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华语
childrenChinese_topic
少儿汉语教材语料库
采用少儿汉语通用教材——《中文》、《汉语》和《标准中文》的修订版的中小学版共4套教材作为语料来源,约500篇课文.
共632条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儿子不如石头从前,有一对夫妇生了三个儿子。
他们生活很苦,好不容易才把儿子抚养长大,又给他们娶了媳妇。
两位老人年纪渐渐大了,不能劳动,又没有存下钱,儿子和儿媳妇对他们很不好。
不久,老太太就气死了。
后来,老头儿想了一个主意。
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现在老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要去见你们的妈妈。
但是,有一件事, 我一定要做,所以把你们找来商量商量。”
儿子们问:“什么事?”老人说:“离这里很远的地方,有个商人。
他曾经借了我很多钱,至今一直没有还。我要去找他,把钱要回来。”
儿子们一听是去要钱,就...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北京烤鸭外国人到北京旅游,往往有两个必不可少的项目,一是爬长城,一是吃烤鸭。
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
北京烤鸭不但烤法特别,吃法特别,就连北京鸭本身,也跟别的鸭子大不相同。
北京鸭生长期短,只需六十天就可以长到三公斤重。
前四十五天,小鸭子可以自由进食,后十五天由人工喂养。
饲养员用一种专门的机器把配制好的鸭食定量放到鸭肚子里,每六小时一次,昼夜不停,使鸭子按照规定的日期成长
鸭子长成以后,宰杀去毛,取出内脏,洗净,涂上特别的涂料,晾干后就可以烤制了。
先在鸭肚子里灌上清水,把口封住,然后把鸭子挂在铁钧...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戏迷北京有形形色色的“迷”:球迷、影迷、集邮迷、玩鸟迷……
还有一种“迷”,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也常看到。
他们边骑车边听着收音机里的京戏,高兴时便跟着哼起来。人们叫他们“戏迷”。
北京的大小公园里,也常能看到一群群的人围着琴师,轮流唱上一两段,既过瘾,又可以在人前露一手。
他们既是认真的演唱者,又是热情的观众,构成一幅幅地地道道的北京风俗画。
我去过北京的许多剧场,尤其是那些常演京剧的老式的戏园子,观众当中大多是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人。
他们有时闭着眼睛细心品味,有时随着唱腔忘我地摇头晃脑。
他们知道恰如其分地“给好儿”,演到精彩之处,就会热情...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腊八粥中国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这一天,人们总爱吃一顿美味可口的腊八粥。
这习俗和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一样,一直流传到今天。
腊八粥一般是用糯米、红糖和许多种干果放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主要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等,再加上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煮成的腊八粥色香味俱全。
提起腊八粥,还有一段传说呢。据说,腊八粥早是佛教寺院里煮来供佛用的。
相传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修炼成佛的日...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鞭炮与烟花“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这是中国的一句俗语。
春节期间,孩子们喜气洋洋,竟相燃花放炮。
特别是除夕之夜,家家鞭炮齐鸣,户户烟花四射,把传统的新春佳节点缀得热热闹闹。
春节放花放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时候用火烧竹子,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以吓走山中的鬼怪,称为爆竹。
每逢节日就燃放这种爆竹。
火药发明以后,人们用纸把火药紧紧包起来燃放,叫做爆仗。
到了宋代,爆仗有单响、双响,还有把很多小爆仗串在一起的鞭炮。
同时,奇妙的烟花也出现了。
清代,鞭炮与烟...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印 童当你欣赏中国的书法或绘画作品时,你可曾注意到,几乎每一幅作品上,都盖着一方红色的印章。
这些印章有大有小,有方有圆;
上面刻的有的是人名,有的是书房名,有的是一些诗句,成为书画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早的印章,据说出现在东周。
那时大都是官印,系在腰带上,用来表示这个人的官位。
战国时代,苏秦一个人同时当了六个国家的宰相,想来一定同时佩带着六国的宰相官印。
战国以后,印章在民间流传开来,而且有人在上面刻上吉祥的话,当作吉祥物。
隋唐以后,私印开始广泛流行。到了宋元时期,印章与书法、绘画结合到一起。
人们说...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二、两、俩A这回呀,咱们研究研究“二…‘两”“俩”这三个词。
B这有什么可研究的?
