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中医网站的网页,清洗建库后1200个文本文件,共8大类,127二级小类,29个三级类,约100万字。
共1115条
-
话题:养生/养生格言 标题:古人的长寿养生诗_养生格言_中医中药网
北宋名家程颢的一首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他认为老年人生活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古人养生诗佳作甚多,茶余饭后,细细玩味,十分有趣,对健康长寿也颇有裨益。 人到老年,不管其寿高多少,乐观旷达,就能无忧无虑,内心欢乐。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的一首诗,给了一个启示:“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他认为老年人生活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尊老爱幼 家庭和睦 家庭和睦对老年人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备受艰辛,体衰神伤。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体贴,小儿亲昵,享受天伦之乐。他的《江村》诗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贡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温馨的家庭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才使他晚年在艰难中得到慰藉。 淡泊名利 欣赏美景 修身养性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归田园居》诗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首养神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宋代大儒苏东坡因守正不阿,屡遭贬谪,身心交瘁,未老先衰。他倾注于养生之道,在《步月理发而寝》一诗中曰:“羽虫见月争翾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人霜蓬根。”他的健身术是游乐多行走,闲步发常梳,以促进肌体气血和顺通畅。被誉为“一代文星兼... -
话题:养生/养生格言 标题:五脏五季养生歌_养生格言_中医中药网
春季到来万物生,肝气疏泄百事顺,健康绿道绕芳甸,桃红垂柳飘笛声。
春季到来万物生,肝气疏泄百事顺, 健康绿道绕芳甸,桃红垂柳飘笛声。 乍暖还寒易伤身,捂春保温古有闻, 顺应天时常添衣,勤晒被褥病不生。 夏季到来万物长,心脉通调精神爽, 炎夏暑热忌急躁,心平气和体安康。 盛夏养阳不能忘,生姜代饮温中阳, 消暑解渴多饮水,常服薏米绿豆汤。 长夏时节湿气重,健脾化湿首当冲,... -
话题:养生/养眼明目 标题:中医护眼的常用保健方法_养眼明目_中医中药网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其中以肝血和肾精重要。眼睛是身体的能源消耗器官,因此中医有“久视伤血”的说法,而中医又有肝肾同源或精血同源的说法,所以久视也伤精。
中医眼科经典《审视瑶函》说:“内则清心寡欲,外则惜视缄光”,“心清则火息,欲寡则水生,惜视则目不劳,缄光则膏常润,脏腑之疾不起,眼目之患即不生,何目疾之有哉”! 我们的眼睛要发挥正常视物的生理功能,需要靠全身脏腑来供给能量,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其中以肝血和肾精重要。眼睛是身体的能源消耗器官,因此中医有“久视伤血”的说法,而中医又有肝肾同源或精血同源的说法,所以久视也伤精。 当我们的眼睛出现干涩、不耐久视、迎风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都是在警示我们:机体精血亏虚,不足以濡养双眼了。或通道堵塞,经络阻滞,精血不能输送到眼部了。常见的眼病有干眼症、视疲劳、迎风流泪、白内障等。 干眼症或视疲劳是青少年或上班族人群容易出现的眼部问题。以眼部干涩、有异物感、烧灼感、针刺感、不耐久视、喜闭眼、畏光、眼红、眼痒、流泪、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症为主要表现。迎风流泪和白内障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眼病,前者表现为外出时被风一吹,眼泪就不自觉地流下来,导致眼睛模糊;后者表现为视物模糊,戴眼镜也不能提高视力。 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建议您及时到医院眼科进行相关的眼部系列检查。一旦患上干眼症、视疲劳,可用人工泪液点眼,有助于缓解症状;迎风流泪者,需进行泪道冲洗等眼部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早期白内障患者可以保守治疗,尽量保护现有视功能,若影响到生活、工作时当行手术治疗。 无论是干眼症、视疲劳、迎风流泪还是白内障早期等眼病,均需“三分治,七分养”,在此介绍一些具体的保健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日常防护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坐姿要端正,肩背要挺直,视距要保持。少看手机、电脑、电视、电影,视频终端宜低于双眼水平面,每次看不宜超过40分钟,观看时注意有意识地周期性眨眼;眼疾重症患者观看不能超过半小时,看听结合,甚至能听的尽量少看或不看。 2.多活动颈肩部肌肉,坚持体育锻炼,每日户外活动至少1小时,好2小时。 3.工作、学习间隙,做到精神放松,多闭目养神。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4.不熬夜,早休息。节制性生活。 5.戒烟限酒,忌辛辣刺激和生冷寒凉饮食。 6.减少或避免环境干燥(如使用空调)。 7.女性避免眼部化浓妆。 8.有眼部炎症的患者避免佩戴隐形眼镜。 9.迎风流泪者应注意洗脸或面部按摩时,毛巾或手经过眼部的着力方向应是由下往上,而非由上往下。 按压照海穴和申脉穴 阴跷脉、阳跷脉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 -
话题:养生/养眼明目 标题:去除黑眼圈的三个小贴士_养眼明目_中医中药网
从中医角度来解释,黑眼圈是肾虚导致的。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阳、元阴,为水火之源,阴阳之根。肾又主黑色,如肾虚,那么其色就会外现于皮肤。
现在有很多女性由于工作等原因经常熬夜,第二天不得不带着一对“熊猫眼”去上班,自己苦恼的同时也给同事带来了尴尬。专家推荐几种轻松的按摩手法,叫你摆脱不快,唤回灵动的明眸。
《千金方》言:“肾病其色黑,其气虚弱,吸吸少气,两耳苦聋,腰痛时时失精,饮食减少,膝以下清,其脉沉滑而迟少,为可治,宜服内补散,建中汤,肾气丸、地黄煎。春当刺涌泉,秋刺复溜,冬邪在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抚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强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从中医角度来解释,黑眼圈是肾虚导致的。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阳、元阴,为水火之源,阴阳之根。肾又主黑色,如肾虚,那么其色... -
