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华语
childrenChinese_topic
少儿汉语教材语料库
共12条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灰尘的旅行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漂流,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我们周围的空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洋,几乎处处都有灰尘的行踪。
真正没有灰尘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才能够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
大的灰尘肉眼可以看见,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根据检验的结果,在干燥的日子里,田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几十粒灰尘;
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一千多粒灰尘;
在城市街道上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十万粒以上的灰尘;
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还要多得多。
这样多的灰尘在空中旅行,对气象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原来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它们会帮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雾和雨点。
没有它们,就没有白云,也没有大雨和小雨了;
没有它们,在夏天,强烈的日光将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气温无法降低。
这是灰尘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如果我们追问一下,灰尘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
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一系列的答案:
有的是来自山地岩石的碎末,有的是来自田野的干燥土末,
有的是来自海面的由浪花蒸发后生...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论学习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意思是说,学了些东西,经常温习它,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任何人要获得新知识,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学",向具有这门知识的人学,向记有这门知识的书本学。
但是学了,懂得了,却不等于掌握了这门知识。
要使它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习"。只有经常温习,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因此,"学"和"习"又是一回事。光"学"而不"习",所学的知识是记不牢的。
有的人不理解"习"的重要性,学得很多,甚至什么东西都学,但却不肯付出时间经常温习,
结果是学了就忘,收不到成效,学的兴趣也就降低了。
"习"字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就是实习,或者说是实践,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和"习"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学了理论而不实践,那么理论就只是理论,不但学不好,也做不好工作。
重要的还是这个"时"字。
"时习之",不是"习"一次两次,或三次五次,而是经常不断地、持之以恒...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后一课那天上学,我去得很晚。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我就想不去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我来到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看见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我急忙向学校跑去。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
我坐下来,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这才注意到,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还打着皱边的领结。
这套礼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看来都很忧愁。
我正在诧异,只听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后一次给你们上法语课了。
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 "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 旷了课去掏鸟窝,到河上去溜冰。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还有韩麦尔先生,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惩罚。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后一课!
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前来坐在教室里,像是用这 种方式来感谢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天下着雪,又快黑了,冷极了。这是一年的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夜晚,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装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 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冻得缩成一团。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分钱,她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家的房顶,虽然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于是,她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一擦,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多么暖和,多么舒服啊!
哎,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手里只剩下一根烧过的火柴棍。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照在墙角,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神笔马良从前有个孩子,名字叫马良。马良喜欢画画儿,可是他家里很穷,连一支画笔也没有。
他去山上打柴时,就拣一根 树枝当笔,在沙地上画空中的飞鸟。
他到河边割草时,就把草根当笔,在河滩上画水中的游鱼。
他看到什么就画什么,画得很认真,画得很刻苦。
可是他仍然没有一支笔。
一天晚上,有位白胡子老爷爷走来对他说:"马良,我送给你一支笔,去给穷人画画儿吧!"
马良高兴极了,接过画笔,就在墙上画了一只大公鸡。
真奇怪,大公鸡从墙上飞下来,"喔喔"地叫起来。
原来,老爷爷给他的是一支神笔。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给村里的穷人画画儿。
一天,他看见一个老农民和一个小孩子拉着犁耕地,因为泥土硬,拉不动。
马良拿出神笔,给他们画了一头老牛,只听"哞"的一声,老牛就下田拉犁耕地了。
有个大官听说马良有一支神笔,就把他抓了去,要他画金子。
马良不画,大官就把他关进监狱里。
到了半夜,看守监狱的士兵睡熟了,马良用神笔在墙上画了一扇门,马上打开门,带着关在里面的穷人们逃出去了。
大官听到报告,派人去追,又把马良抓了回来...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小溪流的歌小溪流有一首歌,是永远也唱不完的。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
小溪流一边奔跑,一边玩耍。
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小脑袋的小草。
有巨大的石块拦住他的去路,他就轻轻跳跃两下,一股劲儿冲了过去。
什么也阻止不了他的奔流。
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总是不断地响着他歌唱的回声。
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他来到一个拐弯的地方,那里有一截树桩 ,还有一片黄的草。
他们看着活泼可爱的小溪流奔流过来,觉得很奇怪。
树桩劝小溪流歇会儿,黄的小草请小溪流留下来。
可是小溪流看着他们笑了笑,说:"为什么呀?就不!不能够停留!"
