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中医网站的网页,清洗建库后1200个文本文件,共8大类,127二级小类,29个三级类,约100万字。
共1115条
-
话题:本草/本草S 标题:山沉香_中药词典S_中医中药网
山沉香用于降气,温中,暖胃。主治胃腹胀痛,寒喘。外用治皮肤擦伤,烧烟熏治子宫脱垂、脱肛。
【拼音名】Shān Chén Xiānɡ
【别名】羽叶丁香
【来源】木犀科山沉香Syringa pinnatifolia He... -
话题:本草/本草S 标题:三七_中药词典S_中医中药网
三七用于活血祛淤,止血,消肿止痛。用于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
【拼音名】Sān Qī
【别名】田七、滇七、参三七、汉三七
【来源】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 Hoo et Tseng [P. sanchi Hoo]的块根,其花亦入药。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芦头)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主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分枝和多数支根,表面棕黄色或暗褐色,具疣状凸起及横向皮孔。茎直立,单生,不分枝,近于圆柱形,有纵条文。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通常5~7片,膜质,基部一对较小,椭圆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而偏斜或宽楔形,下延,边缘具细密锯齿,两面脉上有刚毛。夏季开淡黄绿色花,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花5数,花瓣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子房下位,2室,花柱2,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果扁球形,熟时红色。种子扁球形,1~3粒。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丛林下。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一般为栽培;江西、湖北及其它省近年也有栽培。
【栽培】喜冬暖、夏凉的环境,不耐严寒,忌强光。宜选阴凉通风,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植质壤土栽培。种子繁殖,播种前2~3个月整地、作畦。为了消灭害虫、病害,可在翻地时撒1~2次石灰(60斤/亩)或六六六粉(5~10斤/亩),但必须在种植前20~30天进行。当果实成熟后,可随采随播,产区也多用冬播。播时于畦面开沟,沟宽1~2寸,深2~5分,粒距1.5~2寸,覆细土2~3分,再盖稻草防畦面板结,保持土壤湿润,约3~4个月出苗。幼苗生长1年,于12~1月,休眠芽萌动前,按苗大小,挖出栽种,开沟,以5×5或5×6和6×6寸行株距栽种,栽深0.5~1寸。栽时,芽头向... -
话题:本草/本草S 标题:麝香_中药词典S_中医中药网
麝香用于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癓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
【拼音名】Shè Xiānɡ
【英文名】MOSCHUS
【别名】原麝香、香脐子、寸草、麝脐香、臭子
【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性状】
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麝香仁: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鉴别】
(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
(... -
话题:本草/本草S 标题:蛇六谷_中药词典S_中医中药网
蛇六谷天南星科植物魔芋或华东魔芋的干燥块茎,用于痰嗽,积滞,疟疾,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烫伤。
蛇六谷天南星科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或华东魔芋Amorphophallus sinensis Belval的干燥块茎。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主产四川、贵州。
【中药名称】蛇六谷
【中药学名(拉丁名)】AMORPHOPHALLI RHIZOMA
【别 名】蒟蒻、蒻头、白蒟蒻
【所属功效类】化痰止咳平喘药
【科属】天南星科
【分布区域主产四川、贵州。
【来源】本品天南星科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或华东魔芋Amorphophallus sinensis Belval的干燥块茎。(《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分布产地】主产四川、贵州。
【入药部位】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性状】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直径3-8cm。表面类白色、黄色至淡棕色,较光滑,有时可见凹陷的茎痕,麻点状根痕及暗褐色残留外皮。切面类白色至灰棕色,有细密的颗粒状突起或凹陷,有时略具胶样光泽。质坚硬。微具鱼腥气,味淡,嚼之有麻舌感。(《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功效】化痰散积,行瘀消肿。(《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主治】用于痰嗽,积滞,疟疾,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烫伤。(《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用法用量】5-10g。外用适量,醋磨涂或煮熟捣敷。(《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用药禁忌】内服须久煎2小时。(《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贮藏保存】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鉴... -
话题:本草/本草S 标题:山花生_中药词典S_中医中药网
山花生为豆科植物假地豆的全株;清热,利尿,解毒;主治肺热咳嗽,水肿,淋证,尿血,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痈疖,暑温,痄腮。
山花生为豆科植物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 L. DC.的全株。9-10月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等地。
【中药名称】山花生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DESMODII HETEROCARPI
【别 名】狗尾花、细叶假花生、中蝶草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豆科
【分布区域】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 L. DC.的全株。(《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等地。
【入药部位】全... -
话题:本草/本草S 标题:山银花_中药词典S_中医中药网
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热发病。
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Sweet) DC.或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 C. 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主产湖南、贵州、广西。 【中药名称】山银花 【中药学名(拉丁名)】LONICERAE FLOS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忍冬科 【分布区域】主产湖南、贵州、广西。 【来源】本品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Sweet) DC.或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 C. 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主产湖南、贵州、广西。 【入药部位】花 【采收加工】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灰毡毛忍冬:呈棒状而稍弯曲,长3-4.5cm,上部直径约2mm,下部直径约1mm。表面黄色或黄绿色。总花梗集结成簇,开放者花冠裂片不及全长之半。质稍硬,手捏之稍有弹性。气清香,味微苦甘。 红腺忍冬:长2.5-4.5cm,直径0.8-2mm。表面黄白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萼筒无毛,先端5裂,裂片长三角形,被毛,开放者花冠下唇反转,花柱无毛。 华南忍冬:长1.6-3.5cm,直径0.5-2mrn。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 黄褐毛忍冬:长1-3.4cm,直径1.5-2mm。花冠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密被黄色茸毛。(《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热发病。... -