话题:养生/养眼明目 标题:去除黑眼圈的八个“食疗”方法_养眼明目_中医中药网
黑眼圈和眼部浮肿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导致眼部问题很难根治。在这给您推荐8个用食疗方法来根治黑眼圈和浮肿的办法,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黑眼圈和眼部浮肿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导致眼部问题很难根治。在这给您推荐8个用食疗方法来根治黑眼圈和浮肿的办法,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方法1:准备冷水、鲜奶和纸巾,先将冷水及鲜奶以1:1的比例混合,再用纸巾沾湿,贴在眼睛的下半部15分钟,就可以消除恼人的黑眼圈了。
方法2:用纱布蘸上酸奶,敷在眼睛周围,每次10分钟,眼周的皮肤就能喝饱水,这样有利于抑制黑眼圈。
方法3:把一小杯茶放入冰箱中冷冻约15分钟,然后用一小块化妆棉浸在茶中,再把它敷在眼皮上,能减轻黑... -
话题:养生/养眼明目 标题:四款药膳养护你的眼睛_养眼明目_中医中药网
菊槐绿茶饮可以平肝潜阳,清热明目。可治疗肝阳上亢所致之头痛、眩晕、目赤等症。菊花清热平肝明目;槐花凉血降压;绿茶提神醒脑。故可用于治疗肝阳偏亢之眩晕目赤。
菊槐绿茶饮 【原料】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做法】将上3味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5分钟,每曰饮用数次。 【功效】平肝潜阳,清热明目。可治疗肝阳上亢所致之头痛、眩晕、目赤等症。 附注:菊花清热平肝明目;槐花凉血降压;绿茶提神醒脑。故可用于治疗肝阳偏亢之眩晕目赤。 女贞桑葚煎 【原料】女贞子12克,桑葚子15克,制首乌12克,旱莲草10克。 【做法】将上4味加水适量,水煎去渣取汁,分3次服。加入适量白糖调味更佳。 【功效】滋补... -
话题:养生/养眼明目 标题:头面部美容保健法之明目法_养眼明目_中医中药网
目通于肝,秉性易暴躁者,多闹眼病。年老者大多视力减退。老年人遇劳累或天热时,眼角多见白液点,俗称眼屎。还有迎风流泪,甚者述会有白内障等。明目法,就能防治以上病症的出现。
目通于肝,秉性易暴躁者,多闹眼病。年老者大多视力减退。老年人遇劳累或天热时,眼角多见白液点,俗称眼屎。还有迎风流泪,甚者述会有白内障等。明目法,就能防治以上病症的出现。现按次序,分述于下:
1.擦掌敷目
仰卧,闭目,两手掌对擦36次;这时,两掌微热,两眼睑轻闭,将擦热的两手掌轻轻地放在两眼睑的皮肤表面上,微敷即两掌离去。
2.压、捏两目内眦角
两目仍轻闭,用两手的中指端,压在两个睛明穴上,轻压轻放36次,或50~100次。然后,改以拇、中指,将睛明穴处的眼角上下眼睑捏住提起;继而,将捏提松放。这样,一捏提起,一松放为一次。次数与压放相一致。
3.压、捏目外眦角
操作方法... -
话题:养生/养眼明目 标题:巧施妙招 赶跑黑眼圈_养眼明目_中医中药网
缓解黑眼圈,可以每天用大拇指按压太阳穴和涌泉穴各5分钟,睡前再用热水泡脚,效果更佳。
一觉醒来,发现眼周出现恼人的黑眼圈,这可怎么办呢?给您几个小建议:
双手对搓至热,快速用掌心按压双眼,如此反复十余次,每天数遍,多多益善。
... -
话题:养生/养眼明目 标题:花粉症护眼六大常识_养眼明目_中医中药网
在眼部发生的过敏性结膜炎中,多见的症状是发痒,有的奇痒难忍,其他如流泪、充血和水肿等。
5月是花粉症的高发期,在受累器官中,除了鼻,还有眼。在眼部发生的过敏性结膜炎中,多见的症状是发痒,有的奇痒难忍,其他如流泪、充血和水肿等。不少人为之感到烦恼,特别是电脑和手机使用者更是苦不堪言,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下面告诉你6个护眼新常识,能够有效预防,并缓解症状。 出门戴眼镜 为防眼痒好是戴眼镜,特别是外出时必须要戴。戴眼镜可有效防止花粉进入眼内,哪怕是普通眼镜,也会阻止一半以上花粉入眼。当然,若戴能够遮盖花粉从眼镜上部空隙进入的防护眼镜更好。而且眼镜也是干眼症的有效预防措施,可谓一石二鸟。 戴帽子和穿外套 除眼镜以外,宜穿着光滑的衣服和戴有檐帽子。外面应尽量避免穿着花粉容易附着的毛茸大衣、毛衣以及戴针织帽子等。另外,花粉自上而下会从眼镜上部的间隙侵入,外出时戴有檐帽子也有很好效果。 不宜佩戴隐形眼镜 使用隐形眼镜的人此时宜更换眼镜,以减少... -
话题:养生/养眼明目 标题:辨证祛除黑眼圈_养眼明目_中医中药网
黑眼圈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但是,必须要了解其中所代表的含义,因为,它是健康出问题的一个外部显现。
有的人在眼睛周围有一双乌黑的眼圈,这往往是很苦恼的问题。为何有的人会有黑眼圈呢?其实,黑眼圈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但是,必须要了解其中所代表的含义,因为,它是健康出问题的一个外部显现。 肾虚的人会有黑眼圈 这种黑眼圈是长期出现的,颜色暗黑。同时,神情比较疲惫,精神萎靡不振。这种肾虚,是肾精不足,或者导致肾阳虚者多。这样的人多是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性生活过度,损耗了肾精,肾之黑色就浮越于上,因此双目无神、眼圈发黑。 这种阳虚或者肾精不足之人,除了眼圈黑,还会有哪些症状呢?重要的是精神萎靡不振,总是想睡觉,双目无神。其次是怕冷,四肢清冷,小便清长,腰酸无力,容易出现浮肿,舌质淡白,舌苔白厚,脉迟弱。 曾见过一中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就是面色黧黑,尤其是眼圈很黑,舌淡苔白厚,当人一听说糖尿病,就是一个生地、玄参、花粉、葛根的思路,觉得口渴就是阴虚,就是滋阴,此人用了很多这样的方子无效,后在我的建议下用金匮肾气丸,因为金匮肾气丸就是为肾阳不足创立的方子。后来,他太太告诉我,他的病情明显缓解。 某些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会有黑眼圈,这是因为鼻部与眼部位置比较接近,但是,究其根源,过敏性鼻炎也多是阳气不足引起,所以根源还是肾阳亏虚。 这种肾虚的黑眼圈,吃药调理是第一的,因为病一般比较深了,所以必须服药调理,然后才是改变生活习惯,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瘀血导致黑眼圈 瘀血就是血液循环的状态不佳,而眼周毛细血管非常丰富,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眼部皮肤红细胞供氧不足,静脉血...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冬季的自然界阴盛阳衰,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故养生专家建议,冬季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入冬后,天气转寒,因此“敛阴护阳”的主要内容就是“祛寒就温”。一般来说“进补”是冬季“养阳”的关键,当然这个季节的休闲和精神调养同样不可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1、少出大汗 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2、健脚板 健脚即健身。