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网页话题分类语料库
中医网站的网页,清洗建库后1200个文本文件,共8大类,127二级小类,29个三级类,约100万字。
共1115条
-
话题:本草/本草G 标题:关黄柏_中药词典G_中医中药网
关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关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剥取树皮,除去粗皮,晒干。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
【中药名称】关黄柏
【中药学名(拉丁名)】PHELLODENDRI AMURENSIS CORTEX
【别 名】关柏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芸香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
【入药部位】皮
【采收加工】剥取树皮,除去粗皮,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2-4mm。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体轻,质较硬,断面纤维性,有的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或黄绿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关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盐关黄柏:滋阴降火。(《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关黄柏: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盐关黄柏: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3-12g,外用适量。(《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绿黄色或黄色。纤维鲜黄色,直径16-38μm,常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纺锤形,直径35-80μm,有的呈分枝状,壁厚,层纹明显。草酸... -
话题:本草/本草G 标题:高山辣根菜_中药词典G_中医中药网
高山辣根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无茎干燥根和根茎;清热解毒,清肺止咳,止血,消肿。
高山辣根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无茎荠Pegaeophyton scapiflorum (Hook.f.et Thoms.)Marq.et Shaw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产青海、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
【中药名称】高山辣根菜
【中药学名(拉丁名)】PEGAEOPHYTI RADIX ET RHIZOMA
【别 名】单花荠、高山无茎荠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十字花科
【分布区域】产于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地。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无茎荠Pegaeophyton scapiflorum (Hook.f.et Thoms.)Marq.et Shaw的干燥根和根茎。(《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产于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地。
【入药部位】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本品根茎顶端有数个分枝,有密集横环纹,其上有叶柄残基。根圆柱形,长5~16cm,直径O.6~1.5cm。表面黄棕色至灰黄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皱纹和纵沟。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淡棕色至黄棕色,木部淡黄白色至浅黄棕色,周边与... -
话题:本草/本草G 标题:广山药_中药词典G_中医中药网
广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薯或褐苞薯蓣的干燥根茎;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咳喘,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广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薯Dioscorea fordii Prain et Burkill或褐苞薯蓣Dioscorea persimilis Prain et Burkill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取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干燥。也有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水浸2-3小时,取出,用竹刀刮去外皮,晒至全干,即为毛广山药;或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切成长20-25cm,晒干,打光,习称“光广山药”。产广东、广西、福建。 【中药名称】广山药 【中药学名(拉丁名)】DIOSCOREAE RHIZOMA 【别 名】山薯、参薯 【所属功效类】补虚药 【科属】薯蓣科 【分布区域】产广东、广西、福建。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山薯Dioscorea fordii Prain et Burkill或褐苞薯蓣Dioscorea persimilis Prain et Burkill的干燥根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11年版》) 【分布产地】产广东、广西、福建。 【入药部位】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取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干燥。也有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水浸2-3小时,取... -
话题:本草/本草G 标题:广西鹅掌柴_中药词典G_中医中药网
广西鹅掌柴广西民间称为七叶莲,供药用,治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神经性头痛等症。
【植物名】广西鹅掌柴 【拼音】GuangXiEZhangChai 【学名】Schefflera kwangsiensis Merr. ex Li 【别名广】西鸭脚木、汉桃叶 【植物形态】 灌木,高2米,有时攀援状;小枝干时有纵皱纹,无毛;节间短,长1-1.5厘米。叶有小叶5-7;叶柄长4-8厘米,幼时密生短柔毛,很快变无毛;小叶片革质,长圆状披针形,稀椭圆状长圆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边缘全缘,反卷,中脉仅下面隆起,侧脉5-6对,和稠密的网脉在两面甚明显而隆起;小叶柄纤细,长0.5-2.5厘米,中央的较长,两侧的较短,被... -
话题:本草/本草G 标题:光明子_中药词典G_中医中药网
光明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干燥成熟果实;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用于目赤肿痛,目昏,眼翳。