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抛在后面了。 他又不停地往前奔流。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又有些别的小溪流来同他汇合在一起,小溪流长大了,长成一条小河。
小河欢快地歌唱着,不分早晚地向前奔流。
他兴致勃勃地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向前航行,什么也阻止不住他的前进。
前面有石滩阻碍他,他就大声吼叫着冲过去。
乌鸦看见小河总是这样活跃,这样匆忙,觉得很奇怪,就对小河说:
"嘿,还是停下来吧,前面没有什么好玩的!"
小河没有忘记自己原来...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泰戈尔的故事泰戈尔是印度的伟大诗人。
他1861年出生在印度的一个贵族家庭里,父亲是有名望的哲学家,兄妹十人中他小。
哥哥姐姐们有的是诗人,有的是戏剧家,有的是小说家。
在这种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了文学的熏陶。
泰戈尔小的时候,父母常把他交给人照顾,别人很贪玩,他嫌带泰戈尔行动不方便,就想了个主意。
他让泰戈尔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然后围着椅子画个大圆圈,让泰戈尔老老实实地待在圈子里别出来。
人高高兴兴地跑出去玩了。小泰戈尔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敢动。
窗外不断传来知了和小鸟的叫声,小泰戈尔有点儿坐不住了。
他慢慢地把椅子移到窗前,趴在窗台上向外看,立刻被窗外的景色吸引住了。
那儿是他家的后花园,园中有许多高大的树,有五颜六色的花,还有一个池塘,水面上有一群鸭子在玩耍。
泰戈尔看着窗外刚被雨水淋过的树呀、花呀,忽然来了灵感。
他拿起笔,写道:"春天的雨,淅淅沥沥地落下,落在芭蕉叶上,芭蕉叶轻轻地颤动,好像有无数珍珠,在上面闪光?"
这是泰戈尔第一次写诗。大人们看了后都鼓励他,说他写得好。从此,他就爱上了写诗。
泰戈尔18岁时,出版了一本诗集———《桑底亚桑吉特》。
诗集出版后,立即受到青年人的欢迎,印度著名小说家却脱柏西亚也给了他很大支持。
一天,泰戈尔去参加一个结婚宴会,参加宴会的有许多名人。
当宴会进行到高潮时,主人把一个象征荣誉和纯洁的花环献给...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兰芳是中国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可他小时候"言不出众,貌不惊人",被认为不是学戏的料。
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没人管的野孩子。他八岁开始学戏,由于天资不出众,学了多时还不能开口唱戏。
他平时少言少语,见了人也不会说话,总是无精打采的,眼睛也没有一点儿神。
姑母说他不行,连老师教了一段时间后也丧失了信心,不愿意再教下去了。
梅兰芳人虽小,但挺懂事,也有股倔劲儿。"你们说我不行,我偏要学。"
梅兰芳暗暗下了决心。从此,梅兰芳一有空就站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朝天上看。
蔚蓝的天空,常有鸽子飞过,梅兰芳就拼命地抬起眼,盯住鸽子,目送它们向远处飞去,眼睛一眨也不眨。
开始很难受,眼睛又酸又累,还不住地流眼泪,眼皮也挺吃力的。
但是梅兰芳不怕苦和累,一直坚持不断地练习。
就这样,梅兰芳的眼睛变得越来越有神,为日后唱戏打下了基础。
为了练唱腔,梅兰芳先背词,背熟了词,再练唱腔。
有时实在太累,哼着哼着,眼睛就不听使唤,脑袋嗡嗡作响。
这时,他使劲捏一下自己,又挣扎着往下练。
为了练腿功,他在一张长板凳上放上一块砖,脚站在砖上,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从不间断。
为了把女人吃惊时的...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戴高乐临危不惧戴高乐是法国著名政治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被德国法西斯侵占,他主导了"自由法兰西运动",带着法国人民英勇善战,
为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戴高乐当选为总统之后,一些反对他的人纠集在一起建立了一个恐怖组织,并把暗杀戴高乐当成了他们的首要目标。
1961年 9 月 8日晚上,戴高乐离开爱丽舍宫去度周末。
由于戴高乐的时间一向安排得很有规律,恐怖分子们很容易就猜出了他的行车路线。
车队在公路上飞驰,过了塞纳河桥不远,坡道上有一堆沙子,那是准备修路用的。
正当车队准备从沙堆旁绕过时,突然响起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前面腾起了一道高高的火焰。
司机的两眼被火光照得发花,但他没有慌乱,而是猛地一踩油门,驾着总统的专车冲过了火网。
开过几百米后,车队停下了,戴高乐镇定地从车上下来,关切地询问是否有人受伤。
然后,他又转头看了看身后的爆炸现场,轻轻地摇了摇头说:"真是一群十足的笨蛋!"