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还应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3、防犯病 冬季气...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冬日谨防冻疮复发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认为,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损伤阳气,寒凝血瘀而致。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它是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好发于耳部、鼻部、面颊、足跟、手指,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 中医认为,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损伤阳气,寒凝血瘀而致。因此,防止冻疮复发,关键在预防: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流循环,适当冷水洗手、洗脸,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要注意全身及局部的保暖和干燥;适当吃一些防寒保暖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辣椒、川椒、生姜、大蒜等;每...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四季的体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与人体五脏的对应的关系是肝主生、心主长、肺主收、肾主藏。《黄帝内经》中有不少相关的论述,譬如:“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骨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可以说,冬季、肾和敛藏的趋势是互相关联的。 冬季,在自然界,表面上看不到生机,树木枯萎了,动物也冬眠了;其实是生机都潜藏起来了,树木的地上部分枯萎了,但地下的根部蓄积着能量、充满生机,动物的冬眠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保存生命物质。所以“藏”是冬季的特征,此时自然界阳气的运动趋势是下降、潜伏的。与之相应,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冬季补肾是顺应自然界和人体阳气下降潜藏的趋势,补肾的物质可以借助此势顺利地藏到肾中;如果春天补肾的话,补进人体的物质是往肝走的,不容易藏到肾中。所以,不同脏腑要在不同季节补效果才好,四季养生就是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只要冬季将肾补好了,肾中精气藏的充足了,就能保证下一年身体的健康。 冬季如何“养藏”? 《黄帝内经》有关于冬季养生的论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话说的是什么道理呢?在此为您解读一番。 十二脏腑时辰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酉时是补肾佳时辰 肾对应的时辰是酉时,相当于现在24小时制的17点~19点,也就是下午的5点~7点。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单位需要24小时值班,12个人排班则是每人2小时,就是一个时辰。肾排在什么时间呢?就是酉时。所以补肾在酉时好了,这里说的补肾包括服用补肾药物、针灸补肾穴位等。所以想补肾的朋友不妨参照这个时间来做,效果会更好。 冬天,...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冬三月养生的“养藏”之道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四季的体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与人体五脏的对应的关系是肝主生、心主长、肺主收、肾主藏。《黄帝内经》中有不少相关的论述,譬如:“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骨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可以说,冬季、肾和敛藏的趋势是互相关联的。 冬季,在自然界,表面上看不到生机,树木枯萎了,动物也冬眠了;其实是生机都潜藏起来了,树木的地上部分枯萎了,但地下的根部蓄积着能量、充满生机,动物的冬眠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保存生命物质。所以“藏”是冬季的特征,此时自然界阳气的运动趋势是下降、潜伏的。与之相应,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冬季补肾是顺应自然界和人体阳气下降潜藏的趋势,补肾的物质可以借助此势顺利地藏到肾中;如果春天补肾的话,补进人体的物质是往肝走的,不容易藏到肾中。所以,不同脏腑要在不同季节补效果才好,四季养生就是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只要冬季将肾补好了,肾中精气藏的充足了,就能保证下一年身体的健康。 冬季如何“养藏”? 《黄帝内经》有关于冬季养生的论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话说的是什么道理呢?在此为您解读一番。 十二脏腑时辰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酉时是补肾佳时辰 肾对应的时辰是酉时,相当于现在24小时制的17点~19点,也就是下午的5点~7点。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单位需要24小时值班,12个人排班则是每人2小时,就是一个时辰。肾排在什么时间呢?就是酉时。所以补肾在酉时好了,这里说的补肾包括服用补肾药物、针灸补肾穴位等。所以想补肾的朋友不妨参照这个时间来做,效果会更好。 冬天,...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冬至如大年”之说。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史记·历书》中讲“以至子日当冬至,阴阳离合之道行焉”。此时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寒热交争 防疾病 虽然冬季已过去大半,但从气象学上讲,冬至起“九”,将逐步进入一年中冷的数九寒天。 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从五运六气角度看,2018年整体气候变化较大,上半年过山车式气温变化已然印证。今年的冬天不会太冷,因为今年是戊戌年,这个戊,在天干地支中属于火运太过,但同时又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有寒有热,尤其是进入小雪后的这一时段属于运气理论中的“终之气”,客气为太阴湿土,主气太阳寒水,《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此时容易出现大雾天气,因为有寒、有湿,所以短时、局部的寒冷气候还是有可能出现的。 