光明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主产于江苏。 【中药名称】光明子 【中药学名(拉丁名)】FRUCTUS OCIMI 【别 名】兰香子、罗勒子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唇形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江苏。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分布产地】主产于江苏。 【入药部位】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性状】呈卵圆形,长1.5-2mm,直径1mm。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具光泽,有致密的小点。基部有果柄痕。质坚硬,横切片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性。气微香,味微辛。浸水中,表面有一层白色黏液质。(《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性味归经】甘、辛,凉。(《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功效】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浙江... -
话题:本草/本草H 标题:海金沙藤_中药词典H_中医中药网
海金沙藤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地上部分,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用于湿热淋证,石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痄腮,痈肿疔毒。
海金沙藤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主产于广东、浙江。 【中药名称】海金沙藤 【中药学名(拉丁名)】LYGODII HERBA 【别 名】竹园荽、迷离网、鸡胶莽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科属】海金沙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东、浙江。 【来源】 本品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干燥地上部分。(《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eet或狭叶海金沙L.microstachyum Desv.的干燥地上部分。(《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主产于广东、浙江。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秋季孢子未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呈段状。茎圆柱形,浅棕黄色,切面中央黄色。叶及叶轴均被短毛,叶二回羽状,小羽片纸质,不育叶羽片边缘有浅钝齿,能育叶小羽片边缘生有流苏状的孢子囊群。气微,味淡。(《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为草质藤本,茎细长,栗褐色。叶二型,二至三回羽状;羽片多数,对生于叶轴的短枝上,枝端有1个被黄色柔毛的休眠芽,羽柄长约1.5cm。不育羽片三角形,长与宽各为10-12cm;小羽片2-4对,互生,卵圆形,长4-8cm,宽3-6cm;二回小羽片2-3对,互生,卵状三角形,掌状分裂;末回小羽片有短柄或无柄,不以关节着生,通常掌状3裂,中央裂片短而阔,长约3cm,宽6-8mm,顶端钝,基部近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浅锯齿;叶纸质,中脉及侧脉上略被短毛。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末回小羽片或裂片边缘疏生流苏状的孢子囊穗。气微,味淡。 狭叶海金沙叶 二至三回羽状;不育羽片长圆形,长8-15cm,小羽片2-3对,掌状深裂,中央裂片大,长5-8cm,宽约4mm,基部心形,两侧有1-2片短裂片,边缘有细尖锯齿。(《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 甘,寒。归膀胱、肺、小肠经。(《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甘,寒。归膀胱、小肠、肝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 利尿通淋,清热解毒。(《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活血通络。(《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湿热淋证,石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痄腮,痈肿疔毒。(《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用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带下,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烫伤,丹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四川省中药饮片炮... -
话题:本草/本草H 标题:海底椰_中药词典H_中医中药网
海底椰清热除燥、润肺止咳、滋阴补肾;治疗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
【中药名称】海底椰 【所属功效类】补虚药 【科属】棕榈科 【分布区域】产塞舌尔普拉兰岛,库瑞岛。 【分布产地】产塞舌尔普拉兰岛,库瑞岛。 【入药部位】果实及种子 【药材功效】清热除燥、润肺止咳、滋阴补肾。 【药材主治】治疗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也可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症。 【用药禁忌】 1.海底椰具有滋阴... -
话题:本草/本草H 标题:猴耳环_中药词典H_中医中药网
猴耳环为豆科植物猴耳环的干燥略带小枝的叶;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泻;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
猴耳环为豆科植物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的干燥略带小枝的叶。全年可采收,除去粗枝,晒干。产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台湾、福建等地。 【中药名称】猴耳环 【中药学名(拉丁名)】FOLIUM ARCHIDENDRI CLYPEARIAE 【别 名】蛟龙木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豆科 【分布区域】产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的干燥略带小枝的叶。(《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产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台湾、福建等地。 【入药部位】叶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除去粗枝,晒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本品为略带小枝的羽状复叶,小枝有明显的纵棱,表面黄褐色至棕褐色,被短细绒毛。叶为2回双数羽状复叶,小叶片呈近不等的平行四边形或斜菱形,长1-9cm,宽0.7-3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近截形,偏斜;上表面棕褐色或黄绿色,下表面灰褐色。薄革质,极易脱落。气微,味微苦涩。(《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微苦、涩,微寒。归脾、胃、肝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
