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共77条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罗汉茶_中药词典L_中医中药网
罗汉茶为胡桃科植物黄杞的叶;清热解毒,生津解渴,解暑利湿;用于脾胃湿滞,胸腹胀闷,感冒发热,湿热泄泻,疝气腹痛。
【中药名称】罗汉茶 【中药学名(拉丁名)】ENGELHARDIAE ROXBURGHIANAE FOLIUM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胡桃科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黄杞的叶。 【入药部位】叶 【采收加工】春、...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羊角_中药词典Y_中医中药网
羊角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角;用于小儿发热惊痫,风热头痛,烦躁失眠,肿毒。
羊角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或绵羊Ovis aries L.的角。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主产山东、东北、四川、广西等地。 【中药名称】羊角 【中药学名(拉丁名)】CAPRAE SEU OVIS CORNU 【所属功效类】平肝息风药 【科属】动物药 【分布区域】主产山东、东北、四川 【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或绵羊Ovis aries L.的角。(《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本品为牛科动物山羊 Capra hircus (Linnaeus) 或绵羊Ovis aries (Linnaeus)的角。(《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分布产地】 主产山东、东北、四川、广西等地。 【入药部位】动物 【采收加工】 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屠宰羊时,收集羊角,除去杂质,洗净,风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性状】 山羊角:本品多呈长圆锥形而偏扁,较直,长18-20cm,基部直径3-4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中部微弯,角尖外上方弯曲呈“S”字形,表面光滑,略透明。环脊间距约1cm,角尖部位无环脊;基部无骨塞,呈筒状。表面灰黑或灰白色,不透明,背侧呈纵沟状,有轻微隆起的环脊约10个,间距0.5-1.0cm。基部骨塞多圆形,无锯齿状嵌合。气微,味淡。 绵羊角:体形较大,弯曲呈螺旋状。不透明,表面黄白色,基部至角尖均具多数纵线纹或裂纹,约在角尖2/5以下具波状环棱20-35个,环棱间距不规则,且环棱有的突起明显,有的隐约可见,角的螺旋内侧较薄,具棱。基部锯口三角形。骨塞中央有近似倒圆锥而稍弯曲的管腔凹下,管腔中间被一骨质薄片分隔成2个腔,质坚硬,...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羊蹄根_中药词典Y_中医中药网
羊蹄根为蓼科植物羊蹄的干燥根;凉血止血,杀虫治癣;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崩漏,疥疮,顽癣,头风白屑。
羊蹄根为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根。栽种2年后,9-11月当地上叶变黄时,挖出根部,鲜用或切片晒干。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四川等地。 【中药名称】羊蹄根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RUMICIS JAPONICI 【别 名】东方宿、连虫陆、鬼目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科属】蓼科 【分布区域】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根。(《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分布产地】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四川等地。 【入药部位】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栽种2年后,9-11月当地上叶变黄时,挖出根部,鲜用或切片晒干。(《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切片,直径1-4cm。表面黄褐色至棕褐色,粗糙,具纵皱纹,有时可见横向突起的皮孔。切面灰黄色至灰褐色,皮部狭,木部宽,可见形成层及放射状纹理。质坚硬。气微,味涩,后稍苦。(《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性味归经】苦、微涩,寒。归心、肝、大肠经。(《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药材功效】凉血止血,杀虫治癣。(《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药材主治】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崩漏,疥疮,顽癣,头风白屑。且有缓泻作用。(《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患处。(《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用药禁忌】《本草汇言》:“脾胃虚寒,泄泻不食者切勿入口。” 【贮藏保存】置干燥处。(《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稍许,置滤纸上,滴加氢氧化钠试液,滤纸即染成红色。(《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中药配伍】 1.治大便卒涩结不通:羊蹄根一两(锉)。以水一大盏,煎取六分,去滓,温温顿服之。(《圣惠方》) 2.治产后风秘:羊蹄根锉研,绞取汁三、二匙,水半盏,煎一、二沸,温温空肚服。(《本草衍义》) 3.治赤白浊:羊蹄根每用三钱至五钱。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4.治湿热黄...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老秋蝉_中药词典L_中医中药网
老秋蝉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干燥成虫全体,清热,熄风;用于小儿惊悸,夜啼。