话题:本草/本草S 标题:石斑木根_中药词典S_中医中药网
石斑木根为蔷微科植物石斑木的根;活血消肿,凉血解毒;主治跌打损伤,骨髓炎,关节炎。
石斑木根为蔷微科植物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ex Ker的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产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 【中药名称】石斑木根 【别 名】春花木、铁里木、石桂 【所属功效类】活血化瘀药 【科属】蔷薇科 【分布区域】产安徽、浙江、江西、湖南 【来源】本品为蔷微科植物石斑木Rhaphio... -
话题:本草/本草S 标题:山合欢皮_中药词典S_中医中药网
山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山合欢的干燥树皮;宁心安神,活血消肿;用于失眠,肺痈疮肿,跌扑伤痛。
山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山合欢Albizia kalkora (Roxb.) Prain的干燥树皮。夏、秋二季剥取,晒干。产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至西南部各省区。 【中药名称】山合欢皮 【中药学名(拉丁名)】ALBIZIAE KALKORAE CORTEX 【所属功效类】安神药 【科属】豆科 【分布区域】产我国华北、西北、华东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山合欢Albizia kalkora (Roxb.) Prain的干燥树皮。(《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分布产地】产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至西南部各省区。 【入药部位】皮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剥取,晒干。(《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性状】本品呈丝状或块状,厚1-7mm,丝长... -
话题:本草/本草S 标题:山香圆叶_中药词典S_中医中药网
山香圆叶为省沽油科植物山香圆的干燥叶;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活血止痛;用于乳蛾喉痹,咽喉肿痛,疮疡肿毒,跌扑伤痛。
山香圆叶为省沽油科植物山香圆Turpinia arguta (Lindl.) Seem.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产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 【中药名称】山香圆叶 【中药学名(拉丁名)】FOLIUM TURPINIAE 【别 名】两指剑、千打锤、七寸钉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省沽油科 【分布区域】产福建、江西、湖南、广东 【来源】本品为省沽油科植物山香圆Turpinia arguta (Lindl.) Seem.的干燥叶。(《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产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 【入药部位】叶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22cm ,宽 2-6cm 。 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具疏锯齿,基部锯齿渐浅或近全缘,锯齿的顶端具有腺点。上表面绿褐色,具光泽;下表面淡黄绿色,较粗糙,主脉淡黄色至浅褐色,于下表面突起,侧脉羽状;叶柄长0.5-1cm 。近革质而脆。气芳香、味苦。(《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肝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活血止痛。(《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用于乳蛾喉痹,咽喉肿痛,疮疡肿毒,跌扑伤痛。(《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适量。(《中国药典201...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东风桔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东风桔为芸香科植物酒饼簕的根、叶;治跌打肿痛,骨折,风湿痛,疝气,感冒,咳嗽,疟疾,胃痛。
【中药名称】东风桔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ET CAULIS SEVERINIAE BUXIFOLIAE
【所属功效类】化痰止咳平喘药
【科属】芸香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酒饼簕的根、叶
【分布产地】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
【采收加工】全年
【性味归经】《陆川本草》:“辛,温。”入肺、肝二经。
【药材功效】瘀止痛,顺气化痰
【药材主治】
...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冬虫夏草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冬虫夏草用于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治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
【出处】《本草从新》
【拼音名】Dōnɡ Chónɡ Xià Cǎo
【别名】夏草冬虫(《黔囊》),虫草(《本草问答》)。
【来源】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
【原形态】
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棍状,长4~11厘米;不育柄部长3~8厘米,直径1.5~4毫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圆柱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长条状线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内有8个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
寄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夏季长出子座。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青海、贵州、云南,以四川产量大。此外,西藏、甘肃等地亦产。
【性状】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黄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显深黄色。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折断时内心空...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地拥根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地拥根为桑科植物藤榕的干燥全株;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用于无名肿毒,风湿骨痛,跌打扭伤。
地拥根为桑科植物藤榕Ficus hederacea Roxb.的干燥全株。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去泥沙,扎成小把,晒干。产海南、广西、云南、贵州。 【中药名称】地拥根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FICI 【别 名】藤榕、细叶石榕 【所属功效类】祛风湿药 【科属】桑科 【分布区域】产海南、广西、云南、贵州。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藤榕Ficus hederacea Roxb.的干燥全株。(《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分布产地】产海南、广西、云南、贵州。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去泥沙,扎成小把,晒干。(《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药材性状】 本品常卷曲成团,茎棕褐色,长短不一,直径2-10mm,节间长2-5cm,具细小的点状皮孔,节处有1明显的环状托叶痕,常有须根;嫩枝被柔毛或无毛,常残留有托叶。单叶...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地板藤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地板藤为桑科植物地果的干燥藤茎,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