话题:本草/本草H 标题:黑老虎根_中药词典H_中医中药网
黑老虎根为五味子科植物黑老虎的干燥根,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疝气痛。
黑老虎根为五味子科植物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 (Lem.) A. C. Smith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干燥。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中药名称】黑老虎根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KADSURAE COCCINEAE 【别 名】过山风、风沙藤、钻地风 【所属功效类】理气药 【科属】木兰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来源】本品为五味子科植物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 (Lem.) A. C. Smith的干燥根。(《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入药部位】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干燥。(《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弯曲,直径1-4cm。表面深褐色或黑褐色,粗糙,皮部多横向断裂呈串珠状,且与木部易剥离。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粗纤维性。皮部厚,浅蓝灰色,有密集的小白点和放射状的细条纹;木部黄白色或浅棕色,可见多数小孔。气微香,味微辛。(《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肝、脾经。(《湖南... -
话题:本草/本草H 标题:黄葵子_中药词典H_中医中药网
黄葵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干燥成熟种子;用于湿热淋证,水肿,湿疹,湿疮。
黄葵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的干燥成熟种子。9月份果实成熟时采果,取种子,晒干。产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 【中药名称】黄葵子 【中药学名(拉丁名)】ABELMOSCHUI SEMEN 【别 名】黄蜀葵子、秋葵子、羊桃子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科属】锦葵科 【分布区域】产河北、山东、河南、陕西 【来源】 本品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的干燥成熟种子。(《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 本品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的种子。(《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产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 【入药部位】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9月份果实成熟时采果,取种子,晒干。(《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 9-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脱粒,簸去杂质,再晒至全干。(《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 本品呈肾形,直径3-6mm。表面棕褐色或暗褐色,有纵裂乳头状突起。气微,味涩。(《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膀胱经。(《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 《纲目》:“甘,寒,滑,无... -
话题:本草/本草H 标题:海棠叶_中药词典H_中医中药网
海棠叶为蔷薇科植物湖北海棠的干燥叶,养肝和胃,生津止渴,消积化滞。
海棠叶为蔷薇科植物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的干燥叶。夏、秋二季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海棠叶产于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四川、云南、贵州。 【中药名称】海棠叶 【中药学名(拉丁名)】MALI HUPEHENSIS FOLIUM 【所属功效类】消食药 【科属】蔷薇科 【分布区域】海棠叶产于湖北、湖南、江西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的干燥叶。(《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分布产地】海棠叶产于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四川、云南、贵州。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摘,除去杂质,晒干。(《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药材性状】 本品多平展或微皱缩,完整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5-4cm。表面暗绿色、黄绿色或黄棕色。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羽状网脉,主脉在下表面极为突出,侧脉5-6对。具长柄,主脉及叶柄具稀疏柔毛。气微,味微苦、涩。(《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性味归经】微甘,平。归肝、胃经。(... -
话题:本草/本草H 标题:黄牛木叶_中药词典H_中医中药网
黄牛木叶为藤黄科植物黄牛木的干燥叶,清热解毒,化湿消滞,祛瘀消肿;用于感冒,中暑发热,泄泻,水肿,黄疸,跌打损伤,痈肿疮疖;嫩叶作清凉饮料,能解暑热烦渴。
黄牛木叶为藤黄科植物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 (Lour.) Bl.的干燥叶。春、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产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 【中药名称】黄牛木叶 【中药学名(拉丁名)】CRATOXYLI COCHINCHINENSIS FOLIUM 【别 名】黄牛茶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藤黄科(山竹子科) 【分布区域】产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 【来源】本品为藤黄科植物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 (Lour.) Bl.的干燥叶。(《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分布产地】产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 【入药部位】叶 【采收加工】春、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药材性状】本品纸质,卷曲,展开后味椭圆形至矩圆形,长5-8cm,宽2-3cm,叶全缘,无毛;表面黄绿色,先端骤尖或楔形,下表面可见透明腺点及黑点;叶下缘黑点排成行;叶柄长2-3mm。质脆。味甘、淡,微苦。(《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肺、肾经。(《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药材功效】清热解毒,化湿消滞,祛瘀消肿。(《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 【药材主治】用于感... -