老秋蝉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干燥成虫全体。6-7月间捕捉,捕后蒸死,晒干。主产于华北。 【中药名称】老秋蝉 【中药学名(拉丁名)】CICADA 【别 名】鸣蝉、秋蝉、蜘蟟 【所属功效类】平肝息风药 【科属】动物药 【分布区域】主产于华北。 【来源】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干燥成虫全体。(《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炸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的干燥成虫全体。(《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分布产地】主产于华北。 【入药部位】动物 【采收加工】 6-7月间捕捉,捕后蒸死,晒干。(《中药大辞典》) 6-7月间捕捉,略蒸,晒干。(《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药材性状】 本品体长3-5cm,宽约2cm,外表面大部分呈黑色,腹面各部边缘呈淡黄褐色,有光泽。头部宽扁,复眼1对,椭圆状球形,黄褐色,半透明。胸背部具翅2对,透明,翅脉明显,淡黄褐色,多数已破碎。胸腹部上端具足3对,多断落。雄虫下端有1对心形鸣器,雌虫无鸣器,腹部较小,有产卵器。尾端呈三角状钝尖,背部和腹部均可见环节。体轻,质脆。气腥。(《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本品体长3-5cm,宽1.5-2cm,背面棕黑色,腹而黄褐色,有光泽,头部横宽,与胸部等宽,复眼一对横生突出,触角位于复眼前方,多已脱落,前胸背板矩形,但在两侧后缘向内斜入,中胸背板发达,有二个中央线状淡赤褐色的锥形斑,后端有一“X”形隆起。翅两对,翅脉显明,前后翅基部均棕色,端半部透明。足三对,多已脱落,仅基部残留。腹盖和腹节中心棕色,外缘黄褐色。体轻,气微。(《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版》) 【性味归经】 咸、甘,寒。归肝、肺经。(《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味咸,甘。性寒。(...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腊肠果_中药词典L_中医中药网
腊肠果为豆科植物腊肠树的干燥成熟果实;甘、微辛,凉;清肝热,解毒,消肿,攻下。
腊肠果为豆科植物腊肠树Cassia fistula Linn.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熟时采收,晒干。产我国南部和西南部。
【中药名称】腊肠果
【中药学名(拉丁名)】FRUCTUS CASSIAE FISTULAE
【所属功效类】泻下药
【科属】豆科
【分布区域】产我国南部和西南部。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腊肠树Cassia fistula Linn.的干燥成熟果实。(《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分册》)
【分布产地】产我国南部和西南部。
【入药部位】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冬季果熟时采收,晒干。(《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分册》)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完整者长30-50cm,直径1.5-2.5cm,顶端尖,基部有短果柄。表面暗褐色至黑褐色,平滑而带光泽,具不甚明显的环形浅槽,腹背两缝线明显。质坚,可折断,断面具黄棕色横隔。每两隔间各具种子1粒。种子周围的果肉红白色或黄绿色至黄褐色。种子由短线状珠柄附着于腹缝线上,常脱落。种子呈卵圆形...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自消容子_中药词典Z_中医中药网
自消容子为豆科植物大猪屎豆的种子;抗癌,止血,杀虫。
自消容子为豆科植物大猪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的种子。8-11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再晒干后取种子,晒干。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湖北等地。
【中药名称】自消容子
【中药学名(拉丁名)】SEMEN CROTALARIAE ASSAMICAE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豆科
【分布区域】产于广东、广西、云南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大猪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的种子。(《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湖北等地。
【入药部位】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8-11...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萱草花_中药词典X_中医中药网
萱草花为百合科植物黄花菜或萱草的干燥花蕾;利水渗湿,清热止渴,解郁宽胸;用于小便赤涩,烦热口渴,胸闷忧郁。
萱草花为百合科植物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或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L.的干燥花蕾。多于7-8月间,花蕾未开放前采摘,晒干。萱草主产于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等地。黄花菜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安徽。
【中药名称】萱草花
【中药学名(拉丁名)】FLOS HEMEROCALLIS
【别 名】忘忧草、金针菜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科属】百合科
【分布区域】萱草主产于湖南、福建、江西、浙江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或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L.的干燥花蕾。(《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L.或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的干燥花蕾。(《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分布产地】萱草主产于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等地。黄花菜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安徽。
【入药部位】花
【采收加工】多于7-8月间,花蕾未开放前采摘,晒干。(《上海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呈细长棒形,长6-15cm,直径3-5mm,上半部略膨大,下半部细柱状。外表淡黄褐色至黄褐色,顶端钝尖,基部着生短梗;花被管长3-5cm,花被裂片2轮,每轮3片;雄蕊、雌蕊均被包裹于花被裂片内。质柔...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藏茵陈_中药词典Z_中医中药网