地板藤为桑科植物地果Ficus tikoua Bur.的干燥藤茎。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产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地。 【中药名称】地板藤 【中药学名(拉丁名)】CAULIS FICI TIKOUAE 【别 名】地蜈蚣、地瓜藤、爬地牛奶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桑科 【分布区域】产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地果Ficus tikoua Bur.的干燥藤茎。(《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产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地。 【入药部位】茎木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略扁,稍扭曲,长短不一,直径0.3-4cm;表面棕褐色,粗糙,散在点状皮孔;节略膨大,腹面多有不定根残痕。质稍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窄,黄棕色,木部黄色,髓部小,有的中空,常偏于一侧。气微,味苦、微涩。(《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苦,凉。归肺、肝、脾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用于肺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小儿消化不良,风湿痹痛,经闭,带下,跌打损伤,痔疮出血,无名肿毒。(《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10-25g。(《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贮藏保存】置干燥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30ml,浸泡1小时,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地稔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地稔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干燥全草,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崩漏带下,痢疾便血,痈肿疔疮。
地稔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干燥全草。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产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 【中药名称】地稔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MELASTOMATIS DODECANDRI 【别 名】山地菍、地茄、铺地锦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科属】野牡丹科 【分布区域】产贵州、湖南、广西、广东 【来源】本品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干燥全草。(《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分布产地】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性状】 本品多切段。根细小而弯曲,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细皱纹,栓皮剥落后呈淡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红棕色,略显放射状纹理,中心有红棕色小髓。枝近无毛或被疏粗毛。叶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cm,宽0.8-2cm。先端短尖,基部浑圆。表面黄绿色或暗黄绿色。有主脉3-5条,上面边缘和背脉上薄被疏粗毛。叶柄长2-4mm。花、果少见。质脆,易破碎。气微,味微甘、酸、涩。(《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性味归经】甘、酸、涩,凉。归肝、脾、胃、大肠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功效】清热化湿,祛瘀止痛,收敛止血。(《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主治】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崩漏带下,痢疾便血,痈肿疔疮。(《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用法用量】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贮藏保存】置干燥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叶的横切面:上表皮为1列细胞,类长方形,呈波状弯曲或皱缩,外壁增厚,腺毛多见于主脉凹陷呈“V”字形处,偶见单细胞非腺毛。下表皮为1列细胞,类...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大蓟炭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大蓟炭为大蓟的炮制加工品,凉血止血,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大蓟炭为大蓟的炮制加工品。主产于安徽、山东、河北、江苏等地。 【中药名称】大蓟炭 【中药学名(拉丁名)】CIRSII JAPONICI HERBA CARBONISATA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科属】菊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安徽、山东、河北 【来源】本品为大蓟的炮制加工品。(《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主产于安徽、山东、河北、江苏等地。 【入药部位】全草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表面黑褐色。质地疏脆,断面棕黑色。气焦香。(《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心、肝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凉血止血。(《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5-10g,多入丸散服。(《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置阴凉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70%乙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70%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蓟对照药材1g,加70%乙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大车前草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大车前草为车前科植物大车前的干燥全草;利水,通经;治疗水肿,闭经及蚂蚱症。