话题:本草/本草H 标题:红曲米_中药词典H_中医中药网
红曲米为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等菌种接种于蒸至半熟的粳米上,经培育的红曲米;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用于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
红曲米为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等菌种接种于蒸至半熟的粳米上,经培育的红曲米。主产于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 【中药名称】红曲米 【中药学名(拉丁名)】SEMEN ORYZAE CUM MONASCO 【别 名】赤曲、丹曲、红米 【所属功效类】活血化瘀药 【科属】曲霉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江西、浙江、福建、广东 【来源】本品为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等菌种接种于蒸至半熟的粳米上,经培育的红曲米。(《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分布产地】主产于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台湾。 【入药部位】藻、菌、地衣 【药材性状】本品为粳米的发酵品。多为不规则碎米和整粒米块,外表呈棕紫色或紫红色,断面粉红色,体轻质脆,微有酸气,味淡。(《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脾、大肠经。(《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药材功效】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药材主治】用于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用法用量】4.5-... -
话题:本草/本草H 标题:猴头菇_中药词典H_中医中药网
猴头菇为猴头菌科植物猴头菇的干燥子实体,健脾和胃,益气安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失眠多梦。
猴头菇为猴头菌科植物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的干燥子实体。子实体近成熟时采收,晒干。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浙江、广西、四川、甘肃、西藏等地。 【中药名称】猴头菇 【中药学名(拉丁名)】FRUCTIFICATIO HERICII 【别 名】猴菇、猬菌、刺猬菌 【所属功效类】消食药 【科属】齿菌科 【分布区域】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 【来源】 本品为猴头菌科植物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的干燥子实体。(《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为齿菌科真菌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的干燥子实体。(《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分布产地】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浙江、广西、四川、甘肃、西藏等地。 【入药部位】藻、菌、地衣 【采收加工】 子实体近成熟时采收,晒干。(《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采收后,洗净,晒干。(《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药材性状】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直径2-6cm。表面为软刺状,棕黄色至浅褐色。切片平坦,类白色,部分具裂隙。质轻而软。气微香,味淡或微苦。(《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形似猴头,呈不规则块状,直径3.5-10cm,基部狭窄。表面浅黄色至浅褐色。子实体着生于菌刺上,菌刺长圆筒形,下端尖锐,长1-3cm,直径1-2mm,体轻,质软,易纵向撕开,断面浅黄至浅褐色,疏松。气香,味甘。(《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经。(《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甘,平。归脾、胃、心经。(《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药材功效】 健脾和胃,益气安神。(《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安神益智。(《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药材主治】 用于消化不良,肾经衰弱,身体虚弱,胃溃疡。(《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失眠多梦。(《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用法用量】 10-30g。(《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25-50g。(《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置干燥处,防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 【药材鉴别】 (1)本品粉末浅黄至浅褐色。孢子近球形至球形,透明无色,5.7-7.6μm,表面平滑。担子众多,呈弯曲丝状... -
话题:本草/本草H 标题:黑枸杞_中药词典H_中医中药网
黑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中药名称】黑枸杞 【别 名】黑果枸杞 【所属功效类】补虚药 【科属】茄科 【分布区域】产青海、宁夏、新疆、甘肃 【分布产地】产青海、宁夏、新疆、甘肃、陕西等地。 【入药部位】... -
话题:本草/本草H 标题:黑松露_中药词典H_中医中药网
黑松露是一种生长于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能够起到增强免疫力,有保健养生的效果。
黑松露,也称块菌,是一种生长于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黑松露的成熟期通常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三月,通常好的季节是在12月到次年的3月之间。我国黑松露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与四川省及其周边地区,其中产量较大的主产区包括四川省的会东会理,高黎贡山,云南永仁县,四川省攀枝花等地(目前攀枝花市被誉为中国的“块菌”之乡 )。 【中药名称】黑松露 【所属功效类】其它药 【分布区域】我国黑松露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 【来源】黑松露,也称块菌,是一种生长于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 【分布产地】我国黑松露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与四川省及其周边地区,其中产量较大的主产区包括四川省的会东会理,高黎贡山,云南永仁县,四... -
话题:本草/本草J 标题:鸡儿肠_中药词典J_中医中药网
鸡儿肠为植物菊科马兰的全草或根,