藏茵陈为龙胆科植物川西獐牙菜的全草,主治急性黄恒型和非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水肿。
藏茵陈为龙胆科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的全草。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产于西藏。 【中药名称】藏茵陈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SWERTIAE MUSSOTII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科属】龙胆科 【分布区域】产于西藏。 【来源】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的全草。(《中药大辞典》)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的干燥全草。(《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分册》) 【分布产地】产于西藏。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中药大辞典》) 秋季花期采收,晾干。(《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分册》) 【药材性状】 根呈圆锥状,表面淡黄色或土黄色,纤维质,易折断,断面不平整,类白色。茎近四棱形,粗细不等,有节,节上有腋生的对生枝,淡绿色至淡黄色。叶片多脱落破碎,完整叶片长矩圆形或披针形,长1-5cm,先端钝尖,基部渐狭,全缘。花皱缩,淡黄色至淡蓝色,花冠4或5深裂,气清香,味苦。(《中药大辞典》) 本品根呈圆锥状,表面淡黄色或土黄色,易折断,断面不平整,类白色。茎近四棱,粗细不等,有节,节上有对生的枝,淡绿色至淡黄色。叶片多脱落破碎,完整叶片长1-5cm...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裸花紫珠_中药词典L_中医中药网
裸花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的干燥叶,用于衄血,咳血,吐血,便血,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水火烫伤,疮毒溃烂。
裸花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中药名称】裸花紫珠 【中药学名(拉丁名)】FOLIUM CALLICARPAE NUDIFLORAE 【别 名】赶风柴、节节红、饭汤叶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科属】马鞭草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的干燥叶。(《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入药部位】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叶柄长 0.5-3cm,被星状毛。叶常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矩圆形,长6-8cm,宽4-8cm;顶端短渐尖至渐尖,基部钝或稍圆形,边缘具疏齿,微波状或近全缘。上表面墨绿色或褐绿色,下表面密被浓厚的黄褐色星状毛。侧脉羽状,小脉近平行,与侧脉几成直角。气微香,味涩、微苦。(《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苦、微辛,平。归脾、胃、肝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散瘀止血,解毒消肿。(《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用于衄血,咳血,吐血,便血,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水火烫伤,疮毒溃烂。(《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9-30g,水煎服或制成浸膏。外用适量,煎洗或涂敷患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置干燥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灰棕色。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叠生星状毛,大多碎断,中轴直径18-30μm,壁厚,非木化。完整者1-10余轮。每轮1-7个细胞;另一种1-4细胞,末端有分...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西红花_中药词典X_中医中药网
西红花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拼音名】Xī Hónɡ Huā
【英文名】STIGMA CROCI
【别名】藏红花、番红花
【来源】本品为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
【性状】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剌激性,味微苦。
【鉴别】
(1) 本品粉末橙红色。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壁薄,微弯曲,有的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柱头顶端表皮细胞绒毛状,直径26~56μm,表面有稀疏纹理。草酸钙结晶聚集于薄壁细胞中,呈颗粒状、圆...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野蔷薇根_中药词典Y_中医中药网
野蔷薇根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或小果蔷薇除去须根的干燥根,祛除风湿,活血通络,缩尿,敛疮;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尿频遗尿,烫伤。
野蔷薇根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或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除去须根的干燥根。秋季挖根,切片晒干。全国各地均产。
【中药名称】野蔷薇根
【所属功效类】祛风湿药