从发病上讲,2018年冬季容易出现肺、肾系统问题。运气因子中有火、有寒,容易出现“民病厥心痛”“心痛”, 寒水克心火时,容易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进入下半年后,临床观察,血压波动大、上火、咳嗽、皮肤瘙痒、过敏出现反复的患者增多,寒热交争,心肾不交,导致焦虑、失眠病人容易病情反复。另外,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终之气”“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风属于木,木克土,会导致胎孕受损,要引起注意。 保护阳气 养精蓄锐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体阳气也是一样,到了冬天阳气要收藏起来,蓄势待发,如果冬天应寒反暖,阳气就收不起来,要注意一些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季养生总原则:“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逆之则...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阴阳交接到节点 养生更要看“运气”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2.22日是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重此节……一如年节”,民间尚有“冬至如大年”之说。 中医学十分注重气化运动,冬至是阴阳气交接的重要节点。《史记·历书》中讲“以至子日当冬至,阴阳离合之道行焉”。此时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寒热交争 防疾病 虽然冬季已过去大半,但从气象学上讲,冬至起“九”,将逐步进入一年中冷的数九寒天。 中医注重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五运六气是自然宇宙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从五运六气角度看,2018年整体气候变化较大,上半年过山车式气温变化已然印证。今年的冬天不会太冷,因为今年是戊戌年,这个戊,在天干地支中属于火运太过,但同时又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有寒有热,尤其是进入小雪后的这一时段属于运气理论中的“终之气”,客气为太阴湿土,主气太阳寒水,《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此时容易出现大雾天气,因为有寒、有湿,所以短时、局部的寒冷气候还是有可能出现的。 从发病上讲,2018年冬季容易出现肺、肾系统问题。运气因子中有火、有寒,容易出现“民病厥心痛”“心痛”, 寒水克心火时,容易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进入下半年后,临床观察,血压波动大、上火、咳嗽、皮肤瘙痒、过敏出现反复的患者增多,寒热交争,心肾不交,导致焦虑、失眠病人容易病情反复。另外,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终之气”“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风属于木,木克土,会导致胎孕受损,要引起注意。 保护阳气 养精蓄锐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体阳气也是一样,到了冬天阳气要收藏起来,蓄势待发,如果冬天应寒反暖,阳气就收不起来,要注意一些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季养生总原则:“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逆之则...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冬日晒太阳 胜似喝参汤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防病健身的效果。
民间有句俗谚“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冬季晒太阳古人叫负暄,也叫负日、负曝,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防病健身的效果。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抱日光下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可见,让孩子常晒太阳能增强体质。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指出:“太阳火除湿止寒僻,舒经络,痼冷,以体曝之,则血和而病去。冬月以旧帛晒,受阳气,覆体,皆能却疾。作酱日晒,受日气多,人食之多补脾胃,久服长生,养生家有服日光法。” 研究表明,日光中含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人体在晒太阳时,在三种光线的照射下,可能产生很多有益的生理作用。紫外线是一种“天然消毒剂”,能够杀死皮肤表面上的细菌,改善体内的糖代谢,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可以调节钙的代谢,促使钙在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递中发挥作用,使肌肉力量增强,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效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紫外线还可以使黑色素氧化,在充足的日照下,可以促进人体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以及性腺素的分泌,这将有效改善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等不良心理。红外线可以增加皮肤的温度,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对皮肤组织生长、关节肿痛的治疗均很有好处;可见光有一定的镇静、止痛、解痉作用。总之,日光浴对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改善睡眠、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等,都是很有帮助的。不过...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冬日晒太阳 胜似喝参汤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防病健身的效果。
