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华语
childrenChinese_topic
少儿汉语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410条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高士其爷爷 关键词: l高士其是怎样的一位科普作家? 2高士其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全身瘫痪的残疾人? 3几十年来,高士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的? 4孩子们为什么喜爱高士其的作品?中国有位非常有名的科普作家,手不能提笔写字,脚不能
走路,嘴巴不能说话,但是他却出版了二十几部科学著作和科
学普及读物。他是谁?他就是高
士其。
近来每次逛书店,很自然地想到要寻找他的书,比如他为小
孩写的科学诗,科学小品等等。听说近他还出版了一本叫做《细菌的战术》的书,可惜一直找不到。我猜想,这本书由他写来,一定很通俗,很有故事性,应该十分精彩。因为他这四五十年来成了个全身瘫痪的残疾人,就是给可恶的细菌害的。
高士其二十几岁的时候,在美国留学。有一次他做实验
时,一个瓶子爆炸,脑炎病毒溅到他的耳朵上,接着就渗进他
的小脑里,把运动神经给破坏了。毕业回国的时候,差不多全
身瘫痪。这以后,他一直跟一张活动的躺椅为伴,但他仍然坚
持做一些手足的小运动。
那次不幸使高士其脑子里的运动神经受到破坏,但他管
思维方面的大脑却是完好的。因此几十年来,他都用一种奇特
的方法顽强地坚持写作,脑子所想的,只能用觜巴哆哆嗦嗦地
发出“嗯嗯”的声音,...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几件小事 关键词: 不必 1明天学校放假,____。 2文章已经很通顺了,一____。 3为这点小事苦恼,____ 一。 4事情已经很清楚,____ 一。——记父亲叶圣陶
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人家拿筷子,拇指上一
只,食指上一只,吃起来,两只筷子平行地向碗里伸去,或扒
或拣,灵活方便;我却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合捏一双筷子,想要吃什么,
交叉着两只筷子往菜碗里伸。妻子取笑我说:“人家吃菜是拣的,
你吃菜是叉的。”还跟小孙女讲:“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子多难看。”
我就接着说:“是啊,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幺拿筷子,我从小就没学会。”
还有一件我无论如何干不好的事,就是写毛笔字。参加什幺会
议,看到会场门口摆着圣盒、毛笔、签到簿,我心里就担心:
“又得出一回洋相了。”好不容易毕恭毕敬把名字写上,自己再
不敢多看一眼,只好出门不认货,掉头就走。这当然要怪我自
己从小没有下功夫练过,不过父亲也从来没有问过我毛笔字写
得怎么样。直到后来我学着写散文了,父亲也只管我写得是不
是清楚,不管我的字是不是好看。
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比如让我递给他一支笔,我随手递
过去,没想到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递一
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
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关键词: l伯父去世后,人们是怎样表达对他的爱戴的? 2伯父问“我”《水浒传》里的人物故事时,“我”是怎幺回 答的?为什幺? 3“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哪件亨? 4在“我”的眼里,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
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
一样。伯父死了,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
都来向他告别,有的人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
花圈围着他,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花圈的有学生,
有工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
往的人,想到我从此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泪珠就一滴一滴
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的那一年,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
我到伯父家里去。吃晚饭的时候,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
的人物故事。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囿囵吞枣地读一遍,
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
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觉得很不好意
思。从此,我读什幺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蔡元培与北大 关键词: l蔡元培首次在北大演讲时是怎样教育和鼓励北大学生的? 2蔡元培是怎样对北大文科进行改革的? 3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是什幺?课文里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办学 方针? 4蔡元培办平民教育的措施有哪些?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人物蔡元培先生。蔡元培
先生为中国教育事业所作的大贡献,就是对北京大学进行改
革。