鸡儿肠为植物菊科马兰Kalimeris indica(L.)SchulZ-BiP.的全草或根。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中药名称】鸡儿肠 【别名】马兰 田边菊 鱼鳅串 【采收加工】夏秋季收,晒干,生用,亦用鲜品。 【有效成分】含黄酮甙、挥发油等。 【药理】 (1)体外实验有抗癌活性。 (2)水浸液在肿瘤组织培养淤内对白血病细胞有抗肿瘤作用。 (3)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辛、苦、凉。归肝、肾、胃、大肠经。 【药材功效】败毒抗癌、凉血散淤、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药材主治】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肋腺癌 马兰、野胡葱头适量 捣烂外敷。能... -
话题:本草/本草J 标题:九翅豆蔻根_中药词典J_中医中药网
九翅豆蔻根为姜科植物九翅豆蔻的果实或根;补土健胃,理气消食。
【中药名称】九翅豆蔻根 【中药学名(拉丁名)】RHIZOMA AMOMI MAXIMI 【所属功效类】消食药 【科属】姜科 【分布区域】产西藏、云南、广东 【来源】为姜科植物九翅豆蔻的果实或根。 【分布产地】产西藏、云南、广东、广西。 【入药部位】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果实将成熟时采收,烘干。 【性味归经】辛,热。归肺、脾、大肠经... -
话题:本草/本草J 标题:荆芥炭_中药词典J_中医中药网
荆芥炭为荆芥的炮制加工品;收敛止血;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荆芥炭为荆芥的炮制加工品。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等地。 【中药名称】荆芥炭 【中药学名(拉丁名)】SCHIZONEPETAE HERBA CARBONISATA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科属】唇形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 【来源】本品为荆芥的炮制加工品。(《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等地。 【入药部位】全草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段,长5mm。全体黑褐色。茎方柱形,体轻,质脆,断面焦褐色。叶对生,多已脱落。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略具焦香气,味苦而辛。(《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辛、涩,微温。归肺、肝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收敛止血。(《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5-10g。(《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置阴凉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黑色。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多不明显,胞腔含棕色物。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表观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成束,壁平直或微波状。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95-110μm,柄单细胞。非腺毛1-6细胞,大多具壁疣。(《中国药典2015》) 【中药炮制】取荆芥段,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中国药典2015》) 【道地性】淮药 【传说渊源】 很早很早以前,有位年过30的妇人,初次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全家高兴不已,就像庆祝盛大节日一样,招待家族亲朋,近邻好友,持续几日。尽管是刚刚出生的孩子,可家人们不管是谁,就像抱着宝贝一样,家中整日充满了喜悦的气氛。 有一天午饭后,大家争着哄过孩子后,各自带着笑意,离去午休。在静静的屋里,只有母亲仔细地看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脸颊,脸上浮现出一种无比的幸福感,一种陶醉的心情从心底不由自主地涌出,她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细嫩的脸蛋儿,带着微笑,在孩子身旁也睡着了。 产妇睡着睡着,觉得身体很热,无意识地掀去薄薄的被子。由于连日来家中宴请四方亲友的劳累,不知不觉一直睡到黄昏,家人准备晚饭的声响也没有使她醒来。她丈夫和小妹进屋想叫起她吃饭,只见她像喝醉了酒一样,直直地躺在床上,手脚稍微硬直,已经不省人事了。 在此之前,仍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家人们,见此情景,人人脸上刹时由晴转阴,能沉住气的,脸上也露出... -
话题:本草/本草J 标题:荆芥穗_中药词典J_中医中药网
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的干燥花穗。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中药名称】荆芥穗 【中药学名(拉丁名)】SCHIZONEPETAE SPICA 【所属功效类】解表药 【科属】唇形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的干燥花穗。(《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入药部位】花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本品穗状轮伞花序呈圆柱形,长3-15cm,直径约7mm。花冠多脱落,宿萼黄绿色,钟形,质脆易碎,内有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5-10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禁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置阴凉干燥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黄棕色。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95-110μm,柄单细胞,棕黄色。小腺毛头部1-2个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6细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断面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胞腔小。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表面观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成束,壁平直或微波状。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时时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挥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穗对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胡薄荷酮对照品,加石油醚(60-90℃)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炮制】除去杂质,润软,切段,低温干燥,筛去灰屑。(《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毒性】荆芥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39.8g(生药)/kg。荆芥油小鼠灌胃的LD50为1.1ml/kg。荆芥炭脂溶性提取物(StE)小鼠灌胃的LD50为2.652g/kg,相当原炭药41.90g/kg,为临床剂量的244-367倍。StE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945g/kg。(《中药大辞典》) 【道地性】非道地 【传说渊源】 很早很早以前,有位年过30的妇人,初次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全家高兴不已,就像庆祝盛大节日一样,招待家族亲朋,近邻好友,持续几... -