【科属】蔷薇科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产。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或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除去须根的干燥根。(《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分布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入药部位】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秋季挖根,切片晒干。(《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的切片,直径0.5-2cm。表面棕色至深棕色,具纵皱纹,有时可见须根痕。切面淡黄棕色至淡棕色,类圆形者可见放射状纹理。质坚硬。气微,味淡。(《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脾、胃、肾经。(《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药材功效】祛除风湿,活血通络,缩尿,敛疮。(《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药材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尿频遗尿,烫伤。(《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用法用量】9-15g;外用适量。(《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贮藏保存】置干燥处。(《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中药配伍】
①治关节炎,半身瘫痪,月经不调,小便失禁,白带,口腔糜烂:野蔷薇根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小儿遗尿,老人尿频,妇女月经过多:鲜蔷薇根一两。炖瘦猪肉吃。
③治习惯性鼻衄:蔷薇根皮二两。炖母鸡服。每周一次,连服三周。
④治夏天热疖:鲜蔷薇根三两。煎水代茶。(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烫伤(未破者):倒钩刺根、斑鸠毛各等量。煨水洗伤处。
⑥治跌打劳伤:倒钩刺根一两。煨水成浓汁,兑酒服。
⑦治吐血或痔疮出血:倒钩刺根一两。煨水服。(⑤方...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香椿皮_中药词典X_中医中药网
香椿皮为楝科植物香椿的树皮或根皮;清热燥湿,止血,杀虫;主治泄泻,痢疾,吐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蛔虫病,丝虫病,疮疥癣癞。
香椿皮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的树皮或根皮。全年均可采,干皮可从树上剥下,鲜用或晒干;根皮须先将树根挖出,刮去外面黑皮,以木捶轻捶之,使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再行剥取,并宜仰面晒干,以免发霉发黑,亦可鲜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中药名称】香椿皮 【中药学名(拉丁名)】CORTEX TOONAE SINENSIS 【别 名】椿白皮、椿皮、春颠皮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楝科 【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的树皮或根皮。(《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入药部位】皮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干皮可从树上剥下,鲜用或晒干;根皮须先将树根挖出,刮去外面黑皮,以木捶轻捶之,使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再行剥取,并宜仰面晒干,以免发霉发黑,亦可鲜用。(《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本品呈半卷筒状或片状,厚0.2-0.6cm。外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纹及裂隙,有的可见圆形细小皮孔。内表面棕色,有细纵纹。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呈层状。有香气,味淡。(《中药大辞典》) 【性味归经】苦、涩,微寒。归大肠、胃经。(《中药大辞典》) 【药材功效】清热燥湿,止血,杀虫。(《中药大辞典》) 【药材主治】主治泄泻,痢疾,吐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风便血,崩漏,带下,蛔虫病,丝虫病,疮疥癣癞。(《中药大辞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或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用药禁忌】泻痢初起及脾胃虚寒者慎服。(《中药大辞典》) 【中药配伍】 ①治休息痢,昼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诸药不效:诃子五钱(去核梢),椿根白皮一两,母丁香三十个。上为细末,醋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陈米饭汤入醋少许送下,五更,三日三服。(《脾胃论》诃黎勒丸) ②治湿气下痢,大便血,白带,去脾胃陈积之疾:椿根皮四两,滑石二两。上为末,粥丸桐子大,空心白汤下一百丸。(《丹溪心法》) ③治小儿疳痢,渴瘦:椿木根(干,末之)、粟米(春粉),以蜜和作丸,服五丸至七丸、十丸,以瘥为度。(《广济方》) ④治脏毒,赤白痢:香椿(净洗刷,剥取皮,日干)为末,饮下-钱。(《经验方》) ⑤治淋浊,白带:椿根白皮二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腹中痞块:香椿白皮二斤(切碎)。入锅内煎水,去渣熬成膏,摊布上,先以姜擦去腹皮垢腻,以火烘热药,贴痞块上,其初微痛,半日后即不痛,俟其自落。或加麝香少许,贴后,周围破烂出水。(《岭南采药录》) ⑦治胃溃疡出血:椿芽木皮烧存性、金银花藤八钱。水煎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鲜葱_中药词典X_中医中药网
鲜葱为百合科植物葱或火葱的新鲜全草;辛,温;归肺、胃经;发表,通阳,解毒,杀虫。
鲜葱为百合科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或火葱Allium ascalonicum L.的新鲜全草。四季采收,洗净,鲜用。其新鲜鳞茎称“葱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中药名称】鲜葱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ALLII FISTULOSI
【所属功效类】解表药
【科属】百合科
【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或火葱Allium ascalonicum L.的新鲜全草。(《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四季采收,洗净,鲜用。其新鲜鳞茎称“葱白”。(《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0cm。鳞茎呈圆柱形,常数颗簇生成束,先端稍大,长短不一,直径3-10mm,白色。表面光滑,具白色纵纹,上端为膜质叶鞘数层,基部有黄白色鳞茎盘;其下簇生多数白色的细须根。质嫩,不易折断,断面白色,不平坦,可见数层同心环纹,并有白色黏液渗出。气清香特异,味辛辣。