1 91 7年,蔡元培先生到北京大学担任校长。在此之前,北京大学的学生大多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对读书毫无兴趣,上大学只是为了做官。蔡元培先生来到北大以后,使北大逐渐
发生了变化。他第一次在全校大会上演说时,就指出读书是
为了研究学问,不是为了做官。他希望北大的学生培养研究学
问的兴趣,养成学问家的品格。他还强调人生的目的是为了尽
叉务,年轻的时候学习是为将来服务社会做准备。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改革,首先从文科入手。他认为文科
的任务是用新思想代替旧思想。他到校不到十天,就聘请陈独
秀担任文学院院长,后来又请了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人来
北大当教授。这批青年教授主张废除文言文,提倡使用白话文,
推动了...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国学大师章太炎趣事 关键词: 其中 l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有好几位,____ 2美国有很多著名的大学,____ 3我有很多朋友,____ 4爸爸送给我很多礼物,____章太炎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他的一
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事业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同时也留下不
少趣事。
六龄童诗
章太炎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庭。1875年初春,章太炎刚满6岁。一天,他的父亲邀请几位好友在家里饮酒作诗。饮酒当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其中有一位老先生酒兴上来,拉着小太炎,让他即景作一首诗。小太炎稍稍思考了一下,大声念道:
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
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
听完他那稚嫩的声音,在座
的客人都拍手称赞!这位老先生立即叫人拿来纸笔,写下了这
首十分珍贵的“六龄童诗”。这首诗现在珍藏于章太炎纪念馆。
考”童子试”
16岁那年,章太炎去参加“童子试”。当时考试的题目是:
论灿烂之大清国。考场上安安静静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许
多考生伏在桌上,苦苦地思考,大写起歌颂清朝政府的文章来。
章太炎坐在那里,想起鸦片...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差不多先生传 关键词: 1.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当时中国有名的人? 2.你知道差不多先生和你我有哪些不同吗? 3.差不多先生是怎么死的? 4.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为什么要给他取个“圆通大师’’的 法号?你知道中国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都知道,他
姓差,名不多,各省各县各村都有叫这名字的。你一定见过他,
一定听别人谈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嘴
上,因为他是很多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
得不很分明;他有两只耳朵,听得不很清楚;有鼻子和嘴,但
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袋也不小,但他的记性
却不很好。
他小的时候,他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
妈骂他,他摇摇头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上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问他:“古城西安在哪一个
省?’’他说在山西。老师说:“错了,是陕西,不是山西。”他
回答:“山西同陕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银行里工作,他既会写又会算,只是总不
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
经理生气了,常常骂他。而他只是笑嘻嘻地赔不是道:“‘千’字
比‘十’字只多了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情,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
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经开走了。他白
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
走同明天走也还羞...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我的老师 关键词: 1她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从来) 2这件衣服质量不错,____。(并且) 3. ,这里的天气也是很好的。(即使) 4.____ ,我们还是另作安排吧。(至于) 5我们很喜欢她的表演, 。(模仿)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
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
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
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
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