恐怖分子们当然不是笨蛋,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样猛烈的...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音乐之都好美的音乐之都,好美的维也纳!
在维也纳,你每时每刻都能听到优美的乐曲。
特别是夜幕降临,整个维也纳沸腾起来,似乎变成了一座大剧场,通宵达旦地奏着动人的乐曲,使整座城市都沉浸在音乐之中。
哗哗流淌的多瑙河溅起的浪花,也似乎变成了一个个美妙动听的音符。
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名副其实。
这里浓厚的音乐气氛和丰富的音乐源泉,不仅孕育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音乐作品,还造就了不少音乐天才。
名垂千古的"交响乐之父"海顿,就是在维也纳谱写了大量交响乐,从而名扬全球的。
与海顿同时代的莫扎特,他的那些流芳百世的作品,大都是在维也纳居住的时候谱写的。
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虽然生在德国,却是在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一举成名的。
歌剧之王舒伯特,则生在维也纳,长在维也纳。
这些伟大的音乐大师们与维也纳融为一体,使维也纳声名远扬。
常常听到奥地利人 傲地说:"有些人知道奥地利,许多人知道维也纳,所有人都知道施特劳斯。 "
的确,我们都知道施特劳斯,他的不朽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风靡了全世界。
《蓝色多瑙河》描写了多瑙河的风光以及坐落在河边的维也纳城的景色,寄托了施特劳斯对美丽富饶的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情。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将我们带到维也纳...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美丽富饶的天山天山是中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
它连绵几千里,所流经的地方,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绮丽的美景,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远望天山,那常年积雪插入云天的群峰,美丽多姿,像维吾尔族少女集体起舞时戴的珠冠,银光闪闪;
那富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则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走近天山,蓝天衬着高高的雪峰,阳光下,那融化的雪水从悬崖陡壁上飞流直下,
升腾的水汽折射出道道彩虹,壮观而美丽。
雪水在山脚汇成条条小溪。溪水清清,鱼儿欢跳,树林中不时传来鸟的鸣叫。
骑马走来,马蹄"嘚嘚",偶尔人声 欢笑,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小溪两旁,野花怒放,红、黄、蓝、白、紫,沿着山坡延绵不断,像织不完的彩锦,似永不消失的彩虹。
马走花海中,人浮花海上,无论是人还是马,都显得格外精神,格外舒畅。
进入天山,绮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眼前。
放眼望去,绿色的草原是这样无边地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阳光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分外耀眼。
当你骑马走在这千里大草原上的时候,处处可见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
蓝天、白云、绿草、牧群、蒙古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有时候,风从牧群中间送过来银铃似的"叮当"声,那是哈萨克族牧女们衣服上的银饰在风中击响。
由于这千里牧场位于海拔两三千米以上,所以每当一片白云飘来,云脚总是扫着草原。
牧群在白云中出没,有时很难分清哪是白云哪是牧群。
当黄昏降临,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
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壮阔的草原牧场上,形成一... -
教材:中文 文本/文本中文12 标题:世界奇迹金字塔古埃及金字塔是古代文明的一座丰碑,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金字塔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古埃及流传着一种说法:
"人死后,只要保存好尸体,他的灵魂上天后就会复活。"
金字塔就是古埃及的帝王为了保存自己的尸体而修建的陵墓。
古埃及金字塔大大小小共70余座,都位于开罗市西南10 ~ 20公里的一片荒漠之中,
至今仍巨人般的矗立着三座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大,称为大金字塔,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
据说,修建这座金字塔花了整整30年时间。
金字塔占地面积52900平方米,底部是正方形,每边边长30多米,高146.5米,因几千年的风化剥蚀,现高138米。
有人估算,金字塔共用230万块大石头砌成,每块石头一般重2.5吨,大的重达16吨。
更为奇妙的是,它的建筑工艺水平相当高,石块之间没有用任何灰浆粘连,而且塔的四个斜面正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倾斜度都是51度52分,塔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仅1.27厘米,可见构筑之精密。
在金字塔的北面,离地17米处有一个入口,经过三条窄窄的通道可到大金字塔的内部。
里面是皇帝和皇后各自的墓室。墓中有好几个通气孔直达金字塔表面。
据说这些孔还兼作皇帝和皇后的"灵魂"外出"自由活动"的出入口。
这是多么丰富的想象。
在金字塔畔一块巨大岩石上,雕刻着一个狮身人面像,据说它是神话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