民间有句俗谚“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冬季晒太阳古人叫负暄,也叫负日、负曝,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中医认为,冬阳和煦温暖,晒晒背部,可刺激督脉,能振奋人体阳气,疏通经脉,使气血顺畅,收到防病健身的效果。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抱日光下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可见,让孩子常晒太阳能增强体质。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指出:“太阳火除湿止寒僻,舒经络,痼冷,以体曝之,则血和而病去。冬月以旧帛晒,受阳气,覆体,皆能却疾。作酱日晒,受日气多,人食之多补脾胃,久服长生,养生家有服日光法。” 研究表明,日光中含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人体在晒太阳时,在三种光线的照射下,可能产生很多有益的生理作用。紫外线是一种“天然消毒剂”,能够杀死皮肤表面上的细菌,改善体内的糖代谢,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可以调节钙的代谢,促使钙在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递中发挥作用,使肌肉力量增强,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效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紫外线还可以使黑色素氧化,在充足的日照下,可以促进人体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以及性腺素的分泌,这将有效改善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等不良心理。红外线可以增加皮肤的温度,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对皮肤组织生长、关节肿痛的治疗均很有好处;可见光有一定的镇静、止痛、解痉作用。总之,日光浴对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改善睡眠、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等,都是很有帮助的。不过...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阴盛冬季咋保健 中医火灸祛风寒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火灸疗法是从灸法演变而来,不仅运用灸疗的经络热效应,又结合中药外敷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激活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寒冷的冬季也是阴邪盛的时期,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势必会造成寒邪入体,身体抵抗力变低,蕴生各种疾病,对于老人等体虚人群要特别注意固本扶正,防御风寒之邪对人体的侵袭。 火灸疗法 据了解,火灸疗法是从灸法演变而来,不仅运用灸疗的经络热效应,又结合中药外敷法,即无创伤性将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经过穴位渗透于全身腠理,再通过皮肤导入体内,直达病灶,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激活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专家介绍说,进行火灸疗法前要先辨证病情,循经取穴,找出敏感点,敷上特制膏药,再进行火疗。不仅可以通过温热作用使气血畅通,经络阻塞症状得以缓解,而且有利于药物渗透,刺激穴位,疗效翻倍。此外对于治疗虚寒湿型病症,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膝骨...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阴盛冬季咋保健 中医火灸祛风寒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火灸疗法是从灸法演变而来,不仅运用灸疗的经络热效应,又结合中药外敷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激活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寒冷的冬季也是阴邪盛的时期,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势必会造成寒邪入体,身体抵抗力变低,蕴生各种疾病,对于老人等体虚人群要特别注意固本扶正,防御风寒之邪对人体的侵袭。 火灸疗法 据了解,火灸疗法是从灸法演变而来,不仅运用灸疗的经络热效应,又结合中药外敷法,即无创伤性将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经过穴位渗透于全身腠理,再通过皮肤导入体内,直达病灶,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激活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专家介绍说,进行火灸疗法前要先辨证病情,循经取穴,找出敏感点,敷上特制膏药,再进行火疗。不仅可以通过温热作用使气血畅通,经络阻塞症状得以缓解,而且有利于药物渗透,刺激穴位,疗效翻倍。此外对于治疗虚寒湿型病症,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膝骨...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冬季寒风来袭,小心吹“歪”脸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冬季气候寒冷,是面瘫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 20-40 岁的男性居多,病因一般是感染了嗜神经、带状疱疹等病毒,又在过度劳累或面部长期吹风等因素下而诱发。
寒风能够将脸“吹”歪,这个说法似乎不可思议。然而每年冬季,在很多人的脸上却验证了这一说法:口鼻歪斜、流口水,连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都无法完成。这原来就是“面瘫病”。那么人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冬季气候寒冷,是面瘫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 20-40 岁的男性居多,病因一般是感染了嗜神经、带状疱疹等病毒,又在过度劳累或面部长期吹风等因素下而诱发。对此,我们认为,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防范疾病入侵的好保障,因此建议大家在寒冷季节休息好,并做好保暖措施。 面瘫患者应该尽早就医,好在三天内就诊,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出现面瘫后遗症,如面部歪斜、面肌痉挛等。治疗越早,效果也就越好。目前,临床上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经及时正规治疗,完全治愈率可达到75%~85%,一般治愈后不会复发。 此外,面瘫病人可在面瘫治疗一周后配合自我护理,促进疾病恢复: 睡前用湿热毛巾敷患侧面部 20 分钟。 先用手掌自患侧外眼角向耳上方平推 50-100 次,再用手掌自患侧口角向外耳道方向平推 50 -100 次。 对照镜子做皱眉、抬额、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每次练习 2-3 分钟,每日练习 2-...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冬季寒风来袭,小心吹“歪”脸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冬季气候寒冷,是面瘫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 20-40 岁的男性居多,病因一般是感染了嗜神经、带状疱疹等病毒,又在过度劳累或面部长期吹风等因素下而诱发。