话题:本草/本草J 标题:檵木根_中药词典J_中医中药网
檵木根为金缕梅科植物檵木的根;止血活血,收敛固涩;主治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尽,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白带,脱肛。
檵木根为金缕梅科植物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R. Br.) Oliver的根。全年均可采挖,切块,晒干或鲜用。产于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等地。 【中药名称】檵木根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LOROPETALI CHINENSIS 【别 名】檵花根、土降香 【所属功效类】止血药 【科属】金缕梅科 【分布区域】产于湖南、江西、福建、安徽 【来源】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R. Br.) Oliver的根。(《中药大辞典》) 【分布产地】产于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等地。 【入药部位】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切块,晒干或鲜用。(《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拐状不规则弯曲或不规则分枝状,长短粗细不一。一般切成块状,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具浅纵纹,有圆形的茎痕及支根痕;栓皮易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棕红色的皮部。体重,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棕红色,纤维性。气微,味淡、微苦涩。(《中药大辞典》) 【性味归经】南药《中草药学》:“苦、涩,平。” 【药材功效】止血活血,收敛固涩。(《中药大辞典》) 【药材主治】主治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崩漏,... -
话题:本草/本草K 标题:宽叶缬草_中药词典K_中医中药网
宽叶缬草为败酱科植物宽叶缬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理气止痛,祛风除湿,宁心安神;用于脘腹胀痛,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失眠。
宽叶缬草为败酱科植物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 var. Iatifolia Miq.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阴干。产于江苏、浙江、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中药名称】宽叶缬草 【中药学名(拉丁名)】RADIX ET RHIZOMA VALERIANAE 【所属功效类】理气药 【科属】败酱科 【分布区域】产于江苏、浙江、湖北 【来源】本品为败酱科植物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 var. Iatifolia Miq.的干燥根及根茎。(《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 【分布产地】产于江苏、浙江、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入药部位】根及根... -
话题:本草/本草P 标题:平凉山楂_中药词典P_中医中药网
平凉山楂为蔷薇科植物甘肃山楂或华中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消食健脾,行气散瘀;用于胃脘腹胀,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平凉山楂为蔷薇科植物甘肃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 Wils.或华中山楂Crataegus wilsonii Sarg.的干燥成熟果实。果成熟时采收,或剖开两瓣,晒干。甘肃山楂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华中山楂产于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中药名称】平凉山楂 【中药学名(拉丁名)】FRUCTUS CRATAEGI HUPEHENSIS 【所属功效类】消食药 【科属】蔷薇科分布区域、甘肃山楂产于河北、山西、陕西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甘肃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 Wils.或华中山楂Crataegus wilsonii Sarg.的干燥成熟果实。(《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甘肃山楂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华中山楂产于河南、陕西、... -
话题:本草/本草P 标题:蘋_中药词典P_中医中药网
蘋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止血,除烦安神;主治水肿,热淋,小便不利,黄疸,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白带,月经量多,心烦不眠,消渴,感冒,小儿夏季热,痈肿疮毒,瘰疬,乳腺炎,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毒蛇咬伤。
蘋为苹科植物苹Marsilea quadrifolia L.的全草。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主产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达华北和辽宁。 【中药名称】蘋 【中药学名(拉丁名)】HERBA MARSILEAE 【别 名】大萍、四叶菜、田字草 【所属功效类】利水渗湿药 【科属】苹科(四叶莲) 【分布区域】主产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达华北和辽 【来源】本品为苹科植物苹Marsilea quadrifolia L.的全草。(《中华本草》) 【分布产地】主产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达华北和辽宁。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中华本草》) 【药材性状】根茎细长,多分枝。叶柄纤细,长3-18cm,光滑,棕绿色;小叶4片,卷缩,展开后呈田字形,小叶片倒三角形,长约1.6cm,宽约1.7cm,上面绿色,下面黄绿色,气微,味淡。(《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中华本草》) 【药材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止血,除烦安神。(《中华本草》) 【药材主治】主治水肿,热淋,小便不利,黄疸,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白带,月经量多,心烦不眠,消渴,感冒,小儿夏季热,痈肿疮毒,瘰疬,乳腺炎,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毒蛇咬伤。(《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9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话题:本草/本草P 标题:螃蟹壳_中药词典P_中医中药网