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
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
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幺有
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幺会不喜欢她,怎幺会不愿意和她...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傻二哥 关键词: l用下边的词加上“的”组成尽可能多的短语。 热闹—— 有趣—— 好看—— 2用“的”完成句子。 这是我的书包, 一。 今天我买7很多菊花,____。 3用“很”改写下列句子。 我把这本书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他对我说的话非常感兴趣。 他不太赞成我自己开车出门。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容易了。我的童年是在天津度过的。那时,天津是一个热闹的工业
城市,天津人又有爱玩爱唱的传统。
那时的天津,好像到处都是音乐,连做小买卖的吆喝声,都
是有腔有调的。比如有一个卖药糖的,他的吆喝就很讲究:“卖
药糖啊!吃块糖消愁解闷儿,一块就有味儿。吃块药糖心里顺,
含着药糖你不图。吃块药糖精神爽,胜似去吃‘便宜坊’。吃块
药糖你快乐,比吃包子还解饿……”
这个卖药糖的,当时不过十五六岁。他非常聪明,会做很
多活,会修锁、修鞋、修车、修灯,差不多什幺都会修。东西
坏了,交到他手里,几下就好了。他还有一个特点:爱帮人忙,
一帮就帮到底,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由于他这股傻劲儿,人
家忘了他的聪明,给他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他傻二哥!说他
“傻灵傻灵”的。
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一套专用的衣服:白布上衣,黑色
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
子。瓶口上有一个很亮的铜盖子,可以打开一半儿。围着瓶子,
还装了一些靠电池发亮的小灯泡。瓶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药糖。
瓶子旁边挂着一把钳子,是为了夹糖用的,不用手拿,表示卫
生...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闯市场的温州人 关键词: l改革开放给温州带来了什么变化? 2早期的温州经济有什么特点? 3温州人生产的鞋怎幺样? 4人们怎幺评价温州人?温州,位于浙江的南部山区。那里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
地方,人多地少,交通不便,又缺少自然资源。但是,随着中
国的改革开放,温州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在短
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城
市。
早期的温州以大大小小的家庭工厂闻名。他们生产的是一
些小商品,像纽扣、标牌等。这些小商品,国营大厂不愿生产
而市场上又十分需要。例如温州的桥头镇,曾经是中国大的
纽扣市场。这里家家办厂,户户开店,生产的纽扣销往全国各
地。“小商品,大市场”是温州开始创业时期的突出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温州的家庭工厂遇到了挑战。以制鞋业
为例,在90年代以前,这里的皮鞋大多是采用锤子榔头敲敲打
打的方式,从各个家庭里生产出来的。为了以低价保住市场,他
们就尽量想办法降低成本,常常用质量差的材料欺骗消费者,
结果出现了穿不到一天就坏了的“晨昏鞋”。1987年10月,在杭
州,商家和消费者点起一把大火,愤怒烧毁了温州的皮鞋。从
那以...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司马光中国古代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有
的做游戏,有的爬树。突然,大家听到
"扑通"一声。原来,树下有一个大水缸,
有个小朋友不小心从树上掉到水缸里了。
水缸又大又深,...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曹 冲 称 象一千多年前,中国有个大 官 ,叫 曹 操。
一 天 , 有 人 从 南 方 用 船 运 来 一 头 大 象 。
曹操知道了,就带着儿子曹 冲和 官 员们一起去河边看大 象 。
这 头 象 又 高 又 大 , 身 子 像 一 面 墙 ,腿像四根柱子。
大家边看边说: "这么大的象 能 有 多 重 呢 ?" 曹 操 问 :
" 谁 有 办 法 把这头大 象 称 一 称 ?"有人说: "上哪儿去
找这么大的 秤 呢?"有人说: "就是有这么大 的 秤 ,
也 没 有 人 抬 得 动 它 。" 还 有 人 "要是把大 象 ...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普林斯顿的老人1953 年 夏 天 , 在 美 国 普 斯 顿 大 学 的
校园里,每天清 晨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白
发老人坐在一条长 椅上,向一个小女孩讲解数学题。
这个小女孩十二岁,每 天清 晨 上学 时
都 经 过 这 里 。 老 人 是 大 科 学 家 爱 因 斯 坦 。
他们两人天天在这里 相 遇,时间一长就熟
了。不知 情 的人还以为他们是爷爷和孙女
呢 。 他 们 有 时 在 讨 论 问 题 , 有 时 在 说 笑 ...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李时珍李时 珍 是中国明代著 名的医学家和药
物 学 家 。 他 的 父 亲 是 个 医 生 , 给 穷 人 看
病 常 常 不 收 钱 。 李 时 珍 从 小 就 决 心 当 医
生 , 给 穷 人 看 病 。 因 为 那 时 人 们 看 不 起
当医生的,所以父亲不同意。但是,李时
珍 的 决 心 一 直 没 有 改 变 。 他 处 处 留 心 学
习,在父亲给人看病时暗暗地记下了许多药方。
有一 次 , 父 亲 给 人看 完 病 , 一 时 想 不