寒风能够将脸“吹”歪,这个说法似乎不可思议。然而每年冬季,在很多人的脸上却验证了这一说法:口鼻歪斜、流口水,连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都无法完成。这原来就是“面瘫病”。那么人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冬季气候寒冷,是面瘫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 20-40 岁的男性居多,病因一般是感染了嗜神经、带状疱疹等病毒,又在过度劳累或面部长期吹风等因素下而诱发。对此,我们认为,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防范疾病入侵的好保障,因此建议大家在寒冷季节休息好,并做好保暖措施。 面瘫患者应该尽早就医,好在三天内就诊,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出现面瘫后遗症,如面部歪斜、面肌痉挛等。治疗越早,效果也就越好。目前,临床上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经及时正规治疗,完全治愈率可达到75%~85%,一般治愈后不会复发。 此外,面瘫病人可在面瘫治疗一周后配合自我护理,促进疾病恢复: 睡前用湿热毛巾敷患侧面部 20 分钟。 先用手掌自患侧外眼角向耳上方平推 50-100 次,再用手掌自患侧口角向外耳道方向平推 50 -100 次。 对照镜子做皱眉、抬额、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每次练习 2-3 分钟,每日练习 2-...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冬季养阳是关键 起居养生8要点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冬季的自然界阴盛阳衰,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故养生专家建议,冬季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入冬后,天气转寒,因此“敛阴护阳”的主要内容就是“祛寒就温”。一般来说“进补”是冬季“养阳”的关键,当然这个季节的休闲和精神调养同样不可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 1、少出大汗 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2、健脚板 健脚即健身。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还应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3、防犯病 冬季气... -
话题:养生/冬季养生 标题:冬日谨防冻疮复发_冬季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中医认为,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损伤阳气,寒凝血瘀而致。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它是由于气候寒冷、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局部皮肤产生的一种异常炎症反应,好发于耳部、鼻部、面颊、足跟、手指,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 中医认为,冻疮虽然病在皮肤上,其实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损伤阳气,寒凝血瘀而致。因此,防止冻疮复发,关键在预防: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流循环,适当冷水洗手、洗脸,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要注意全身及局部的保暖和干燥;适当吃一些防寒保暖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辣椒、川椒、生姜、大蒜等;每...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90岁航天院士孙家栋的养生经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孙家栋不仅一生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与此同时1929年2月出生的他,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的心得,值得大家学习。
不久前,“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90岁的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得知喜讯,激情澎湃。孙家栋不仅一生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与此同时1929年2月出生的他,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的心得,值得大家学习。
心中有追求 会休息得健康
提起养生的话题,孙家栋直言自己谈不上会养生,如果偏要说出一点就是爱睡觉。
科研中遇到什么难题,孙家栋也喜欢躺着思考,躺着躺着灵感就来了。
20多年前孙家栋曾经患有十分严重的颈椎疾病,经常头晕,检查了很多次也没有找到很好的治疗方法。后来,孙家栋一难受便躺下睡觉,没想到颈椎不适就减轻了许多。
孙家栋曾对追问他养生经验的人笑道:“睡觉对于我来说就是好的养生。”
【养生提要】人体颈椎有其自然的生理曲度,正确的睡觉姿势,应保持颈椎生理曲度避免被改变,以免加重颈椎病病情,如仰睡和侧睡,并在睡觉时垫一个合适的枕头。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厘米,理想的枕头应是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可利用中间的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对头颈部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儒将”刘伯承的身心兼备养生法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刘伯承生于1892年12月4日,卒于1986年10月7日,享年94岁的他之所以在十大元帅当中寿命长,这与其一贯坚持身心兼备的养生之法有很大关系。