大车前草为车前科植物大车前Plantago major L.的干燥全草。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北地区。 【中药名称】大车前草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科属】车前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北地 【来源】本品为车前科植物大车前Plantago major L.的干燥全草。(《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 【分布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北地区。 【入药部位】全草 【药材性状】 干燥的全草多卷曲皱缩,展平后的叶片呈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圆钝,边缘波状或有不整齐的锯齿,两面有短或长柔毛。花葶数条,长8-20cm,穗状花序长4-9cm,花密生,花萼无柄,花冠裂片椭圆形或卵形。(《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 【性味归经】性冷,入热经。(《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 【药材功效】利水,通经。(《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 【药材主治】治疗水肿,闭经及蚂蚱症。(《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 【药理作用】 1.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车前草有一定利尿作用,可使犬、家兔及人的水分排出增多,并增加尿素、尿酸及氯化钠的排出。车前草乙醇提取物可抑制马肾脏Na+-K+-ATP酶的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50%抑制Na+-K+-ATP酶活性的量(IC50)为16.0μg/ml。车前草水提醇沉液以0.5g生药/kg给犬静注,显着引起尿量增多,并使输尿管蠕动频率增强,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升高。压力变化表现为蠕动性、短时(15-70秒)紧张性和长时(70秒以上)紧张性压力升高。这几方面作用协同,利于输尿管结石的下移,可能为车前草利尿排石的机制之一。 2.镇咳、平喘、祛痰作用:车前草煎剂以高低两种剂量给猫灌胃,均可使猫的致咳电刺激阈显着上升,且随剂量增加,作图加强。小鼠灌服30g/kg车前草煎剂,可显着抑制氨水所致咳嗽。车前草煎剂2.0×10(-2)g/L可使家兔支气管肺标本的肺流出量显着增加。车前草煎剂可显着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所致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使气管平滑肌松弛,具有平喘作用。给家兔灌服车前草煎剂,可使家兔气管分泌量显着增加,有一定祛痰作用。车前草煎剂给猫灌胃,可使麻醉猫气管内分泌物增加,有明显祛痰作用,但作用不及桔梗。在给药后3-6小时作用达高峰,可维持6-7小时。车前黄酮甙除能促进气管及支气管粘液的分泌外,还能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变慢,并有一定镇咳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车前草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星状奴卡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平板打洞法证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车前草高度敏感,宋氏痢疾杆菌中度敏感,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轻度敏感。车前草醇提取物15mg/ml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4.对胃、肠道作用:给巴甫洛夫小胃及胃疾的狗灌服车前草木提物或浸剂0.5g/kg,对胃液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对毛果芸香碱所致胃液分泌过多和肾上腺素所致胃液分泌过少,均有对抗作用。车前草对工作状态的胃有抑制作用,对安静状态的胃却无作用。车前草还可暂时性增加肠液分泌,对肠运动则无明显影响。大车前叶水提取得到的车前果胶能降低大鼠胃...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当药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当药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干燥全草;清湿热,健胃;用于湿热黄疸,胁痛,痢疾腹痛,食欲不振。
当药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Swertia pseudochinensis Hara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产我国华北地区。 【中药名称】当药 【中药学名(拉丁名)】SWERTIAE HERBA 【别 名】紫花当药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科属】龙胆科 【分布区域】产我国华北地区。 【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Swertia pseudochinensis Hara的干燥全草。(《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产我国华北地区。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长10-40cm。根呈圆锥形,长2-7cm,黄色或黄褐色,断面类白色。茎方柱形,常具狭翅,多分枝,直径1-2.5mm;黄绿色或黄棕色带紫色,节...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滇鸡血藤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滇鸡血藤为木兰科植物内南五味子的干燥藤茎,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麻术瘫痪,风湿痹痛,气血虚弱。
滇鸡血藤为木兰科植物内南五味子Kadsura interior A. C. Smith的干燥藤茎。秋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主产于云南。
【中药名称】滇鸡血藤
【中药学名(拉丁名)】KADSURAE CAULIS
【所属功效类】活血化瘀药
【科属】木兰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云南。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内南五味子Kadsura interior A. C. Smith的干燥藤茎。(《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主产于云南。
【入药部位】茎木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直径1.8-6.5cm。表面灰棕色,栓皮剥落处呈暗红紫色,栓皮较厚,粗者具多数裂隙,呈龟裂状细者具纵沟,常附有苔类和地衣。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窄,红棕色,纤维性强。木部宽,浅棕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髓部小,黑褐色,呈空洞状。具特异香气,味苦而涩。(《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苦、甘,温。归肝、肾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通络。(《中国药典2015》)
【药材...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灯台七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灯台七(蚤休)为百合科植物狭叶重楼或宽叶重楼的干燥根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牙痛,跌打伤痛,小儿惊风抽搐。
灯台七(蚤休)为百合科植物狭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stenophylla Franch.或宽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latifolia Wang et Chang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主产于文贤、舟曲、临夏县。 【中药名称】灯台七(蚤休) 【中药学名(拉丁名)】RHIZOMA PARIDIS POLYPHYLLAE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百合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文贤、舟曲、临夏县。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狭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stenophylla Franch.或宽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latifolia Wang et Chang的干燥根茎。(《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主产于文贤、舟曲、临夏县。 【入药部位】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本品呈结节状扁圆柱形,平直或略弯曲,长4-10cm,直径0.8-2.5cm。表面浅黄棕色或浅棕褐色,外皮脱...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灯芯草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灯心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