A我问你,一个加一个等于几个?
B两个呀。
A我再问你,一加一等于几?
B二呀。这连小孩儿都懂。
A你可别小看这两个词,这里边可有学问啦。
B有什么学问,你跟我们大家说说。
A在表达顺序、排行的时候,要用“二”,不能用“两。比如说,我在第二次汉语考试中,名列第二。
B你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可惜还不如我,我考第一。
A可是不能说,我在第两次考试中,名列第两。
A有道理。那在什么情况下用“两”,不能用“二”呢?
A个位数跟量词一起用的时候,要用“两”,不能用“二,此如说,我在公园里看见了两只熊猫
B是这么说。
A不能说,我...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请你补天天__ __ __ 天__ __ __
__ 天__ __ __天__ __ __
__ __ 天 __ __ __ 天 __
__ __ __天 __ __ __天
你能补出空格里的字吗?而且补出后必须是成语。
所谓成语,就是现成的短语。它是词汇里的一个特殊部分。
特殊在什么地方呢?
它虽然不是一个词,但结构紧密,不能拆开,也不能随便调换其中的字,通常当成一个词使用。
成语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如“天经地义、光天化日、海阔天空、坐井观天”等等。
成语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如“天花乱坠、欢天喜地”等。
另一种是...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球拍”和“拍球“A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词和词的组合也很有特点。
B这不假。
A比如说,有些双音词,只要把两个字前后颠倒一下,意思就不同了。
B哦,这倒很新鲜。
A你没听说过吗?我们现在就来看个例子,我先说个词,你把它倒过来。
B好吧。
A我手里拿着个“球拍”。
B球拍?倒过来,拍球。哦,我懂了,我喜欢拍球。
A对了,“球拍”——“拍球”,相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
B可真是啊!那我们再接着说。
A我喜欢听老师讲“故事”。
B他开车总是出“事故”。
A我奶奶头发“花白”。
B我妹妹喜欢“白花”。
A瓶子里插了一束...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猜谜语A你会玩儿猜谜语的游戏吗?
B会。不管什么样的字谜我都会猜。不信,咱们来试试。
A好,你听着。“一只小帆船,载着一粒米,向东又向西,不知到哪里。”这是什么字?
B“迷路”的“迷”,对不对?
A对。我再说一个:“哥哥有弟弟没有,老吴老唐有,小李小王没有。”
B是“口”字.
A“人有它是大,天没有它也是大。”
B“一”字。
A哈,又对了。“去掉一人还有一口,去掉一口还有一人.。
B“合理”的“合”字。
A嘿,你还真行。
B那还用说,我说过,不管什么样的字谜,我都会猜嘛!
A好,那你再听这个:“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乌鸦和狐狸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
有一天,乌鸦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它站在窝边的树技上,心里很高兴。
这时候,狐狸;也出来找吃的。抬起头,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
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乌鸦不作声。
狐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远了。”
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作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解缙巧对曹尚书明代有个学士叫解缙,是一个有名的才子。
据说,他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都称他为“神童”。
他家与曹尚书家的竹园相对,于是他便在自己家的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哪能让他借用呢?
于是,他就命令人把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更加生气,马上命令人把竹子全部砍光。解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加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一次,曹尚书感到十分惊奇,就让人把解缙叫来。
解缙来到曹家时,见正门关着,就高声说...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送小龟回家妻子从市场买回来一只小龟,送给儿子玩。
那天,儿子很高兴,和小龟玩了一天。可是小龟不吃也不喝。
晚上,儿子担心地问:“小龟为什么不吃饭呢?”
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
儿子听我这么说,便央求我们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外面正下着小雨。我们一家三口,相拥在一把小花伞下,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夜色中,我们站在岸边。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
一只水鸟孤独地在水面上扇动着翅膀。
“小龟的家在河里...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鸟情我喜欢养鸟,成功的一次是养熟了一只喜鹊。
有一天,父亲从外地挖河回来,捉到一只小喜鹊。是只小鸟,还不会飞。
父亲说:“你喜欢,给!”