出合适的药方,心里很 着 急。这时,李时
珍 在旁边轻轻地说出了一个药方。父亲听
了很高兴,就给病人开...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屈 原在两千三百多年前,中国有一位著名的爱
国诗人叫屈原,他一生写了许多爱国的诗
篇 。 直 到 今 天 , 这 些 诗 篇 还 深 人 们 喜
爱,他的爱国精神还被人们称 颂 。
屈原 是 当时 楚 国 的 一 位 大 臣 , 他 非常
热爱自己的国家, 希望自己的祖国繁荣富
强。他多次向楚王提出自己的 政 治主张,
却 到了楚王和另外一些大 臣 的反对,还被赶出了都城。
后 来 , 屈 原 在 六 十 二 岁 那 一 年 , 看 到
自 己 的...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白衣天使南 丁 格 尔 出 生 于 英 国 一 个 富 有 的 家
庭 。 她 青 少 年 时 代 就 很 爱 学 习 , 见 多 识
广,除了英语之外,她还能说法语、 语和意大利语;
音乐、美术她都学过;她还
跟父母到过许多地方。
她 还是 孩 子 的 时 候 , 就 经 常 跟 着 大 人
去医院看望病人。她看见那么多病人在
苦 , 心 里 非 常 难 过 , 于 是 产 生 了 一 个 愿
望,长大以后当一名护士,帮助病人解除痛苦。
南 丁 格 尔 去 国 和 法 国 学 习 护 理 专
业 ,毕 业 后 回 英 国 从 事 护 理 作 。在 一 次
战 争中 ,许多 战...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聂 耳聂 耳 是 中 国 著 名 的 作 曲 家 , 原 名 聂 守
信。他出生在云南一个医生的 家庭里, 从
小就喜欢唱歌,也爱听别人唱 歌,他一 首
歌曲听上两遍就会唱了。人家 说他的耳 朵
特别灵,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聂耳"。
聂耳学习非常刻苦,练起琴来 常常忘记 吃 饭和休息。
有 一 天 晚 上 , 他 到 湖 边 去 练 琴 , 忘 记
了时间,不知不 地练了一夜。第二天上
午回到家,母亲问他: "昨天夜里你去哪儿
了 ?" 聂 耳 说 :" 我 拉 了 一 夜 小 提 琴 。" 母
亲心 疼 地说 : " 那也不 能不 睡 啊。"聂 耳
"妈妈,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白天的天的_
时间不够用啊!"
还 有 一 ...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孙中山的故事孙中山出生 186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
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
饭的钱都没有了。 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四十英镑,
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
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算了,
先生也许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
"等一下,我再来敲敲试试。"一个男同学说。他用...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月光奏鸣曲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1770
年12月17日出生 德国。由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
就表现出音乐天才。长大以后,他非常刻苦,年纪轻轻就写
了很多音乐作品,名气越来越大。
一天傍晚,贝多芬出外散步。天黑了,月亮出来了。
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大地。突然,他被一阵钢琴声吸引住。他
仔细一听,原来钢琴声是从一座低矮破旧的小屋里传出来
的。他走到小屋门口,琴声忽然停住了。贝多芬听见屋里有
人说话。一个姑娘说:"贝多芬的这支曲子真难弹,要是能
听一听他是怎么弹的,那该多好啊!"一个小伙子说:"是
啊,可是我只是个做鞋的,收入太低,音乐会的票太贵了,
我们买不起。不过,我一定努力工作,等我们有了钱,...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东郭先生和狼东郭先生赶着驴在路上走,驴背上驮着一口袋书。
忽然,后面跑来一只狼,慌慌张张地对东郭先生说:
"好心的先生,救救我吧!打猎的骑着马追来了,让我在你
的口袋里躲一躲吧!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东郭先生看见狼那可怜的样子,想了想说:"好吧。"
东郭先生把口袋里的书倒出来,让狼钻进口袋,又在口袋里
放了一捆书,然后把口袋扎了起来,把它驮在了驴背上。
打猎的追上来了,问东郭先生:"先生,刚才有只狼
跑过来,您看见没有?"东郭先生说:"没有啊,前面还有
一条路,狼也许从那条路逃走了。"打猎的一听,就向前追
去了。
过了一会儿,打猎的走远了,狼在口袋里喊:"先生,
打猎的走远了吧?快放我出去吧。"东郭先生把狼从口袋里
倒了出来。狼出来后,前...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徐悲鸿的故事20 世纪 20 年代,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人们常常可
以看见一位中国青年在那里刻苦地临摹油画。有时他一画就
是十几个小时。这位勤奋的中国青年,就是徐悲鸿。
徐悲鸿从小就非常喜欢美术,九岁开始跟父亲学中国
画,这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一次,父亲的
一个朋友从法国回来,带来了巴黎卢浮宫的许多名画复制
品。徐悲鸿被这些名画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盼望能早日去
黎亲眼看看这些名画。
1919 年,徐悲鸿 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来到法国巴黎
的卢浮宫,这里的艺术品使他着了迷。他白天或者去学校上