螃蟹壳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甲壳;散淤血,清热解毒;用于瘀血积滞,乳痈,胁痛,腹痛,冻疮。
螃蟹壳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和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 deHaan的甲壳。秋季捕捉,蒸或煮熟后,将壳揭开,去掉肉,干燥。产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 【中药名称】螃蟹壳 【中药学名(拉丁名)】ERIOCHEIRIS CONCHA 【别 名】方海、蟹壳 【所属功效类】活血化瘀药 【科属】动物药 【分布区域】产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 【来源】 本品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和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 deHaan的甲壳。(《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本品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的干燥体。(《辽宁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分布产地】产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 【入药部位】动物 【采收加工】 秋季捕捉,蒸或煮熟后,将壳揭开,去掉肉,干燥。(《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春、秋两季捕捉,将肢体捆起,晒干或烘干,防止生蛆变质。(《辽宁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 【药材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表面杏黄色或浅黄色,内表面黄白色或浅白色,质坚硬。气微腥,味咸。(《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 本品略呈方形而扁,大小不一。完整者背面甲壳隆起,表面起伏不平,前方有两排并列的疣状突起,其中部有“H”形的凹陷。前缘两眼窝间有四枚齿突,眼窝外侧缘各有四枚锯齿。腹部扁平,七节,雌体呈圆形,雄体呈三角形。螯足1对,钳状,粗壮,绒毛发达;步足四... -
话题:本草/本草Q 标题:清半夏_中药词典Q_中医中药网
清半夏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清半夏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山东等地。 【中药名称】清半夏 【中药学名(拉丁名)】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CUM ALUMINE 【所属功效类】化痰止咳平喘药 【科属】天南星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 【来源】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山东等地。 【入药部位】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燥湿化痰。(《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3-9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置通风干燥处,防蛀。(《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2-20μm,脐点裂缝状、入字状或星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20-144μm。螺纹导管直径10-24μm。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挥至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丙氨酸对照品、缬氨酸对照品、亮氨酸对照品,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半夏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 -
话题:本草/本草Q 标题:清酒缸_中药词典Q_中医中药网
清酒缸为豆科植物清酒缸的干燥全株,清热解毒,祛风透疹,消积止痛;用于感冒发热,疹出不透,小儿疳积,脘腹疼痛,泄泻。
清酒缸为豆科植物清酒缸Desmodium caudatum (Thunb.) DC.的干燥全株。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晾干。产于安徽、浙江、江西、广东、云南等地。
【中药名称】清酒缸
【中药学名(拉丁名)】DESMODII CAUDATI HERBA
【别 名】小槐花、草鞋板、三把苓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豆科
【分布区域】产于安徽、浙江、江西、广东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清酒缸Desmodium caudatum (Thunb.) DC.的干燥全株。(《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分布产地】产于安徽、浙江、江西、广东、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晾干。(《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药材性状】本品为根、茎、叶混合的段。根段呈圆柱形,长5-15mm,常见有分支根,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可见疣状突起,质坚韧,切面黄白色。茎段圆柱形,有分支,表面灰褐色,具类圆形的突起皮孔,切面黄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气微,味淡。(《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
话题:本草/本草Q 标题:秋梨_中药词典Q_中医中药网
秋梨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及其栽培品种的近成熟或成熟果实;清肺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燥咳嗽,热病烦躁,津少口干,消渴,目赤,疮疡,烫火伤。