灯心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干燥茎髓。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出茎髓,理直,扎成小把。主产于江苏。
【中药名称】灯芯草
【中药学名(拉丁名)】JUNCI MEDULLA
【别 名】虎须草、赤须、灯心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科属】灯心草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江苏。
【来源】本品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干燥茎髓。(《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主产于江苏。
【入药部位】茎木
【采收加工】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出茎髓,理直,扎成小把。(《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本品呈细圆柱形,长达90cm,直径0.1-0.3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气微,味淡。(《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清心火,利小便。(《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1-3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下焦虚寒、小便失禁者禁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置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类白色。全部为星状薄壁细胞,彼此以星芒相接,形成大的三角形或四边形气腔,星芒4-8,长5-51μm,宽5-12μm,壁稍厚,有的可见细小纹孔,星芒相接的壁菲薄,有的可见1-2个念珠状增厚。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于,残渣用乙醚2ml洗涤,弃去乙醚液,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灯心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5μl、对照药材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五淋癃闭:灯心草一两,麦门冬、甘草各五钱。浓煎饮。(《方脉正宗》)
2.治水肿:灯心草四两。水煎服。(《方脉正宗》)
3.通利水道:灯心十斤(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取出,又晒干,入药用二两五钱,而沉者为米粉,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两,滑石(水飞过)五两,猪苓(去皮)二两,泽泻(去须)三两,人参一斤(去芦,切片,煮浓汤去渣,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饧,用以和膏)。上灯心等五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每用一丸,任病换引。(《韩氏医通》天一丸)
4.治热淋:鲜灯心草、车前草、凤尾草各一两。淘米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5.治膀胱炎、尿道炎、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二两,薏苡仁一两,海金沙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6.治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草一两,鲜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7.治失眠、心烦:灯心草六钱。煎汤代茶常服。(《现代实用中药》)
8.治小儿热惊:灯心草一至二钱,车前草三株。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9.治小儿心烦夜啼:灯心草五钱。煎二次,分二次服。(江西《中草药学》)
10.治黄疸:㈠灯心草、天胡荽各一两。水煎,加甜酒少许调服。㈡灯心草五钱,鲜枸杞根一两,阴行草五钱。水煎,糖调服。(江西《中草药学》)
11.治湿热黄疸:鲜灯心草一至二两,白英(鲜)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2.治急性咽炎,咽部生颗粒或舌炎,口疮:灯心草一钱,麦门冬三钱,水煎服;亦可用灯心炭一钱,加冰片一分,同研,吹喉。(《河北中药手册》)
13.治走马喉痹:壁蟢窠(烧灰)、灯心(烧灰)、枯矾各等分。为细末吹之。(《村居救急方》)
14.治乳蛾:灯草(以咸卤浸透,入鸡子壳中封固,煅存性,研细)加粱上尘及青鱼胆、... -
话题:本草/本草植物D 标题:独角柑_中药词典D_中医中药网
独脚柑为玄参科植物独脚金的全草;健脾消积,清热杀虫。
独脚柑为玄参科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 (L.) O. Kuntze的全草。7-10月采收,晒干。产于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台湾。 【中药名称】独角柑 【别 名】细独脚马骝、马佬含菊、金锁匙 【所属功效类】消食药 【科属】玄参科 【分布区域】产于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 (L.) O. Kuntze的全草。(《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产于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台湾。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7-10月采收,晒干。(《中药大辞典》)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肝、脾、胃经。(《中药大辞典》) 【药材功效】健脾消积,清热杀虫。(《中药大辞典》) 【... -
话题:典故、名家/人名中医名家 标题:发皇古义融新知 承前启后立新派_医德仁心_中医中药网
朱良春以他特有的人格魅力承传与弘扬的章朱学派,极大地丰富了伟大的中医药宝库,是一笔弥足珍贵的中医药文化遗产,广大中医后学尤其是朱良春的弟子门人当倍加珍惜。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周年了。可以告慰先生的是,他老人家晚年未尽之业后辈继续在做——他心心念念的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已经开馆两年有余,集朱良春一生学术成就、临证经验之大成的《朱良春全集》(简称《全集》)已有6卷面市,另3卷将于近期出版,《医案选按卷》正在加紧整理。通过博物馆的展品和《全集》的内容我们得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章朱学派形成的基本脉络,了解朱良春是怎样八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为章朱学派的发展殚精竭虑,进而深刻地认识朱良春特有的人格魅力以及章朱学派的创立与传承。
名师高徒 望道相见
古人云:“经师难遇,人师难求。” 机缘巧合,1937年11月,朱良春从孟河御医世家拜师习医转向上海中国医学院的现代中医教育时,幸运地遇上了中医大家章次公。章次公曾师从孟河名医丁甘仁及经方大家曹颖甫,又问学于国学大师章太炎,医儒兼优。跟师学习过程中,朱良春虔诚笃意地学,章次公毫无保留地教。1938年底朱良春毕业,1939年初回江苏省南通市行医。
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朱良春跟师仅仅一年时间,但恩师章次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一生。朱良春80年来坚持师训“发皇古义,融会新知”,认认真真地继承其学术思想;80年来坚持师教“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实实在在地弘扬其行医准则。中国中医科学院孟庆云将此总结为:“师徒望道相见,一个得人传,一个敏求师,手足砥砺,共同开创了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标格的章朱学派。”(《全集》序一)朱良春的高足朱步先进一步指出:“这一学派从理论到实践建立起的体系,推动中医由传统向现代演进,为病人增福祉,为后学示门径,影响了医坛和一代代学人。”可以说,师为名师,徒为高徒,这是实至名归的“名师... -
话题:典故、名家/人名中医名家 标题:病毒学家顾方舟让中国再无小儿麻痹症_医德仁心_中医中药网