博学善思、足智多勇,被人们亲切誉为“儒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刘伯承,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为我军早期的发展壮大和后来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永不磨灭的卓越贡献。生于1892年12月4日,卒于1986年10月7日,享年94岁的他之所以在十大元帅当中寿命长,这与其一贯坚持身心兼备的养生之法有很大关系。 行军打仗炼筋骨 拥有一副钢铁般硬朗的筋骨,既是人体必需的基本条件,也是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刘伯承元帅,一生戎马、纵横疆场,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从民主革命,到土地革命,从兴师北伐到万里长征,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在近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当中,一路走来,让他不仅练就了一身矫健有力的好筋骨,而且也形成了坚定果敢的意志和毅力,从而为后来健康体魄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牢固的基础。当年,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时候,由于山高路远,条件艰苦。别说是骑马,就连走路,一不小心也会出意外。在首长之中,当时的刘伯承也算年龄长者之一,并且眼睛近视,走起路来自然极为不便。可长途跋涉之中,他还是拒绝了大家提出的用担架抬或手肩搀扶的请求和建议,仍然坚持自个步行,并且不无风趣地说,就当随大家一起爬山锻炼。 早操太极强体质 好身体离不开坚持不懈的运动和锻炼,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当然,对刘伯承元帅来说,也不例外。如果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刘伯承元帅是被动地通过行军打仗来达到这一目的。那么,到了建国后的和平岁月里,他又是主动积极,通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锻炼,来实现强身健体的愿望。在这一良好习惯的坚持上,也是难能可贵,做到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天刚发亮,刘伯承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锻炼身体。喜欢的运动项目有做操、打太极。不仅套路丰富多变,动作规范标准,而且足时足量,从不“偷工减料”。对此 ,他曾深有体会地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做早操,身体好。一养生之计在于晨,早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可以养成饱满的精神头,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三高二低重饮食 身体好除了加强体育运动和锻炼外,饮食方面的因素,历来也很受养生爱好者的重视。因为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搭配,不仅有助于人们摄取营养,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养分和能量,而且也能有效预防病从口入,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把好重要的关口。刘伯承元帅在饮食习惯上,每天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从不暴饮暴食。在膳食搭配上,他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准和原则,这就是其有名的“三高二低”。“三高”指高蛋白(如牛奶、瘦肉、...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核司令”程开甲的低调养生法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作为我国著名核武专家,程开甲院士既是研制领域内的奠基开拓者,也是试验体系中的首创领航人,曾被人们亲切风趣地称为“核司令”。光环和荣誉背后,生活中的程开甲低调为人,从容养生,终以101岁高龄,创造了科学界不朽的长寿神话。
作为我国著名核武专家,程开甲院士既是研制领域内的奠基开拓者,也是试验体系中的首创领航人,曾被人们亲切风趣地称为“核司令”。为国防和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程开甲也赢得了党和国家的屡屡褒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被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获得了“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光环和荣誉背后,生活中的程开甲低调为人,从容养生,终以101岁高龄,创造了科学界不朽的长寿神话。
胸怀大志 隐身报国
程开甲早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师从物理学大师波恩。学成后毅然回国,以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当中去。正是怀着这颗心系家国的炽热之心,程开甲才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和众多科学家一起,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同时,也让自己的不老人生极具意义和价值。
兴趣广泛 乐享生活
从事繁重的科学研究之余,程开甲兴趣广泛,爱好众多,力争每一天都能在新鲜别样、丰富多彩之中度过。程开甲平时非常喜欢写字,其作品用笔刚劲质朴,章法规整厚重,透露出一种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青睐。另外,程开甲很...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氢弹之父”于敏的养生小故事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回顾于老一生,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位大科学家,在日常生活和养生健体方面,也不乏很多值得一提的小故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由于为我国首枚氢弹的成功研制和核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因此被誉为“氢弹之父”,由他领衔创立的“于敏构型”,至今仍是世界上保密程度高的机密之一。2019年1月16日,93岁的于敏,走完了人生后一段旅程。回顾于老一生,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位大科学家,在日常生活和养生健体方面,也不乏很多值得一提的小故事。 