课,或者去博物馆临摹名画,...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郑和远航郑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航海家。从1405年到1431年, 赠佻灶
他率 船队七次远渡重洋,到过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印度,
远到过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的许多国家。
郑 和带 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大的船队。每次远航
的船队,都由六十多艘"宝船"组成。有的"宝船"很大,
长146米,宽60米,可以装下几千吨货物,同时还可以 乘
坐上千人。每次远航的船队有船员两万多人,其中有水手、
医生、工人,还有骑兵和战马。
1405 年 6 月, 郑 和 一次远航时,苏 州 的百姓都到江
边来看船队出海。62艘"宝船"披红挂彩,在江面一字排
开。在礼炮声中,"宝船" 乘 风破浪,驶向大海。船队经
过中国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绕过印度半岛,访问了二十
多个国家。在远航中,哪怕风...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达尔文1809 年 2 月 12 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他的祖父是一位
医生、诗人和动物学家。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很有名的
医生。
他们家门前有一个很大的花园。花园里果树成行,鲜花
盛 开,十分 人喜爱。达尔文的妈妈喜欢种花。夏天的夜
晚,达尔文常常跟妈妈在一起,专心听妈妈讲述种花的知识。
有一次,达尔文看到花园里的玫瑰花开了,就伸手去
摘,哪知道花没摘到,手倒被刺破了。他赶快去找妈妈。妈
妈一边给他挑手上的刺,一边对他说:"玫瑰花是好看,不
过有刺。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刺伤,以后你不要再去摘它了。"
接着,妈妈又给达尔文讲了许多关 花的知识。达尔文听了,连连点头。
花园里还有很多小鸟和昆虫,达尔文...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孔子求教孔子是中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也是人类
历史上有名的大学者。千百年来,他的许多思想和观念一直
被人们所重视和继 承 ,而他好学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
教的作风,更为历代人们所颂扬。
孔子总是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他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所以他经常向人请教学问,跟人学习礼仪,甚
至向一个只有七岁的小孩虚心求教。他谦虚好学的精神实在
令人感动。
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来到了陈国。
陈国的国王想考考他,便拿出一颗九曲明珠,对孔子说:
"听说你很有学问,自然也很聪明。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
丝线穿过这颗珠子?"九曲明珠,...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杨振宁获奖1957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 奖 授
奖仪式上,手捧鲜花的杨振宁夫妇,分别由瑞典国王和王
后陪同,在人们的热烈掌声中,步入宴会大厅。
杨振宁1922年出生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他自少年时
代起就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1938年,他刚满16
岁就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成为一名少年大学生。1946
年,他留学美国,成为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1948年
获得博士学位,然后留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1956年, 杨 振 宁和也是来自中国的李政道博士合作,
经过大胆设想,反复试验,严密论 证 ,提出了粒子物理学
的新理论,为物理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从而双双获得
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 奖 ,为中国人争了光。作为1901年诺
贝尔奖设置以...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人物故事 标题:总统道歉林肯是美国 十六届总统。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小学毕
业后,父亲就不让他读书了。林肯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
通过刻苦自学,读了许多法律、文学和历史等方面的书,并
成为一名律师。
后来,林肯参加了美国总统竞选。他那既风趣又朴实的
讲话,深得民心。有一次,他站在马车上发表竞选演说。他
说:"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可以告诉你们,我有一
位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
室,里面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上
面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很长,不会发
福。我实在没有什么,有的只是你们。"他的演说受到了听
众的热烈欢迎。后来,他终 成为美国 十六届总统,并受