顾方舟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这一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的战斗中。他是我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消灭“脊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顾方舟 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消灭“脊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在我国首次分离出“脊灰”病毒,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更好地研制疫苗,顾方舟于1958年受命远赴云南昆明,筹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1960年成功研制出首批“脊灰”活疫苗。 顾方舟当年常思考:怎样才能制造出方便运输、又让小孩爱吃的疫苗呢?1962年,他又牵头研制成功糖丸减毒活疫苗。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顾方舟等人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自此,我国“脊灰”年平均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使数十万名儿童免于致残。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成为无“脊灰”国家。 (综 合) 服用“小糖丸”是许多人小时候的疫苗接种经历。“口味香甜,价格低廉,服用方便”是很多人的印象。然而,“小糖丸”的诞生十分艰难,它是... -
话题:典故、名家/人名中医名家 标题:神医扁鹊:治病有法 医德流芳_医德仁心_中医中药网
扁鹊原名秦越人,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扁鹊不但总结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又深谙保健养生之道,不愧为后世公认的神医和中医学鼻祖。
扁鹊原名秦越人,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从业行医岁月中,扁鹊不但总结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又深谙保健养生之道,不愧为后世公认的神医和中医学鼻祖。 一身浩气捍医术 治病救人有原则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显现一派百家争鸣、空前开放的盛况,但现实社会生活中,神权至上、巫术横行的恶俗也根深蒂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扁鹊依然能够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浩然正气捍卫医学的权威尊严。当时,秦武王久病不愈,无奈之下,决意召请扁鹊为其诊疗。谁知,却遭到了以太医令李醯为首的一帮庸医佞臣们的百般阻挠。情急之下,扁鹊不得不怒摔砭石,向秦武王摊牌:“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却又允许一班蠢人从中捣乱,假使你也这样来治理国政,那你一举就会亡国!”这才终说服他接受治疗,果然不久之后,秦武王就痊愈了。后来,自感技不如人的李醯,竟然恼羞成怒,派刺客将扁鹊残忍杀害。 扁鹊在疾病诊疗上,提出了有名的“六不治”原则,至今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望闻问切皆精通 四见桓侯发人醒 经过不懈努力,扁鹊将中医的望、闻、问、切4种基本诊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完善。在具体的临床诊疗当中,他能够灵活自如地应运各种诊法,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被后人称道的奇迹。其中有两例为典型。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国事”,导致昏迷数天不省人事,大家很是担心,就向恰好路过此地的扁鹊求救。经过一番把脉之后,扁鹊平静地告诉大家,病人脉象正常,不出三日,定会自然康复。果然两天之后,赵简子就醒了过来。可见,扁鹊切脉诊病的技术的确相当高明。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所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至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就直言不讳说其有病在身。之后,每遇一次,都强调其病情正在由表入里,逐步加重。可固执己见的桓侯就是不信,直到后感觉身体真的不适时,才恍然大悟,但却病入膏肓,为时已晚。这个故事之所以发人深省,就在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疾病贵在早诊早治。 起死回生也低调 技高一筹亦谦虚 扁鹊虽然医术高超、声名远播,但无论到了哪里,他都能做到低调谦虚,从不因为自己有一技之长就高人一等,摆架子。有一回,扁鹊来到虢国,见到... -
话题:典故、名家/人名中医名家 标题:卢永兵:世间善事莫大于救人_医德仁心_中医中药网
卢永兵出生于中医世家。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父亲患伤寒重症,濒死被一名中医回生。愈后他立志学医义务行医救苍生。诊病、采药、制药、送药,义务行医50年。
卢永兵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药科技专家,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磨炼几十年,成为全国著名老年医学专家。 幼承庭训 誓愿终生事中医 卢永兵出生于中医世家。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父亲患伤寒重症,濒死被一名中医回生。愈后他立志学医义务行医救苍生。诊病、采药、制药、送药,义务行医50年。 卢永兵从9岁开始,父亲就常带他到田野、山上、山沟采中草药,教他识药、制药。有时他也随父亲到邻乡为人看病、送药。他亲眼看到父亲所到之处,很受群众敬重。耳濡目染,逐渐对中医产生兴趣。高考时,学校领导要他报考理工类大学,他执意填报5年制的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结果如愿以偿。毕业分配时,他遵父嘱,申请回揭阳故里。他先后在农村卫生站、公社卫生院,揭阳县卫生学校、县中西医结合办公室、县医研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揭阳市中医院工作,不管在那个单位,他一直都不脱离临床。1977年他被提拔到县中西医结合办公室担任领导职务。从这次以后,每次调换职务时,上级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他都会说一句同样的话:让我不要脱离医疗临床工作。 1998年,揭阳市委决定让卢永兵担任市科协专职主席。当市委书记同卢永兵谈这件事时,他请求市委不要让他当专职主席,他只想当个兼职主席,因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医院为病人看病。他说,如果市委的决定不能改,那么市科协兼职主席、中医院院长都可以不当,他只想当好一名中医师。10天后这位书记对他说,理解他的意愿,让他当市科协兼职主席。后来《名医》杂志曾以“愿为良医,不为良相”为题,高度赞扬卢永兵的敬业精神。 卢永兵的诊室里,挂着他书写的“世间善事莫大于救人”条幅,以此激励自己和儿子、徒弟仁心仁德,救死扶伤,行善积德。为多救治一个病人、多做一份善事,几十年来他在医院工作,除春节外,其他节假日不休息。他当院长18年间,经常提前上班,八点半钟前争取处理好重要行政事务后,就到住院部和门诊为病人诊病。在城里开会,从不参加就餐,会议结束就赶到医院为病人诊病。每年有60多次为病人诊病至午后一点半。患者常说他很辛苦,他笑着说:“不辛苦,能为你们解除病痛,我乐在其中。” 博学众家 发掘传承勇创新 少年时,卢永兵得到父亲医学传承;到广州中医学院求学时,他很重视拜师传承。在校学习期间,他品学兼优,许多老师都很疼爱他。例如,时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全国中药教材主编朱敬修老师(当时全国尚未评中医教授),对中药学研究有很高造诣,常向卢永兵传授临床用药经验。他曾给这位学生讲述用中药高丽参救病人的病案。当时高丽参这味药尚未编入中药学教材,朱敬修首先把家藏的高丽参让他识别,接着为他讲解高丽参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再接着给他讲述一个典型病例:北京一位少将的夫人患子宫功能性大出血,在京治疗10天未见疗效,病情越来越严重,医院会诊后决定做子宫切除术,但患者不同意。当天乘飞机来广州向朱敬修求治。朱敬修用大剂量高丽参一两配伍止血药,嘱12小时煎服一剂。24小时后病者出血明显减少,全身病状也明显改善。再调治一周后病愈返回北京。朱敬修对卢永兵讲,这位患者已接近气脱亡血的危重症,高丽参能大补元气摄血救脱,剂量要大,才能力挽狂澜。 近30年来,卢永兵临床曾见3例子宫功能性大出血病人,他在朱敬修处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疗效很好,使患者免受切除子宫之苦。卢永兵也用高丽参抢救了多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获得良效。如有一离休处级干部,因心绞痛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第6天突然肛门血流如注,用过大剂量止血药和输血未见疗效,处于休克状态。科室发出病危通知,嘱家属着手准备病人后事。隔天清晨病人家属请卢永兵救治。时病者仍处于休克状态,肛门出血如注,已输血4000多毫升。卢永兵对病者家属说,病人已是生命垂危,就用中药抢救看看,及时汇报病情。方用大剂量高丽参50克为主药,配伍大剂量黄芪和止血药,立即煎后鼻饲。中午报告患者出血量减少,傍晚巡诊,患者已血止神清,治疗一周出院。后来这位患者在接受采访时泣不成声,他说:有些人说中医只看小毛病、慢性病,这是偏见,中医是能够救治急性病、危重病的,我就是其中一例。 另一位对卢永兵学术上帮助较大的是已故国医大师邓铁涛。卢永兵在读大学期间,邓铁涛是学校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邓铁涛很博学,对历代名医名著了解广泛。邓铁涛常指导这位学生怎样学习名医、名著,讲解许多名医的成就,名著的特色。他对卢永兵说,博学是进步的阶梯,博学、传承、创新,学术才能发... -