我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搭了一个窝,算是它的卧室。
每天一放学,就去给它捉小虫吃。
夏天的傍晚,我常常睡在石榴树旁,把床头挨着它的卧室,以防有野东西伤害它。
下雨的时候,我就把它捧进屋里,放在我的床边。
我还给这位鸟友起了个绰号,叫“小花”。
就这样,不到放暑假,“小花”已经快长大了,而且和我有了感情。
它常常伴我左右,和我玩耍。
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
暑假开学后的第一天,我和“小花”依依不舍地告了别,来到学校。
第一堂课,就发生了一件难以预料的事。
老师叫到我的...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沙滩上的童话这里是我们快乐的天地.
每天放学以后,我们就相约来到这里,把书包一扔,开始了我们有趣的活动。
在沙滩上,我们建起城堡,城堡周围筑起围墙,围墙外再插上干树枝,那是我们的树。
不知谁说了一句:“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接着又有人补充:“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第三个小伙伴说:“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变成了一座魔窟,自己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
我们又在一起商量着怎样攻下那城堡。
一个伙伴说:“我驾驶飞机轰炸。”有人反驳:“那时候还没有飞机呢”
我说:“挖地道,从地下装上火药,把城堡炸平。。
我的方...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落花生我们家的屋后有一块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可惜,你们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一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浇水的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屋后的亭子里过这个节。
父亲来了,这实在难得。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都争着回答:“爱!”
“谁能说说花生的好处呢?”
姐姐说:“花生很香。”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很便宜,许多人都能买来吃。”...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汉语中有一句歇后语,叫做“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
这话猛一听好像是开玩笑,怎么会数不清呢!
但是,卢沟桥上雕刻的石狮子,数量很多,模样和神态又千变万化,要凭一个人的眼睛数准确,还真不那么容易。
卢沟桥桥面两侧是石栏杆,栏杆中间立着281根齐胸高的石望柱。
每根石望柱上都雕刻着一只大狮子,大狮子的上下左右还有小狮子。
这些狮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你看,这边望柱上的一只狮子,右耳高高竖起,仿佛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桥下的流水。
那边望柱上有一只母狮子、身边有三个儿女。
它正用自己的左爪轻轻地抚摸一只肥胖的小狮子,那小狮子仰面朝天,四肢拼命地摇动。
第二只小狮子大概是刚...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学诗我七岁的时候,开始跟祖父学诗。祖父念一句,我就跟着念一句。
至于祖父说的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全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
祖父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简直是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要是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
每当祖父教一首新诗,一开头如果觉得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首。”于是祖父就换一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我很喜欢,一念到“处处闻啼鸟”的“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绝句三首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律诗二首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黄鹤楼
崔颢
...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武松打虎武松从酒店里出来,提着哨棒向景阳冈走去。
走了四五里路,来到一个山冈下,看见一棵大树,当中刮去一层皮,上面写着:
“景阳冈上有老虎,来往行人一必须在中午前后结伴过冈。”
武松看了,笑着说:“这是吓唬人,我怕什么?”
又走了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庙,门上贴着一张官方的布告。
仔细一读,才相信这儿真的有老虎。他犹豫了一会儿,说:“怕什么!上去看看!
武松走进一片树林时,天慢慢地黑了下来。
这时他酒劲发作,看见一块大石板,就把哨棒放在一边,躺在石板上.
正要睡着,忽然刮起一阵狂风,接着“噗”的一声,从树后跳出一只大老虎。
武松一见,“哎呀”一声,连忙翻身起来,抄起哨棒,闪在石板旁边。
那老虎又饿又渴,猛扑...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会摇尾巴的狼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老山羊从这里路过,狼连忙招呼说:“喂,老山羊,过来帮帮忙吧!
老山羊问:“你是谁?怎么掉到陷阱里去了?,,
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说:
“你不认识我吗?我是一只狗,为了救一只小鸡,我跳下了陷阱,没想到再也爬不出去了!”
老山羊看了狼几眼,说:“你不像狗,倒很像狼!
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点儿像狼。
我的性情很温和,跟羊特别亲。你只要伸下一条腿,就能把我救上来了。
“别再花言巧语了,”老山羊说,“你骗不了我,...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美猴王相传在古代,海外有个傲来国。
这个国家临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名叫花果山,山顶上有块仙石。
一天,这块石头突然裂开,蹦出一只石猴。
这石猴五官俱全,四肢齐备,眼里还能射出两道金光。
石猴在山中林间奔跑跳跃,吃草木花果,喝山涧清泉,跟其他猴子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有一天,天气酷热,猴子们都在树阴底下玩耍。
他们玩累了,来到泉边洗澡。有只猴子边洗边好奇地问:“咦,这水是从哪儿流来的?”