隐姓埋名铸淡泊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正式加入核武器研制以来,此后近三十年间,于敏的名字和他所从事的工作,一直都被列为高国家机密,绝无人知。直到1988年解禁,尤其是1999年,余敏代表23位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在人民大会堂发言,以及2010年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之后,这位神秘人物的面纱,才得以层层揭开,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熟知。在长达数十载隐姓埋名的日子里,余敏不仅形成了潜心科研、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而且更铸就了甘于淡泊,不计名利的人格品质。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余敏之所以能在知足常乐、胸怀坦荡的同时,健康长寿、安度晚年,与当年特殊的经历密不可分。 三遇死神怀感恩 研制氢弹的几年间,正值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困难的阶段。由于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加之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又非常之大。导致在此期间,于敏曾三次遭遇死神。1969年,在首次大型空爆热试验现场,心力交瘁、极度虚弱的于敏,几度面临休克,多亏同事悉心照顾,才挺了过去;1971年一天深夜,于敏突觉身体不适,不及妻子扶起,就晕了过去。后经及时抢救,才得以脱离危险。1973年,在从西北试验基地返回北京的列车上,于敏突发便血,回去后立即送往医院急诊治疗。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让于敏深感命运的垂青与照顾,更加常怀感恩珍爱生命、善待自己不负光阴,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呢。 幽默诙谐好心性 六七十年代,无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气氛,都很不容乐观。可就算在这种情况下,于敏依然能够置身物外,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在和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时,甚至也不失风趣和幽默。一次,当发现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现象,为攻克氢弹原理实现重大突破之后。兴奋不已的于敏,立刻给邓稼先...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刘绪贻:人生莫当闲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刘绪贻充实而漫长的一生,不仅在历史、社会等多个社科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且更以常人难以企及的罕见高寿,为我们树立了养生保健的典范和榜样。
2018年11月11日,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美国问题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先生,不幸因病逝世,享年105岁。“北有周有光,南有刘绪贻。”继语言学家周有光去世后,夜空再添一颗星辰。回顾刘绪贻充实而漫长的一生,不仅在历史、社会等多个社科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且更以常人难以企及的罕见高寿,为我们树立了养生保健的典范和榜样。
人生莫当闲 思考永不停
谈及养生,刘绪贻为感慨,深有体会的,恐怕就是“人生莫当闲”这几个字了吧。刘老早年毕业于清华和西南联大,后又留学美国。回国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教授,从事美国史和儒学研究工作。刘绪贻一生勤学好思,笔耕不辍。甚至在八九十岁高龄时,依然思考不停,坚持写作。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工作十几个小时,从不偷懒。而他的好多著作,也正是退休后才相继完成的。他曾写过一篇《八十老翁缘何健》的文章,将其养生之要总结概括为:“生命在于思想,人永远不能当闲人。”刘绪贻74岁才正式退休,整整比正常人晚了14年。后来他曾经回忆说,自己1987年离休时已74岁,离休后也没有清闲下来,每天至少工作10小时。如果离休后终止工作享清福,恐怕早就病倒了。而从全世界范围看,有很多国家,都把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左右。其实,这其中,也不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活到老,学到老,并不是社会道义上的要求,而是出自健康长寿之目的。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国家,相关部门也已经初步着手,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无疑将会对人们健康长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为人讲真话 治学闯禁区
提起刘绪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兴研究室主任萧致总喜欢竖起大拇指,说其“绝对说真话”。为此,他还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年轻时,刘先生在芝加哥大学留学,结识了一位美籍法裔女生。一次,两人于湖边... -
话题:养生/名人养生 标题:国医大师邓铁涛“四养”长寿秘笈_名人养生_中医中药网
国医大师邓铁涛身后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岭南医学世家邓氏内科学派的宝贵经验、对病人关爱、视病人为师的大医精诚之道,更有他独到的养生心得。
2019年1月10日,104岁的“国医大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于当日6:06去世。邓老身后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岭南医学世家邓氏内科学派的宝贵经验、对病人关爱、视病人为师的大医精诚之道,更有他独到的养生心得。 一生致力振兴中医 邓老行医御药80年,一直精心研究中医理论,极力主张“伤寒”“温病”统一辨证论治,为中医诊断学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在中医界地位尊崇,一生多次为振兴中医、弘扬祖国医学大声疾呼。 2009年,93岁的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当时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 养生秘笈:养生先养德 直到101岁时,邓铁涛教授依旧身体健康,思维清晰,耳聪目明,语言流利,步履坚稳。邓老亲身实践的养生之道,堪称亲民、易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