话题:典故、名家/人名中医名家 标题:刘圆:扎根高原的民族药学者_医德仁心_中医中药网
51岁的刘圆教授是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民族药品种、品质评价和新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工作,她与民族医药结缘得从2002年说起。
51岁的刘圆教授是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民族药品种、品质评价和新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工作,她与民族医药结缘得从2002年说起。 刘圆在西南大学获得生物教育专科、植物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西南民族大学试行“人才引进”,在当年招进的238人中,刘圆是唯一引进的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宗旨,这个平台让刘圆大有用武之地,在民族药领域她一干便是17年。 忙碌的大学老师 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师这份工作比较清闲:备好课、上好课,寒暑假学生们放假,老师也跟着一起放假。但刘圆老师的工作却不这样,她总是非常忙碌,高强度的工作使原本应该有的生活时间、娱乐时间没有了。刘圆说,“幸福的事情,就是尽快把手上的急事做完,能够平躺下来,好好地睡觉”。 是什么原因让刘圆如此匆忙?她一直在不计回报、无怨无悔地服务和奉献于民族医药事业。她多次踏足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她常年扎根于青藏高原。每年的5月~10月,她在青藏高原(四川和青海)、云贵高原走访民族医医疗机构、开展民族医临床常用珍稀濒危药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工作。17年来,她的出差行程已累积超过100万公里。刘圆在藏、羌、彝医药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拥有好口碑。 刘圆获得过“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突出个人”“四川省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她是2016年科技部“服务三区”典型人物,2013年入选首批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 在民族药高等教育工作中,她发起与筹建西南民族大学中药学、药学、藏药学、彝药学等本科专业。 2013年她出版《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2014年出版《民族药材研究综合设计实验教材》,用于西南民族大学中药学(民族药方向)本科专业必修课教材,填补了相关空白。2015年,她主持的“民族药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传承发展高原道地药材 西起喀喇昆仑山,东界横断山,南至喜马拉雅山,北抵祁连山,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海拔高差大,垂直分异明显,几乎涵盖了从高山草甸、草地,到灌丛、针叶林、阔叶林等不同的植被类型。 刘圆带领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创新团队,发扬牦牛精神,执着于青藏高原藏羌彝道地药材的保护与开发,以传承、保护与创新藏羌彝医药为己任,创新性地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推动了青藏高原藏羌彝医... -
话题:典故、名家/人名中医名家 标题:周英:情系高原,让中医药惠及青海人民_医德仁心_中医中药网
2018年,在青海,周英忍受了高原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远离儿子的牵挂和永失母亲的悲痛,接诊门诊患者1400余人次,完成示范手术20余次、院内学术讲座20余次、院外学术讲座15次,主办学术会议5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周英,来到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挂职后,与该院领导班子通力合作,在短时间内帮助受援单位创立了中医科,并任中医科主任。截至目前,门诊已接诊1400余人次。“周英博士还将广州的中医膏方制作理念与青海道地药材结合,成功研制了多款适合本地患者慢性疾病的中医膏方,已发放400余人次,广受患者好评。”青海省妇幼保健院院长王守磊说。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援青博士团 用爱护高原》的文章,报道了中组部、团中央第十八批29名援青博士团“服务健康、护佑高原”的故事,讲述了15名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江苏、广东等地的医学博士、青年专家,带着使命与情怀踏上了青藏高原。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周英,正是该博士团成员之一。从出发前,她就坚定一个信念——让中医药惠及青海妇幼。 2017年12月,周英来到青海,挂职于青海省妇幼保健院任副院长,自此,开启了她心系高原的青海情。12月的青海,草原枯黄,湖面冰封,雪山茫茫,满目荒芜,来势汹汹的高原反应,让她措手不及: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甚至有时呼吸困难。一天、两……“来这里,就是要留下来!”坚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抗,她相信自己能做到,也必须做到。 传播中医,为百姓带来健康福祉 “我能为青海做些什么,我能为青海百姓带来什么?”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周英来青海前就确定了方向:发挥中医药专业的特色优势,坚持推广中医药在妇幼保健方面的工作创新。在青海省妇幼保健院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下,周英推动医院正式成立了中医科,并担任中医科主任。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中医科的工作已有序展开,中药处方量持续上升。周英引领中医科开展三伏天灸和中医膏方制作,使医院收获了患者的大量好评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她带头规划实施了“沃土·肥种·蓝天”计划,为青海女性提供优生优育的中医妇幼健康服务,为患者解决不孕不育的生育烦恼。周英还提倡成立了青海省妇幼协会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分会,开展主题学术讲座;牵头举办青海省首届经方研讨班,在省内开启了学经典、习经方、用经方的热潮。 “青海的冬天很冷,但是医者有情,我要到西宁以外去,为更多的边远百姓服务。”青海地广人稀,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宁地区,周英对西宁市区外前来就诊的患者都留联系方式,无论是微信还是电话,对患者和家属的询问她均耐... -
话题:典故、名家/人名中医名家 标题:刘建:以身相许岐黄业_医德仁心_中医中药网