秋梨为蔷薇科植物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沙梨Pyrus pyrifolia (Burm. f.) Nakai及其栽培品种的近成熟或成熟果实。秋季采收。白梨主产于河北、山东、山西、辽宁、河南、陕西、青海、甘肃等地;沙梨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中药名称】秋梨 【中药学名(拉丁名)】FRUCTUS PYRIS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蔷薇科 【分布区域】白梨主产于河北、山东、山西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沙梨Pyrus pyrifolia (Burm. f.) Nakai及其栽培品种的近成熟或成熟果实。(《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分布产地】白梨主产于河北、山东、山西、辽宁、河南、陕西、青海、甘肃等地;沙梨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性状】 白梨:果实多呈卵形或近球形,通常直径为5-7cm,先端有残留花萼。果皮黄白色,有细密斑点。基部具肥厚果柄,长3-4cm,表面黄白色,有细密斑点。横切面可见白色子房4-5室,种子倒卵形,微扁,长0.6-0.7cm,褐色。果肉微香,多汁,味甜微酸。 沙梨:果实近球形,先端微向下陷且无宿萼。表面浅褐色或棕褐色,有浅色斑点。横切面可见子房2-5,种子楔状卵形,稍扁平,长0.8-1cm,黑褐色。(《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性味归经】甘、微酸,凉。归肺、胃、心经。(《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功效】清肺润燥,生津止渴。(《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药材主治】用于肺燥咳嗽,热病烦躁,津少口干,消渴,目赤,疮疡,烫火伤。(《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法用量】15-30g,生食或捣汁服。(《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用药禁忌】脾虚便溏、肺寒嗽及产妇慎服。(《中药大辞典》) 【贮藏保存】冷藏保鲜。(《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 【中药配伍】 1.治太阴温病,口渴甚者:甜水梨大者一枚。薄切,新汲凉水内浸半日,(捣取汁)时时频饮。(《温病条辨》雪梨浆) 2.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梨汁... -
话题:本草/本草R 标题:肉桂子_中药词典R_中医中药网
肉桂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温中散寒,止痛;用于胃腹冷痛,呕哕,肺寒咳喘。
肉桂子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 【中药名称】肉桂子 【中药学名(拉丁名)】CINNAMOMI CASSIAE FRUCTUS IMMATURI 【别 名】桂丁、桂子、桂丁香 【所属功效类】温里药 【科属】樟科 【分布区域】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与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分布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 【入药部位】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10-11月间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药材性状】 呈倒圆锥形,长4-18mm,直径4-7mm。宿萼杯状,长5-11mm,直径4-7mm,边缘具不明显的6浅齿裂;表面褐色至黑褐色,有皱纹,下部延长成萼筒,有的连有果柄。幼果微外露,直径2-5m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略有光泽,有皱纹;顶端有微凸的花柱残基,质松软,易碎。气香,味甘、辛。(《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呈倒圆锥形,长4-18mm,直径4-7mm。宿萼杯状,长5-11mm,直径4-7mm,边缘有不明显的6浅齿裂;表面褐色至黑褐色,有皱纹,下部延长成萼筒,有的连有果柄。宿萼内有未成熟的果实,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5mm。黄棕色至棕褐色,略有光泽,有皱纹;顶端稍平截,上部有一微凸起的花柱残基,下部圆钝,可见凸起的子房柄。质松软,易压碎。气香,味甜而辛辣。(《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脾、胃、肾、肺经。(《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辛、甘,温。归脾、胃、肾、肺经。(《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药材功效】 温中散寒,止痛。(《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温中散寒,止痛。(《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药材主治】 用于胃腹冷痛,呕哕,肺寒咳喘。(《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用于胃腹冷痛,呕哕,肺寒咳喘。(《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用法用量】 3-6g;或研粉冲服。(《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3-6g,或研粉冲服。(《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贮藏保存】 置阴凉干燥处。(《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置阴凉干燥处。(《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药材鉴别】 (1)本品粉末棕褐色至红褐色。非腺毛单细胞,类矛状,多弯曲,直径13-17μm,长50-165μm,壁厚。厚壁细胞淡黄色,类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63μm,壁明显增厚,孔沟和纹孔均明显,木化,多含棕色物质。纤维淡黄色,单个或成束,长梭形、类棒形,细长或较粗短,直径26-56μm,长230-1002μm,壁厚7-17μm,木化或... -
话题:本草/本草R 标题:人工牛黄_中药词典R_中医中药网
人工牛黄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用于痰热谵狂,神昏不语,小儿急惊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人工牛黄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全国各地均产。 【中药名称】人工牛黄 【中药学名(拉丁名)】BOVIS CALCULUS ARTIFACTUS 【所属功效类】清热药 【科属】动物药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产。 【来源】本品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入药部位】动物 【药材性状】 本品为黄色疏松粉末。味苦,微甘。(《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甘,凉。归心、肝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清热解毒,化痰定惊。(《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用于痰热谵狂,神昏不语,小儿急惊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一次0.15-0.35g,多作配方用。外用适量敷患处。(《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孕妇慎用。(《中国药典2015》) 【贮藏保存】密封,防潮,避光,置阴凉处。(《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 1.取胆红素【含量测定】项下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453nm波长处有大吸收。 2.取本品0.1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5分钟,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猪去氧胆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