火葱:多年生草本,高可达30-40cm。鳞茎呈圆锥形或圆柱形,外层鳞片呈浅红色、紫红色或黄白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发表,通阳,解毒,杀虫。(《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用于风寒感冒,阴寒腹痛,虫积内阻,小便不通,痢疾,肌肤肿痛。(《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10-15g。外用适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药禁忌】表虚多汗者慎服。(《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鳞叶的横切面:葱 上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排列...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鹰不泊根_中药词典Y_中医中药网
鹰不泊根为芸香科植物勒欓的根;辛、苦,微温;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利水消肿。
鹰不泊根为芸香科植物勒欓Zanthoxylum avicennae Lam. DC.的根。秋冬季挖取根,切片晒干。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
【中药名称】鹰不泊根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ZANTHOXYLI AVICENNAE
【所属功效类】祛风湿药
【科属】芸香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勒欓Zanthoxylum avicennae Lam. DC.的根。(《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
【入药部位】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秋冬季挖取根,切片晒干。(《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根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8-3cm或以上。表面黄棕色,具众多深纵沟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横断面栓皮鲜黄色,易碎,较粗的根可见环纹;皮部外侧棕黑色,内侧浅棕色,木部暗黄色。味微苦,麻舌。(《中药大辞典》)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中药大辞典》)
【药材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利水消肿。(《中药大辞典》)
【药材主治】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脘腹疼痛,黄疸水肿,白带,感冒,咳嗽。(《中药大...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鹿茸_中药词典L_中医中药网
鹿茸用于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拼音名】Lù Rónɡ
【英文名】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性状】
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连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
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龙血树叶_中药词典L_中医中药网
龙血树叶清火解毒,除风消疮,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用于贫血,产后体弱多病,心慌惊悸;胃脘疼痛,吐血便血。
【中药名称】龙血树叶 【中药学名(拉丁名)】FOLIUM DRACAENAE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百合科 【分布区域】产云南。 【分布产地】产云南。 【入药部位】叶 【药材性状】本品为粗丝,宽0.5-1cm。上下表面颜色均为绿黄色至棕黄色。平行脉。革质,不易横向折断。气微,味微涩。(《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年版第三册傣族药》) 【性味归经】淡、微涩,平。归心、脾、肾、膀胱经。(《云南省中药材... -
话题:本草/本草C 标题:龙血竭_中药词典L_中医中药网
龙血竭为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或柬埔寨龙血树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
龙血竭为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 C. Chen或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ex Pierre Gagnep.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采取含树脂的木质部,粉碎后用乙醇和乙醚进行提取,经浓缩干燥而成。主产广西、云南、海南。
【中药名称】龙血竭
【中药学名(拉丁名)】DRACONIS RESINA
【别 名】国产血竭
【所属功效类】活血化瘀药
【科属】百合科
【分布区域】主产广西、云南、海南。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 C. Chen或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ex Pierre Gagnep.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分布产地】主产广西、云南、海南。
【入药部位】树脂
【采收加工】采取含树脂的木质部,粉碎后用乙醇和乙醚进行提取,经浓缩干燥而成。(《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性状】为不规则块片或粉末,红棕色至黑棕色,有光泽,有的附有少量红棕色的粉末。质脆,有空隙,微有清香,味淡微涩。嚼之有炭粒感并微粘牙。(《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性味归经】甘、辛、咸,温。归肺、脾、肾经。(《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功效】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妇女气血凝滞,外伤出血,脓疮久不收口。(《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用法用量】3-6g;外用适量,研细末撒或入膏药贴敷患处。(《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贮藏保存】置阴凉干燥处。(《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5g,加三氯甲烷2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