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儿童故事 标题:小猫种鱼 关键词: 农民把玉米种在地里。 大卫把笔放在文具盒里。 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 你把衣服 在____。 妈妈把____一在____。 把 在_ ___。农民把玉米种在地里。到了
秋天,收了很;玉米。
农民把花生种在地里。到了
秋天,收了很多花生...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儿童故事 标题:小猴子下山 关键词: 小猴子抱着大西瓜往回走。 小云背着书包去上学。。 丹尼拉着风筝线向前跑。 __拿着球拍往学校走。 爸爸领着妹妹____。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它
走到一棵桃树底下,看见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
就爬上树去摘桃子。
小猴子棒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
地里。它.…。。
里的西瓜圆,就扔:去摘西瓜。
小猴子...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儿童故事 标题:灰姑娘很久以前,有个小姑娘,妈妈死后,爸爸给她找了一个
后娘。后娘带来两个自己的女儿。这母女三人的心 肠 可坏
了,她们常常欺负小姑娘。不久,小姑娘的爸爸也死了。
后娘说小姑娘长了一副丑相,就把她赶到厨房里去住。
从此,小姑娘穿着破衣服、木拖鞋,天天挑水做饭、打扫屋
子、倒垃圾 从早做到晚,身上沾满了灰,大家就叫她
"灰姑娘" 。
后娘和她的两个女儿成天好吃懒做,还常常为了争夺新
衣服打得头破血流。然后,她们就拿灰姑娘出气,要她补撕
破了的衣服,收拾打碎了的瓶子??灰姑娘手脚勤快,心地
善良。后娘每天给她一点儿吃的,她还常常省下来,分给讨
有一次,国王举行舞会,邀请全国的姑娘们参加,为王
子挑选未婚妻。后娘的两个女儿为了能让王子选中,打扮得十
分艳丽。后娘陪着两个女儿参加舞会,就吩咐灰姑娘留在家里。
母女三人走了以后,忽然有人敲门。灰姑娘开门一看,
原来是常来讨饭的老奶奶。老奶奶问灰姑娘为什么不去参加
舞会,灰姑娘说:"我的衣服又脏又臭,怎么能去呢?"
老奶奶说:"别担心,我 你。"说着,她举起手 杖 ,
对着灰姑娘一指,灰姑娘全身立刻换...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儿童故事 标题:白雪公主从前有个公主,皮肤像雪一样白,人们叫她白雪公主。 她生下不久,王后就生病死了。过了一年,国王又娶了一个王后。王后长得很美,但脾气不好。她不喜欢人们说还有人
比她更美。 白雪公主渐渐长大了,也长得更美了。一天王后问她的魔镜:"谁美?" 魔镜说:"白雪公主美!"王后生
气了,非常痛恨白雪公主。 是,她叫一个猎人把白雪公主 带到森林里,企图杀死她。可是猎人很同情白雪公主,就把
她放了。
白雪公主在森林里不停地奔跑。傍晚,她走进一 幢 小
房子。房子里有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着七套小餐具。白雪
公主吃了一点儿东西,就躺在一张小床上睡着了。
天黑了,房子的主人———七个小矮人回来了。他们点起
小油灯,发现了白雪公主,惊讶地喊道:"天哪!这孩子真
美呀!"
第二天早晨,七个小矮人听说了白雪公主的身世和遭
王后又问魔镜:"谁美?"魔镜说:"住在七个小矮
人那里的白雪公主比你美一千倍呢!"王后 了一跳,更想 害死白雪公主了。她装扮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七个小... -
话题:三类/教育类/故事教育/儿童故事 标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天下着雪,又快黑了,冷极了。这是一年的后一天—— —
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夜晚,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
街上走着,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装着
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
火柴。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
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冻得缩成一团。她不敢回家,因为
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分钱,她爸爸一定会打她
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家的房顶,虽然大的裂
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是,她从成把的火柴里抽
出一根来,在墙上一擦,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
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
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
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多么暖和,多么舒服啊!哎,怎么回
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
炉不见了,她手里只剩下一根烧过的火柴棍。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照
在墙角,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
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
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
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
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