刘建,河北省盐山县圣佛镇人,医学博士,目前是国医大师路志正、熊继柏,全国名老中医张炳厚、陈宝贵的得意门生,现就职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建,河北省盐山县圣佛镇人,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北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室主任,全国第三批中医临床人才,沧州市名中医。目前是国医大师路志正、熊继柏,全国名老中医张炳厚、陈宝贵的得意门生,现就职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秉承家训,发扬光大 刘建的祖父刘振邦毕业于当时的沧县师范学校,之后弃笔从戎,在冀鲁边区从事文书工作。刘振邦热衷中国历史文化,特别对中医情有独钟,阅读了大量中医医学书籍,又经过长时间的临证实践,自学成才,成为当时边区的有名中医,解放后在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担任中医内科主任,另外还负责整理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这为刘家三代研究张锡纯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建的父亲刘少星继承父亲的医术之道,成为闻名乡里的中医。 刘建自幼受祖父、父母亲的熏陶,言传身教,具有良好的中医功底。工作之初,在盐山县中医院从事中医内科、男科专业。2003年,他正式调入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多年来,刘建专注于中医内科、中医皮科疾病的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积极拓展知识面,并旁及中医男科、中医妇科等专业。他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在医疗工作中对患者做到一丝不苟、无微不至,诊断治疗有理有据,许多疑难杂症得到了正确明晰的诊治。 刻苦求学 ,全心付出 “医者,是工作的一生, 也是学习的一生。”刘建对中医的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人杰地灵的河北沧州曾孕育过扁鹊、刘完素、张锡纯等医学大家,受这些人的影响,刘建初参加工作时,就萌生了把沧州的中医发扬光大的念头。这些年刘建潜心于张锡纯学术研究,主编《张锡纯方剂歌括》《张锡纯对药》《张锡纯用药新解》《张锡纯论伤寒》《皮肤病实效经典》、《月经病实效经典》等专著,其中编著的《张锡纯对药》《张锡纯方剂歌括》两书分别获得首届河北... -
话题:典故、名家/人名中医名家 标题:陈正义:用适宜技术服务群众_医德仁心_中医中药网
陈正义,男,45岁,党员,中医骨伤科主治医师,在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医疗专业23年。
日前,安徽省第三届“乡镇卫生院百名骨干医生”评选揭晓,蒙城县坛城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主任陈正义光荣当选。陈正义,男,45岁,党员,中医骨伤科主治医师,在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医疗专业23年。 在坛城镇乃至周边乡镇,一提起陈正义医生,群众并不陌生,每天慕名找他看病的不在少数。陈正义出生在中医世家,父亲和爷爷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耳濡目染中,陈正义希望长大后像父辈一样,利用中医药解除乡亲们疾病痛苦的中医人。1995年,陈正义顺利考入一所县城卫校,毕业后分配到镇卫生院上班。在镇卫生院,陈正义充分利用所学中医临床专业知识,结合父辈中医医疗实践案例,治愈了一些用西医还不能很好地解决的疾病,受到了乡亲们的青睐。 为更好地服务好患者,1998年9月根据镇卫生院安排,陈正义被选派到安徽中医大学进行中医专业知识3年脱产学习。陈正义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专业业务知识,顺利毕业。随后又被选派到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再次进修学习1年。在进修期间,陈正义放弃休息和节假日,加班加点,尽力多接触病人,积... -
话题:典故、名家/人名中医名家 标题:赵绍琴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_医德仁心_中医中药网
赵绍琴祖上九世为医,又是三代御医之家,其家藏历代医学著作数百部,赵绍琴自幼熟读经典医著,并由此养成了研读古代医学著作的嗜好。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此之谓也。
今年是赵绍琴教授诞辰100周年。已故赵绍琴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中医温病学泰斗,其学术成就和临床水平享誉国内外。为弘扬和传承赵绍琴教授学术思想,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值此赵绍琴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北京中医药大学定于2018年12月1日举办“赵绍琴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中医药专家,赵绍琴先生学术传承人举办学术讲座。 本文将从家学渊源、求学生涯、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等方面带领大家回顾这位精诚大医的一生,领略这位国医泰斗的风采。 赵绍琴(1918~2001) 出生于世医之家。其曾祖父以下三代均为清宫太医院御医。其父文魁公在本世纪初曾任清末太医院院使,医术高超,名噪京师,后被推举为北京市中医学社名誉社长。赵绍琴少年时代就在父亲的督导下诵读中医经典著作,手不释卷,日夜不辍。 1934 年,他继承父业,悬壶京师。后又从师于京都名医瞿文楼、韩一斋、汪逢春三先生,集家学与三家真传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京都御医和名医传人。其本人所著及弟子整理的著作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赵绍琴温病讲座》、《温病浅谈》《赵绍琴内科精要》、《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赵绍琴温病学讲稿》、《赵绍琴医学全书》、《赵绍琴亲传医学全集》等。 家学渊源与名师传授 赵文魁(1873~1934) 文魁,字友琴,祖籍浙江绍兴。祖上世代业医,至赵文魁时居住北京已九代,皆以医为业。从其祖父起即入太医院供职,其父赵永宽为光绪前期御医。赵文魁幼承庭训,少年时代即在其父赵永宽的指导下颂读中医经典,传承家学。赵文魁17岁时,其父不幸病故,遂承父业,入太医院为御医。后被晋升为太医院院使(即太医院院长)。 宣统年间,御赐其头品花翎顶戴,总管太医院、兼管御药房、御药库事务。1924年,太医院解散后,赵文魁悬壶京门,堂号 “ 鹤伴吾庐 ” 。每日患者盈门,名噪京师。1930年,北京首届中医学社成立,赵文魁被推举为北京中医学社名誉社长。上世纪 30 年代初,北京地区痧疹(猩红热)猖獗,赵文魁日夜应诊,出入于病家之中,不幸身染疫疾,以身殉职。赵文魁遗留脉学手稿一部,经赵绍琴整理补充编辑成《文魁脉学》传世。 瞿文楼(1891~1957) 瞿文楼,名书源,自号困勉庐主人,河北新城县人,出身于世医之家,父亲瞿子安是光绪卅年前后太医院御医。 瞿文楼幼承家学,后考入太医院医学馆。经过四年学习, 精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科》、《痘疹科》、《外科》、《针灸》、《推拿》等课程。光绪三十四年瞿文楼以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太医院医学馆,同年任职太医院为肄业生、恩粮、医士、八品吏目。辛亥革命以后,瞿文楼在北京南池子官豆腐房十三号开业行医,成为京都名医。 自 1933 年起,瞿文楼曾分别受聘于北京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任中医教授。1940 年~ 1942 年瞿文楼受聘于汪逢春主持的北平医学讲习所任中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卫生部中医顾问。 1930 年~ 1934 年,瞿文楼受赵文魁委托为少年赵绍琴(当时赵绍琴 13 岁)讲授《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和脉学等中医基础理论。许多科目原文都由瞿文楼亲手工笔抄写,然后交赵绍琴背诵学习。瞿文楼按照太医院医学馆的标准严格要求赵绍琴。例如,对《黄帝内经》不仅要求全文背诵,而且还要求把唐代王冰的注文也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然后再为其讲解经文的微言大义。 韩一斋(1874~1953) 韩善长,字一斋,晚号梦新,满族人。早年曾受业于清太医院院使(院长)赵文魁及院判(副院长)李子余,任太医院御医。民国以后,悬壶京城。前后行医60余年。先生治学严谨,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都能熟背如流,尝云:“ 熟讯经典,博览群集,贵精善悟,于无文处求文,无字处求字,得其弦外之音,旨外之旨,阴阳在握,玄妙在心,庶几寡过 ” 。先生又博学强记,对《临证指南医案》、《叶案存真》、《本事方释义》等书深有研究,并付诸实践。临床擅长内、妇、儿科,对于肝病、虚损、血证等尤有独到之处。每日患者盈门,活人无算,名满京城。 赵绍琴于1938 ~ 1942年间,每日下午必到韩一斋诊所侍诊左右,获益良多。几年间收集韩一斋临床医案数大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赵绍琴于工作之余废寝秉烛,将所集韩一斋医案分门别类,字斟句酌,详加按语,辑成《韩一斋医案按》数十万字。尚未付梓,就在文化大革命之初被 “造反派 ” 掠去原稿,至今不知去向。未能为韩一斋师留下传世之作,竟令赵绍琴抱憾终生。所幸韩一斋之临床心法已由赵绍琴发扬光大。韩一斋尤为擅长的肝病辨治,已由赵绍琴总结为 “ 韩一斋治肝十法 ” 而流传后世。 汪逢春(1882~1948) 汪逢春,名朝甲,号凤椿,苏州人,吴门望族。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壮岁游京,述职法曹。后悬壶北京三十余年。汪先生博学多才,善书能文,博览群籍,勤学苦读,虚怀深求,毅力过人。精究医学,焚膏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