另外一只猴子说:“反正我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沿着这股溪流往上找,看看它的源头究竟在哪儿。”
众猴纷纷响应,一直寻到水源尽头。原来是一股瀑布飞泉。
猴子们拍手叫道:“好水!好水!如果哪位能钻进...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成语故事二则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跑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抓住了。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一转,扯着嗓子对老虎说:“哼,你敢吃我?
天帝派我来当兽王,你要是吃了我,天帝不会放过你的!”
老虎看着又瘦又小的狐狸,不大相信,但是听它这么大的口气,又不敢不信。
狐狸看着老虎犹豫不决的样子,冷笑一声,说:“你以为我是骗你吗?
你要是不信,就跟我到森林里走一走,动物们一见到我就会吓跑的!”
于是,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义犬有个商人要乘船过江,看见船夫绑了一只狗,正准备宰杀。
他看见那只狗好像在流泪,样子很可怜,便出高价买下来,带着上了船。
船夫发现商人的箱子很重,心想里面一定有不少银子。
船到江心时,他便拿起一把刀,要杀死商人。商人说:“求求你,不要用刀杀我,就把我推下水去淹死吧。”
船夫就把商人装在麻袋里,用绳子扎紧袋口,扔到了江中。
狗看到商人被扔到江里,也跟着跳了下去。
它用嘴咬住麻袋,在江中漂浮。
漂到江水浅...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熊告诉你什么一天,天气非常晴朗。有两个青年迎着微风,朝着美丽的山野走去。
他俩边走边看,不知不觉走进了深山。
他们走到一棵大树下,发现了一块青石板,觉得有些累,就决定躺在石板上歇歇。
原来,他俩是好朋友,一个叫陈方,一个叫石光。
他们从小就在一起玩,整天形影不离,别人都以为他们是亲哥俩。
现在,他俩自由自在地躺在石板上,越聊越兴奋,并发誓永远互相帮助,共同干出一番事业来。
太阳渐渐落山了,天慢慢地黑了下来。这时,
忽然听到有响动,他们赶紧坐起...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盘古开天辟地很早很早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只是混沌一片。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一个巨人,就生长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过来。睁开眼睛一看,模糊一片,什么都看不见。
他非常生气,抓过一把斧子,朝眼前用力一挥。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忽然分开了.一些轻面清的东西
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威了地。天和地就这样被创造了出来。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踩地...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女娲补天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
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
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看到这些,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又造了许多小船,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冒火。
女娲决定...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牛郎织女古时候有个青年叫牛郎,父母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嫂过日子。
他们对牛郎很不好,让他吃剩饭,穿破衣服。
后来,他们又和牛郎分了家,只给牛郎一头老牛。
牛郎只好和老牛一起住在山下的一个小屋里。
那头老牛不但干活儿勤勤恳恳,而且对牛郎很亲热。
牛郎对它照顾得也很周到,让它吃嫩草,喝干净的水。
有一天晚上-老牛忽然对他说:“朋友,明天天上的仙女们
要来湖里洗澡,她们的衣服放在草地上。
你把那件红色的衣服拿起来那位仙女来向你要衣服的时候,你就要她做你的妻子。”
原来,这头老牛是条神牛。
第二天’牛郎照神牛的话去做了。
果然有一个名叫织女的仙女来要衣服,牛郎要她答应做他的妻子。
织女看到这个青年很老实也很可爱,就答应了他的要... -
教材:标准中文文本/3.1 标题:文成公主唐朝时候,青藏高原上有个地方叫吐蕃,就是今天的西藏。
吐蕃有个年轻的首领,叫松赞干布。
他听说唐朝皇帝有个女儿,叫文成公主,非常漂亮,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
唐朝皇帝接见了吐蕃的使臣,想试一试他们的智慧。
他叫人牵来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
使臣一点儿也不着急。他把小马和母马分开,分别拴在两个地方过夜。第
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马放到小马群里,这匹母马生的小马一见妈妈来了,立刻就跑过来吃奶。
这样一匹一匹地放,一匹一匹地认,很快就找出了每匹小马的妈妈。
接着又来了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