过去有九座城门。故宫是皇帝住
的地方,大门上的钉子,横着数是九个,竖着数也是九个:
宫殿的柱子,皇帝穿的龙袍、坐的龙椅,...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识字 标题:识字(一)一二三四五六...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识字 标题:识字(二)人 头 目(眼睛)
耳(耳朵)
口(嘴...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识字 标题:识字(三)日(太阳) 月(月亮)
山...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识字 标题:识字(四)上下中左右来去出...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识字 标题:识字(五)风 雨
雪 云
电 天...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识字 标题:识字(六)马 牛
羊 鱼
虫 鸟
草...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识字 标题:有趣的汉字老师:你们看,黑板上的字像J
什么?
海伦:像一条鱼
老师:对,这就是中。国古时候
的“鱼”字。有许多汉字
是从图画变来的。我再
给你们看几个。你们说
说是什么字。
汤姆:这是古时候的“马”字J...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识字 标题:有趣的会意字 关键词: 1汉字有哪几种造字方法, 2.说出五个你学过的象形字。 3下面几个字都是会意字,你能说出它们的大概意思吗, 尘 尖 泪 因汉字有四种造字方法。一是象形,画出实物的形状.
“人”字和“木”字。=是指事,少数指事字只用符号,如、“一”
字和“五”字。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符号,如。“本”字
是在“木”字下边加上符号“一”,表示“根”的意思:“刃”字,
是在“刀”字上I加一个“、”,表示刀“刀”的意思。三是会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合成一个新的意思。四是
形声,由“形旁”“声旁”构成。如木材的“材”,“木”是形旁,表示这个
字和“木”字有关;“才”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汉字大多数是形声
字。会意字比形声字少,但比象形字、指事字多。
会意字十分有趣。比如,“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是
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一”下有“豕”表示“家”。
“看”字是把...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识字 标题:可怕的“它”“它”有什幺可怕的?在现代汉语中,“它”不过是一个代词。
指人以外的事物——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都可以用“它”赤
代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写“它”,用“它”,叫“它”,几乎天
天与"它”打交道,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它”有什幺可怕的
汉字中现在的“它”确实不可怕。可是在古代,情况就大不一样发。从
古文字的形状来看,“它”分明是一条蛇的样子。上面的“一”是蛇的头、下
面的“匕”是蛇的身体和尾巴.
古书上原来没有“蛇”字,其实“它”就是“蛇”!我
现在还能看到,在甲骨文和古代青铜器上,有各种各样的“它”
字。青铜器上的“它”都很肥胖,头很大,身体是扁的,有夸
张的意味;甲骨文上的“它”是瘦长的,头是三角形的,一看...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识字 标题:发现甲骨文 关键词: 1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2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文字? 3甲骨文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1他一有空就打网球,有时候还忘了写作业。(甚至) 2爸爸因为身体不好,很少喝酒,今天喝酒,太让我们吃惊 (偶然) 3这种病不但在农村流行,在大城市有时也发生。(甚至) 4她很少逛公园,可是今天在公园,我遇到了她。(偶然)1 889年冬天,京城官员王懿荣请医生看病。医生给他开了
药方,其中有一味叫做“龙骨”的中药。他在检查买来的中药
时,偶然看到“.龙骨”上刻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符号。经过仔细
辩认,发现这些符号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一定规则的
他对古文字很有研究,猜想“龙骨”上的符号,很可能是一种
古文字。因此,他派人到中药店,买下了中药店里的全部刻有
符号的“龙骨”。
这件事一传出去,很多学者就开始注意这些刻有符号的
“龙骨”了。学者们经过查找,才知道,北京中药店里的“龙
骨”,都是药商从河南安阳县小屯村一带买回来的。
原来,小屯村一带的农民,常常在田间发现一些龟甲和牛
骨,上面刻着很多各种小小的符号。有一个农
民,专门捡这些甲骨,把大块的挑选出来,磨...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识字 标题:反义词 关键词: l什么是反义词? 2苏轼对海南岛的风俗人情是怎样概括的? 3.苏轼的概括为什么能给人很深的印象? 4为什么说“不在”不是“生”的反义词? 5“老”的反义词有哪些?反义词就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恰当地使用反义词,常
常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相传宋代文学家苏轼有一次从海南
岛回来,朋友问那里的风俗人情怎幺样,他说:“风俗极善,人
情不恶。”苏轼回答得非常简练,但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就是
因为用了“善”与“恶”这对反叉词,形成了对比的缘故。其
实,在汉语里,像这种有相反意义的词很多。如“真”与“假”,
“新”与“旧”,“厚”与“薄”,“深”与“浅”,“冷”与“热”,
“方”与“圆”,“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
等等。还有一些词的词义不是相反的,而是相对的,也是反义
词。如“是”与“非”,“死”与“活”,“男”与“女”,“古”
与“今”,“黑”与“白”等等。
汉语里有不少双音词是由两个反义词构成的。如“出没”,
“先后”,“冷暖”,“多少”,“大小”,“是非”,“早晚”,“左右”,
“动静”,“夫妇”,“上下”,“反正”,“来回”,“高低”,“东西”,
“前后”,“来往”等等。成语里也常常包含有反义词。如“半信
半疑”,“东张西望”,“扶老携幼”,“高低不平”,“生无与共”,
“死去活来”,“有始无终”,“左思右想”等等。这些成语,都含
有两个鲜明... -
话题:三类/教育类/学习类/诗词 标题:古诗二首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